和闐白玉器-羊脂白玉器-三代玉器-春秋戰國玉器-西漢東漢玉器-唐宋玉器-明清玉器-乾隆玉器-玉器-老玉器-古玉器-紅山文化玉器-龍山文化玉器-出土玉器-拍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物玉器-傳世玉器-中國玉器-中華玉器
  


 


到達玉器藝術高峰ㄉ乾隆時代玉器-薄如蛋殼-兩面陰雕-白玉碗器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闐白玉器-羊脂白玉器-三代玉器-春秋戰國玉器-西漢東漢玉器-唐宋玉器-明清玉器-乾隆玉器-玉器-老玉器-古玉器-紅山文化玉器-龍山文化玉器-出土玉器-拍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物玉器-傳世玉器-


釘金沁 --無法仿造ㄉ入土歷史印記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酸洗.染色與充膠


天然翡翠難尋


翡翠ㄉ利潤.技術作法.更勝古玉


圖2是清朝皇室御用天然翡翠價格2600~3000千萬元




翡翠屬輝石類,單斜晶系、完全解理。主要組成物為矽酸(NaAlSi2O6,寶石礦中含有超過50%以上的矽酸鋁鈉才被視為翡翠),出產於高溫低壓下生成的變質岩層中。往往伴生在藍閃石、白雲母、硬柱石(二水鈣長石)、霰石和石英。莫氏硬度在6.5—7之間,比重在3.25—3.35之間。



質量和價值


翡翠器件的價值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評判:



  • 顏色,即所謂正、陽、濃、和。
  • 質地,又稱粗細。
  • 透明度,俗稱「水頭」
  • 雕工,即雕刻工藝水準
  • 重量,即翡翠的大小。

翡翠製品的價格一般不受年代久遠的影響,這一點與軟玉有所不同。但是,清朝雕刻的翡翠,要比新翡翠更具有價值。



自從1998 年緬甸政府開放重型機具開挖翡翠以來,1998-2006這短短7-8年間翡翠開採數量是過去300年間開採總合,一年平均翻空翡翠礦山三遍以上卻開挖不到一顆相當優質老坑玻璃種A貨翡翠.綠色 翡翠致色元素為地表中極為罕見鉻元素,但是通常鉻元素含量越多翡翠中的含水量(透明度)越差,因此翡翠要求有色有種是何等罕有珍貴一件事


分光鏡是辨別染色和天然綠色玉器的關鍵工具


 


 先了解 翡翠.如何酸洗.染色.充膠



選料.

合適於B貨處理的翡翠原料是


A.含有次生色,結構較為鬆散,晶粒較為粗大,質地較為低劣的翡翠品種.如有明顯黃褐色`黑灰次生色,並嚴重影響綠色表現的翡翠品種.


B.質地粗劣不透明的翡翠品種,如八三玉等.(多為白色或淺色,中粗粒結構,有一定孔隙度)


不選:質地緻密,含黑癬的翡翠品種一般不適於處理,因黑癬是角閃類礦物,不易被酸堿溶蝕;透明度好,無明顯髒色的翡翠也不用作B貨處理,因這種類型的翡翠不易被強酸或強鹼漂白,質地好`顏色尚好的翡翠,不處理的價值高於處理後的價值.


 





酸洗漂白


酸洗漂白是製作B貨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用各種酸(如鹽酸`硝酸`硫酸`磷酸等)浸泡選好的原料,一般要泡3~4,並加熱以加快漂白的過程,加熱以不超過溶液的沸點為准.酸洗的目的是除去黃褐色和灰黑色.


使用的是濃度75%的硝酸溶液.使用蜂窩煤爐持續加熱,並維持八九十度.3~5天為一個週期.



 



翡翠原料,雖然除去了氧化物類的雜質,但是孔隙度還不夠大,不利於樹脂膠的充填,為此把酸洗漂白過的原料清洗後再用堿水溶液(燒鹼NaOH溶液)加溫浸泡,堿水對矽酸鹽的腐蝕作用,可起到增大孔隙的效果.(亦有先堿洗後酸洗)


使用99%的燒鹼NaOH溶液(天工牌),勾兌比例為1份堿+10份水.維持100來度.3~5天為一個週期.


更換溶液中間需用熱開水沖洗2, 酸洗與堿洗不斷交替,一直持續40~60天完成.





染色: 



將經過酸洗堿洗後的翡翠,洗淨乾燥,然後上色.可以用浸泡到染料溶液中的方法,也可用毛筆塗色的辦法,並且可以在所需要地方塗色,也可以在手鐲上塗成色帶,也可以塗上多種不同的顏色.也可以在淺綠的翡翠上加色使之更為明顯.




充膠:


充膠是製作B貨翡翠必然的一個環節,因為經過酸洗漂白及堿洗增隙之後,翡翠的裂隙和孔隙增多,緻密度下降,機械力的能力下降,透明度變差,必須用樹脂膠進行固結以增加強度和透明度.



用的樹脂膠的種類有聚苯乙烯類樹脂,鄰苯二甲酸類樹脂和苯氧樹脂等.要求樹脂為無色透明,流動性好.固結後有較大的強度.



烘烤的溫度不可過高,過熱會使樹脂膠老化發黃.也不可烘烤不足,否則膠固結不徹底,硬度及脆性不夠,影響以後的切磨.


烘乾後就可與A貨手鐲一樣送去打磨拋光了


天然翡翠難尋


資料來源:http://www.m-pray.com/viewthread.php?tid=4707&extra=page%3D1

第一要知道翡翠與料石的區別,它最易與翡翠混淆。料石為人工熔煉,架構鬆懈,綠色均勻,雖有特意製造的不均勻但很不自然,料石的破處是亮碴,容易損磨而失去光亮,料石體輕,有的有氣泡。翡翠是天然礦石,架構緊密,綠色大都不均勻,但很自然,有翠性無氣泡,翡翠的破處是石頭碴,硬度很大,體重。


第二要知道如何鑒定熗色翡翠。熗色翡翠放入硝酸或硫酸內,幾小時後綠色退掉。將熗色翡翠放在70~80℃的鐵器上,幾小時後綠色也會退掉。利用這兩個特點可用來區別熗色翡翠和天然翡翠。

第三要知道翡翠與綠色天然礦石的區別︰與翡翠容易混淆的天然礦石之綠色都不如翡翠的綠色鮮豔,特徵都不相同,如碧玉,大部分有黑點,黑點呈三角形。澳洲石,綠色閃藍頭,色不純。綠瑪瑙,綠色閃藍,色勻淨,但透渾。東陵石,綠色閃藍,閃灰,表面閃耀小白星。 

此外,分光鏡是辨別染色和天然綠色玉器的關鍵工具。

翡翠人工處理及鑒別方法

一、 人工處理的方法
翡翠的價值在於它的顏色與透明度。所謂“白玉無瑕”、“碧綠如滴”,實在讓人感到賞心悅目。然而天然的翡翠大多是無色,淡色,或者是顏色不夠純正,透明度差,真正顏色鮮豔而透明度高者可以說十分少見,因此非常昂貴。正因如此,長期以來人們千方百計做了各種實驗,挖空心思地試圖用人工處理的方法來改善翡翠的顏色和透明度,從而增加其商業價值。到目前為止,已有多種人工處理的方法,主要是有焗色、染色、漂色、入膠等方法。

二、 焗色
現在許多寶石都可以通過加熱處理的方法來改變寶石原來的顏色,不同寶石在加熱後顏色改變的原因是不同的,因此採用加熱的方式都不同,所需溫度條件也不一樣。
對於翡翠來講,加熱處理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獲得紅色的翡翠。中國人認為紅色寓意吉祥,對紅色翡翠頗為喜愛。但自然界中紅色的翡翠不多,尤其是純紅色的翡翠更少,多數是混有棕色及褐色,因此工匠往往用加熱處理的方法(行話焗色)來獲得較好的紅色。
焗色方法如下:
1、選擇:不是所有翡翠均可加熱變成紅色的,必須是黃色、棕色或褐色的翡翠。
2、洗淨:需將所有的油蹟污點徹底清洗乾淨。
3、放在爐中加熱:可採用一般的火爐,爐上面最好鋪一層砂,以保證加熱時溫度均勻升降,將要處理的翡翠放在砂層之上。一般加熱是在氧化條件下進行,使溫度慢慢升高,以後小心觀察翡翠顏色的轉變;加溫至一定高溫的時候翡翠會慢慢轉變顏色,當看到原來的顏色轉變為豬肝色時,開始將爐溫下降,冷卻後翡翠即會顯出紅色。當然具體的操作也要視不同翡翠種質加以調整。
4、漂淨:為了獲得較鮮豔的紅色,可以進一步將翡翠浸泡在漂白水中數小時,這樣可以使翡翠充分的氧化。

三、 如何區分天然色和人工焗色 
人們到玉器店問他們所出售的紅色翡翠是天然的還是經人工焗色的,通常會得到兩種不同的答復。一種會說:“當然是天然的,不然不會這樣紅”。一種又會說:“當然焗過啦,不焗怎麼會這樣紅”。
為什麼會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答復呢?實際上天然的紅色翡翠和焗色的紅色翡翠都是因赤鐵礦物染色所致,焗色的原因是一樣的,是其內在的褐鐵礦在加熱條件下失水而轉化為赤鐵礦使翡翠轉為紅色。不同之處是天然翡翠是在自然條件下緩慢完成這一變化,而焗色即通過人為加熱快速完成這一變化。
實際上天然和焗色的紅翡翠是很難區分的,通常我們只能靠肉眼的感覺來區分。一般天然的紅翡翠比較透明,焗色會稍差些,這是因為天然紅翡翠的變色過程是在大自然界中緩慢進行鐵染礦物有機會慢慢排列整齊;而快速的焗色則無法形成此點所致。(若差異過大,天然及人工的價格就有天壤之別了)

四、 染色
翡翠的價值主要看它的顏色而定,大多數翡翠很少有綠色,大大影響它的售價。所以人們一直想盡辦法來改進它的顏色。翡翠和瑪瑙等寶石一樣,均是多晶體的寶石,是由許多極微小細粒晶體組成的,因此人們採用一種化學處理方法,將寶石浸泡在染色劑中,讓有色溶劑慢慢浸入寶石孔隙中而使寶石致色,這就是染色。翡翠最多是被染成綠色和紫色。
染色方法如下:
1、 選擇適當的翡翠,並不是所有的翡翠都可以染色。
2、染色前先洗淨翡翠的油污。
3、將洗淨的翡翠放爐上烘乾也使翡翠稍微熱漲。
4、浸入化學染料溶液中(如氧化鉻鹽溶液),稍微加溫,加快染液浸入翡翠孔隙中。浸泡時間視翡翠種質而定,有的要浸很長時間。
整個過程的原理是讓染色劑慢慢滲入翡翠的顆粒間隙之中及其細微裂隙中,使翡翠呈色。

五、 如何鑒別染色的翡翠
有的人講,用陶氏濾色鏡去照一塊綠色的翡翠,若它轉變成紅色,就可以說明這塊翡翠是染色的,不變色就是真的顏色。這種說法是非常機械的,是人云亦云的認識。
我們知道陶氏濾色鏡是一種濾色膠片,它只允許紅光及橙色的光透過。染色翡翠所用的燃料一般是含有鉻鹽,當它濃度很高時它就會發出紅光,在陶氏濾色鏡下就呈現紅色了。但是如果染的顏色不深時,鉻鹽濃度不高,在陶氏濾色鏡下呈微紅,不易觀察。另外,天然的綠色翡翠有時也會含有少量的發出紅光的物質,所以用陶氏濾色鏡去觀察綠色翡翠要小心地去分析,它會有指示作用而不能作出結論性的判斷。
那麼翡翠的天然綠色與染的綠色到底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已經知道了染色翡翠的原因,而天然翡翠之所以有綠色、白色、紫色,是由於組成翡翠的晶粒本身是綠色、白色、紫色的。所以我們看一塊天然翡翠的顏色時,它的顏色和晶體是分不出界限的,而經染色的翡翠,它原來的晶體是沒有顏色的,經浸染而進入翡翠的染色劑是沿著晶體的粒間空隙或一些細微裂隙而滲入的,因此顏色和晶體會有明顯的分界。


圖片.來源新浪網


 




B貨 ..C貨也許應用敲擊ㄉ(B貨聲音較脆)


BUT  B 貨..和A貨..和天然翡翠 就更難應用肉眼.耳朵分別


如圖中 假如是C貨=3000~5000


假如是 B貨=8000~12000


假如是 A貨=15000~30000


假如是 天然翡翠 =50000~150000~500000




 


未完!!!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和闐白玉器-羊脂白玉器-三代玉器-春秋戰國玉器-西漢東漢玉器-唐宋玉器-明清玉器-乾隆玉器-玉器-老玉器-古玉器-紅山文化玉器-龍山文化玉器-出土玉器-拍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物玉器-傳世玉器-


介紹-用心ㄉ和闐籽玉(子兒玉)收藏者(愛玉人)(照片為這位愛玉人ㄉ)


http://tw.myblog.yahoo.com/chiese-jade/article?mid=122&prev=-1&next=80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闐白玉器-羊脂白玉器-三代玉器-春秋戰國玉器-西漢東漢玉器-唐宋玉器-明清玉器-乾隆玉器-玉器-老玉器-古玉器-紅山文化玉器-龍山文化玉器-出土玉器-拍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物玉器-傳世玉器-


虫蛀沁 --無法仿造ㄉ入土歷史印記


非真的是虫蛀(玉ㄉ硬度6~7)沒有蟲咬蛀ㄉ下去


虫蛀狀  -- 因為玉結理(玉體表皮結構)脆弱.照成


大部份在玉紋往內崩解.


時間一久.會有結晶體在虫蛀沁ㄉ深 處-.


仿古玉ㄉ虫蛀(應用強酸腐蝕)......所以沒有結 晶 體 .


結晶體 因為沒有x80倍 顯微拍攝 


so 沒能show 結晶體照片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樣ㄉ長髮白石.在台灣一些遊覽聖地 也有看過.只是沒人研究如此透徹.假如沒記錯.墾丁.台東 好像都看過.


石頭上面生著千餘根白髮 揭開遼寧白髮魔石之謎


來源:中國經濟網

2005年11月11日







李振村

11月4日,一塊來自本溪高約20釐米、直徑約15釐米的石頭交到了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瑞玉教授手裏,這塊來自海洋的鵝卵石正式成為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館藏生物標本了。而能夠成為館藏標本,

源於圍繞這塊曾連續幾次在“全國文化奇石展”中獲得金獎的石頭

本身的層層謎團……


謎團1 石頭生白髮!

從質地上看,它只是一塊普通鵝卵石,但不同的是,石頭上面竟生

著千餘根白髮,而且還在長長


謎團2 白髮竟是空心的!

用火柴點燃了一根頭髮,想不到一端剛一燃燒,而另一端竟然冒出

煙來


謎團3 它不是石頭是什麼?

專家檢驗了石頭的成分,發現與海洋白珊瑚的生長特性很像,據此

推斷這塊神秘的白髮魔石不是真正的石頭,那它到底是什麼?


1.8萬買塊巴掌大鵝卵石

這塊長了頭髮的石頭是乳白色的,形狀像人的頭部,石頭只有一面

長了上千根白頭髮,頭髮長約5—10釐米,比人的頭髮還略粗一些

,沒有分叉的。

把這塊長著白髮的石頭送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是本溪人田恩宏,

56歲的他酷愛收藏石頭,遇到這塊石頭還是1987年的事。那次,田

恩宏到嶗山出差,在海邊散步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個老人,當時老

人蹲在路邊,面前擺放著一些石頭在叫賣。喜歡收藏石頭的田恩宏

湊過去一看,立刻被一塊巴掌大的橢圓形鵝卵石吸引了,那石頭上

面竟然長著和人的頭髮一樣的白髮。

“當時第一個反應就是頭髮是不是粘上去的”,田恩宏見過不少奇

形怪狀的石頭,但長毛髮的卻是第一次見到,他馬上跑到商店買了

一個高倍放大鏡回來,捧著石頭仔細地端詳起來。在放大鏡下,他

看到白髮的根部都是一些黑點,似乎不是粘上去的。於是他就開始

問價,想不到老人一張嘴就是4萬元。4萬元對於兩口子一個月工資

只有70多元的田恩宏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他只好依依不捨地離開

了。

但他心裏實在是放不下那一石頭的白髮,連續幾天他都要去老人的

攤前看看那石頭,石頭是老人在海邊撿的,老人就靠賣石頭養家糊

口。田恩宏一邊和老人聊天一邊往下侃價,最後這塊石頭以18000

元賣到了田恩宏手裏了。可是當田恩宏捧著石頭準備回家時,興奮

勁兒卻沒了,他心裏犯起了嘀咕,因為他用家裏的幾乎全部積蓄換

回了一塊石頭,雖然是長了頭髮的石頭,但也不是什麼寶物,他怕

妻子生氣。果然,回家之後夫妻倆還真為此鬧了一場矛盾。


石頭上的白髮還在長!

“剛拿回家的時候,石頭上的頭髮軟軟的還有彈性。”田恩宏的兒

媳婦回憶說,父親對這塊石頭愛不釋手,經常晚上把石頭拿出來仔

細欣賞。而她自己開始時覺得那人頭般的石頭像個怪物,有點嚇人

。但是時間長了,家裏人也都喜歡上了這塊石頭,她也總愛摸摸石

頭上長出的長髮。

“更奇怪的是頭髮居然能長長。”田恩宏回憶說,在把石頭買回家

後大約過了半年時間,石頭上柔軟的毛髮有點變硬了,而且好像還

長長了,於是他找來了尺子量,想不到原本四五十毫米的毛髮有的

長到了六七十毫米長。“石頭從買回來就一直放在木盒子裏,就連

水都沒沾過。”突然長長的頭髮,讓全家人有點手足無措了,“我

們想這石頭莫非還有生命力嗎?”

家裏人決定看看這石頭上的頭髮和人的頭髮是不是一樣的,於是田

恩宏用火柴點燃了一根頭髮,想不到石頭的毛髮一端剛一燃燒,另

一端竟然冒出煙來,原來這毛髮居然是空心的。

奇石的神秘傳出去之後,有人說它是鐘乳石,還有人說是外星生命

。這石頭也就得了個“白髮魔石”的名號。為什麼石頭上會長出頭

髮來,而且還能繼續生長呢?為了揭開石頭生發的秘密,田恩宏一

家人帶著它分別找了不少收藏界人士,諮詢過一些專家,甚至走訪

了不少科研單位,但一直都沒能找出答案來。2004年的時候,田恩

宏的兒媳婦把石頭帶到了北京大學地質係求教。


石頭是種生物?

北京大學地質係岩石專業博士生導師崔文元和古生物專家郝維成教

授對生發石進行了初步檢查,從毛髮的結構上分析,首先排除了頭

髮是人工製造的可能性。他們在石頭與毛髮之間發現了一層薄薄的

物質,接著在毛髮生長的邊緣點了一滴稀鹽酸,很快局部就出現了

發泡的現象,也就確定了那層物質是碳酸鹽,頭髮就是從這層薄薄

的物質上長出來的。

但是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礦物長毛髮的記載。於是,專家們

又對石頭的成分進行了檢驗,他們發現石頭的成分與海洋中白珊瑚

的生長特性很像,專家據此推斷,這長了頭髮的石頭極有可能是深

水中的一種生物。於是,田恩宏的兒媳婦又把石頭帶到了中科院海

洋研究所。


石頭不是植物!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王永良先生介紹說,在這個全國最大規模的海

洋生物標本館裏有七十萬種標本,但是科研人員卻沒有見過這種長

了頭髮的石頭。見過石頭之後,專家認為不大可能是植物,因為如

果是海洋植物的話,首先它應該有顏色,如果沒有顏色的話,那麼

它必定是經過淡水洗了、太陽曬了以後,才會變成白色。果然,專

家在檢查後發現,這塊石頭的色素細胞早已被破壞,毛髮已經不是

本身的顏色了。

專家們採取了放大鏡檢查、切片和脫鈣、高倍顯微鏡觀察等一系列

檢測手段,最終認定這像毛髮一樣的物質,從它底部一直到生長端

,都是一個空管子,植物並沒有這種現象。與此同時,也沒有發現

構成海洋植物的細胞結構的存在,也就排除了長頭髮的石頭是海洋

植物的推測,那麼頭髮與石頭之間的那層薄薄的物質又是什麼呢?

專家認為那是構成骨骼的稱為幾丁質或角質的物質。


石頭原來是動物!

“這應該是一種生活在潮間帶或是淺水區的海洋生物,是海洋生物

附著在石塊上後慢慢生長逐漸形成的,而不是石頭長出的頭髮。”

王永良介紹說,初步認定它是一種固著生活的高等無脊椎動物,屬

於半索動物門、羽鰓綱、頭盤蟲科、頭盤蟲屬、直管頭盤蟲亞屬。

頭盤蟲的基本構造是一根細細的管子,這個管子是蟲體分泌的,它

附著在石頭、貝殼的基質上,而在它的蟲體前面頭部有個像圓盤子

一樣的構造,所以叫頭盤蟲。“這是我國海洋生物種類的新記錄。



對於這個石頭的形成,專家是這樣解釋的,這塊石頭經淺水沖刷多

年形成卵石後,被衝到較深海洋之中,由於沒有了大的波浪沖刷,

海洋動物頭盤蟲開始附著在上面生長,這種細管狀動物以海洋中微

小生物為食,逐漸生長。

“田恩宏買到石頭的時候,可能生物體還是活著的。”這也就解釋

了石頭上的“頭髮”為什麼會長的問題,這可能是這種奇特的海洋

動物的管道裏還積存著一部分水,在有水的條件之下,它可能還繼

續生長一段時間,但是隨著水被消耗,大環境沒有了,它也就不能

夠再生長了。而生物體本身都是由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這些

物質組成的,當它脫水之後就變得乾燥,這樣就可以像木炭那樣燃

燒了。

目前,許多已經發現和報道的海洋生物物種由於人類的侵襲和生態

環境的破壞,在我國近海已經很難發現和採集到,說明了近海在人

類作用下生態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生態環境的惡化不僅僅關係到

海洋生物物種的滅絕,而且關係到人類的生存環境。

來源:遼沈晚報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圓明園「馬頭」值3億2千萬 中國企業要買回國寶
 更新日期:2007/09/06 00:17 記者:記者馮啟榮、曾憲威/香港報導
蘇富比拍賣行,下個月在香港舉行清代工藝品拍賣會,當中最受矚目,就是由一位台灣商人擁有,估價達到3億2000萬台幣的「圓明園馬頭銅像」。為了讓這個國寶級文物,不會在拍賣會上落在外國人手中,有大陸愛國商人及軍方背景的企業,也傳出會參與競標。


銅鑄馬頭就是清代乾龍皇帝,放在圓明園的生肖擺設,這個馬頭高40公分,預估成交價達到3.2億台幣的天價,來自台灣收藏家心動了,決定拿出來拍賣。


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表示,「他是一位台灣的收藏家,這幾年,我們發覺中國藏家對於中國藝術品,就是非瓷器的藝術品,有非常大的興趣,我們就想借這個機會,讓這位(台灣)收藏家,把東西讓出來拍賣,也希望這些國寶,可以說是回歸中國吧!


不過拍賣這個大陸國寶卻引起很大的爭議,原來這個馬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掠取的文物,現在卻在中國的土地來拍賣,引起大陸高度關注,有大陸愛國商人宣稱,一定要將國寶買回來,甚至在有大陸軍方背景,2000年曾經動用1.2億買下同一系CC國寶的保利集團,也有可能參與競標。


程壽康指出,「聽說他們(大陸保利集團)可能有興趣,我們有很多客人都是商人,我相信這些商人大部分都是愛國的吧!」


目前12生肖當中,已經有4個兄弟送回大陸,為了讓國寶回流大陸,相信10月舉行的拍賣會,將會出現激烈競標的場面。[R1]


圓明園珍寶 銅鑄12生肖獸首流落異鄉百年 4件回故土
 更新日期:2007/09/06 01:00 記者:記者李怡靜、黃友錡/北京綜合報導
圓明園海晏堂的報時噴泉,上頭的12生肖銅鑄頭像,在英法聯軍時被掠奪到海外,流落異鄉1百多年,直到近幾年,其中4件陸陸續續回到北京,其他的不是還在歐美收藏家手上,就是下落不明,這批圓明園國寶可說紀錄了一頁滄桑。


圓明園解說員:「當時這裡頭是皇帝主要生活中心,所以這些侵略軍到北京以後,連故宮都沒有去,直接就奔到圓明園。」滿園珍寶就這麼被洗劫一空,也包括乾隆皇帝要人興建的海晏堂十二生肖報時噴泉,鼠牛虎兔等十二生肖獸首搭配子丑寅卯等十二時辰成為一組噴水時鐘,不只成為皇家的報時器,更體現中西合璧之美,因為戰亂,十二生肖獸首流落異鄉一百多年。


直到七年前,在香港一場拍賣會上,虎牛猴頭意外現身北京保利集團,保利以總價港幣三千三百多萬,也就是台幣一億拍下國寶,重歸中國,流浪一百多年,牠們滿是滄桑。


保利博物館館長蔣迎春:「老虎的嘴巴兩側是有鬍鬚,到目前為止只有左側留一根斷的鬍鬚,(猴首)在腮幫子上有一個凹坑,這就是專家們比較之後,認為是當年英法聯軍搶走的時候從石座上打下來,是槍托打的。」


國寶回了家,但也有不同的聲音。爭議中國寶回到中國,豬首銅像也被何鴻燊買下捐贈保利藝術館,流落異鄉一世記獸頭的眼神依舊晶亮,彷彿說「回家真好」。


 


 


 


圓明園珍寶 銅鑄12生肖獸首流落異鄉百年 4件回故土


東森 更新日期: 2007/09/06 01:00 記者:記者李怡靜、黃友錡/北京綜合報導



圓明園海晏堂的報時噴泉,上頭的12生肖銅鑄頭像,在英法聯軍時被掠奪到海外,流落異鄉1百多年,直到近幾年,其中4件陸陸續續回到北京,其他的不是還在歐美收藏家手上,就是下落不明,這批圓明園國寶可說紀錄了一頁滄桑。


圓明園解說員:「當時這裡頭是皇帝主要生活中心,所以這些侵略軍到北京以後,連故宮都沒有去,直接就奔到圓明園。」滿園珍寶就這麼被洗劫一空,也包括乾隆皇帝要人興建的海晏堂十二生肖報時噴泉,鼠牛虎兔等十二生肖獸首搭配子丑寅卯等十二時辰成為一組噴水時鐘,不只成為皇家的報時器,更體現中西合璧之美,因為戰亂,十二生肖獸首流落異鄉一百多年。


直到七年前,在香港一場拍賣會上,虎牛猴頭意外現身北京保利集團,保利以總價港幣三千三百多萬,也就是台幣一億拍下國寶,重歸中國,流浪一百多年,牠們滿是滄桑。


保利博物館館長蔣迎春:「老虎的嘴巴兩側是有鬍鬚,到目前為止只有左側留一根斷的鬍鬚,(猴首)在腮幫子上有一個凹坑,這就是專家們比較之後,認為是當年英法聯軍搶走的時候從石座上打下來,是槍托打的。」


國寶回了家,但也有不同的聲音。爭議中國寶回到中國,豬首銅像也被何鴻燊買下捐贈保利藝術館,流落異鄉一世記獸頭的眼神依舊晶亮,彷彿說「回家真好」。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闐白玉器-羊脂白玉器-三代玉器-春秋戰國玉器-西漢東漢玉器-唐宋玉器-明清玉器-乾隆玉器-玉器-老玉器-古玉器-紅山文化玉器-龍山文化玉器-出土玉器-拍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物玉器-傳世玉器-


清朝羽翎.是滿族特殊ㄉ帽上型器.500~100年間


顏色也有一定ㄉ禮制規定..綠色(翡翠).白色(玉) .金.銀..... 


所插羽毛 也有一定官品規定 1. 孔雀羽毛.2.稚雞3.老鷹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酸洗.染色與充膠


天然翡翠難尋


翡翠ㄉ利潤.技術作法.更勝古玉


圖2是清朝皇室御用天然翡翠價格2600~3000千萬元




翡翠屬輝石類,單斜晶系、完全解理。主要組成物為矽酸(NaAlSi2O6,寶石礦中含有超過50%以上的矽酸鋁鈉才被視為翡翠),出產於高溫低壓下生成的變質岩層中。往往伴生在藍閃石、白雲母、硬柱石(二水鈣長石)、霰石和石英。莫氏硬度在6.5—7之間,比重在3.25—3.35之間。



質量和價值


翡翠器件的價值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評判:



  • 顏色,即所謂正、陽、濃、和。
  • 質地,又稱粗細。
  • 透明度,俗稱「水頭」
  • 雕工,即雕刻工藝水準
  • 重量,即翡翠的大小。

翡翠製品的價格一般不受年代久遠的影響,這一點與軟玉有所不同。但是,清朝雕刻的翡翠,要比新翡翠更具有價值。



自從1998 年緬甸政府開放重型機具開挖翡翠以來,1998-2006這短短7-8年間翡翠開採數量是過去300年間開採總合,一年平均翻空翡翠礦山三遍以上卻開挖不到一顆相當優質老坑玻璃種A貨翡翠.綠色 翡翠致色元素為地表中極為罕見鉻元素,但是通常鉻元素含量越多翡翠中的含水量(透明度)越差,因此翡翠要求有色有種是何等罕有珍貴一件事


分光鏡是辨別染色和天然綠色玉器的關鍵工具


 


 先了解 翡翠.如何酸洗.染色.充膠



選料.

合適於B貨處理的翡翠原料是


A.含有次生色,結構較為鬆散,晶粒較為粗大,質地較為低劣的翡翠品種.如有明顯黃褐色`黑灰次生色,並嚴重影響綠色表現的翡翠品種.


B.質地粗劣不透明的翡翠品種,如八三玉等.(多為白色或淺色,中粗粒結構,有一定孔隙度)


不選:質地緻密,含黑癬的翡翠品種一般不適於處理,因黑癬是角閃類礦物,不易被酸堿溶蝕;透明度好,無明顯髒色的翡翠也不用作B貨處理,因這種類型的翡翠不易被強酸或強鹼漂白,質地好`顏色尚好的翡翠,不處理的價值高於處理後的價值.


 





酸洗漂白


酸洗漂白是製作B貨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用各種酸(如鹽酸`硝酸`硫酸`磷酸等)浸泡選好的原料,一般要泡3~4,並加熱以加快漂白的過程,加熱以不超過溶液的沸點為准.酸洗的目的是除去黃褐色和灰黑色.


使用的是濃度75%的硝酸溶液.使用蜂窩煤爐持續加熱,並維持八九十度.3~5天為一個週期.



 



翡翠原料,雖然除去了氧化物類的雜質,但是孔隙度還不夠大,不利於樹脂膠的充填,為此把酸洗漂白過的原料清洗後再用堿水溶液(燒鹼NaOH溶液)加溫浸泡,堿水對矽酸鹽的腐蝕作用,可起到增大孔隙的效果.(亦有先堿洗後酸洗)


使用99%的燒鹼NaOH溶液(天工牌),勾兌比例為1份堿+10份水.維持100來度.3~5天為一個週期.


更換溶液中間需用熱開水沖洗2, 酸洗與堿洗不斷交替,一直持續40~60天完成.





染色: 



將經過酸洗堿洗後的翡翠,洗淨乾燥,然後上色.可以用浸泡到染料溶液中的方法,也可用毛筆塗色的辦法,並且可以在所需要地方塗色,也可以在手鐲上塗成色帶,也可以塗上多種不同的顏色.也可以在淺綠的翡翠上加色使之更為明顯.




充膠:


充膠是製作B貨翡翠必然的一個環節,因為經過酸洗漂白及堿洗增隙之後,翡翠的裂隙和孔隙增多,緻密度下降,機械力的能力下降,透明度變差,必須用樹脂膠進行固結以增加強度和透明度.



用的樹脂膠的種類有聚苯乙烯類樹脂,鄰苯二甲酸類樹脂和苯氧樹脂等.要求樹脂為無色透明,流動性好.固結後有較大的強度.



烘烤的溫度不可過高,過熱會使樹脂膠老化發黃.也不可烘烤不足,否則膠固結不徹底,硬度及脆性不夠,影響以後的切磨.


烘乾後就可與A貨手鐲一樣送去打磨拋光了


天然翡翠難尋


資料來源:http://www.m-pray.com/viewthread.php?tid=4707&extra=page%3D1

第一要知道翡翠與料石的區別,它最易與翡翠混淆。料石為人工熔煉,架構鬆懈,綠色均勻,雖有特意製造的不均勻但很不自然,料石的破處是亮碴,容易損磨而失去光亮,料石體輕,有的有氣泡。翡翠是天然礦石,架構緊密,綠色大都不均勻,但很自然,有翠性無氣泡,翡翠的破處是石頭碴,硬度很大,體重。


第二要知道如何鑒定熗色翡翠。熗色翡翠放入硝酸或硫酸內,幾小時後綠色退掉。將熗色翡翠放在70~80℃的鐵器上,幾小時後綠色也會退掉。利用這兩個特點可用來區別熗色翡翠和天然翡翠。

第三要知道翡翠與綠色天然礦石的區別︰與翡翠容易混淆的天然礦石之綠色都不如翡翠的綠色鮮豔,特徵都不相同,如碧玉,大部分有黑點,黑點呈三角形。澳洲石,綠色閃藍頭,色不純。綠瑪瑙,綠色閃藍,色勻淨,但透渾。東陵石,綠色閃藍,閃灰,表面閃耀小白星。 

此外,分光鏡是辨別染色和天然綠色玉器的關鍵工具。

翡翠人工處理及鑒別方法

一、 人工處理的方法
翡翠的價值在於它的顏色與透明度。所謂“白玉無瑕”、“碧綠如滴”,實在讓人感到賞心悅目。然而天然的翡翠大多是無色,淡色,或者是顏色不夠純正,透明度差,真正顏色鮮豔而透明度高者可以說十分少見,因此非常昂貴。正因如此,長期以來人們千方百計做了各種實驗,挖空心思地試圖用人工處理的方法來改善翡翠的顏色和透明度,從而增加其商業價值。到目前為止,已有多種人工處理的方法,主要是有焗色、染色、漂色、入膠等方法。

二、 焗色
現在許多寶石都可以通過加熱處理的方法來改變寶石原來的顏色,不同寶石在加熱後顏色改變的原因是不同的,因此採用加熱的方式都不同,所需溫度條件也不一樣。
對於翡翠來講,加熱處理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獲得紅色的翡翠。中國人認為紅色寓意吉祥,對紅色翡翠頗為喜愛。但自然界中紅色的翡翠不多,尤其是純紅色的翡翠更少,多數是混有棕色及褐色,因此工匠往往用加熱處理的方法(行話焗色)來獲得較好的紅色。
焗色方法如下:
1、選擇:不是所有翡翠均可加熱變成紅色的,必須是黃色、棕色或褐色的翡翠。
2、洗淨:需將所有的油蹟污點徹底清洗乾淨。
3、放在爐中加熱:可採用一般的火爐,爐上面最好鋪一層砂,以保證加熱時溫度均勻升降,將要處理的翡翠放在砂層之上。一般加熱是在氧化條件下進行,使溫度慢慢升高,以後小心觀察翡翠顏色的轉變;加溫至一定高溫的時候翡翠會慢慢轉變顏色,當看到原來的顏色轉變為豬肝色時,開始將爐溫下降,冷卻後翡翠即會顯出紅色。當然具體的操作也要視不同翡翠種質加以調整。
4、漂淨:為了獲得較鮮豔的紅色,可以進一步將翡翠浸泡在漂白水中數小時,這樣可以使翡翠充分的氧化。

三、 如何區分天然色和人工焗色 
人們到玉器店問他們所出售的紅色翡翠是天然的還是經人工焗色的,通常會得到兩種不同的答復。一種會說:“當然是天然的,不然不會這樣紅”。一種又會說:“當然焗過啦,不焗怎麼會這樣紅”。
為什麼會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答復呢?實際上天然的紅色翡翠和焗色的紅色翡翠都是因赤鐵礦物染色所致,焗色的原因是一樣的,是其內在的褐鐵礦在加熱條件下失水而轉化為赤鐵礦使翡翠轉為紅色。不同之處是天然翡翠是在自然條件下緩慢完成這一變化,而焗色即通過人為加熱快速完成這一變化。
實際上天然和焗色的紅翡翠是很難區分的,通常我們只能靠肉眼的感覺來區分。一般天然的紅翡翠比較透明,焗色會稍差些,這是因為天然紅翡翠的變色過程是在大自然界中緩慢進行鐵染礦物有機會慢慢排列整齊;而快速的焗色則無法形成此點所致。(若差異過大,天然及人工的價格就有天壤之別了)

四、 染色
翡翠的價值主要看它的顏色而定,大多數翡翠很少有綠色,大大影響它的售價。所以人們一直想盡辦法來改進它的顏色。翡翠和瑪瑙等寶石一樣,均是多晶體的寶石,是由許多極微小細粒晶體組成的,因此人們採用一種化學處理方法,將寶石浸泡在染色劑中,讓有色溶劑慢慢浸入寶石孔隙中而使寶石致色,這就是染色。翡翠最多是被染成綠色和紫色。
染色方法如下:
1、 選擇適當的翡翠,並不是所有的翡翠都可以染色。
2、染色前先洗淨翡翠的油污。
3、將洗淨的翡翠放爐上烘乾也使翡翠稍微熱漲。
4、浸入化學染料溶液中(如氧化鉻鹽溶液),稍微加溫,加快染液浸入翡翠孔隙中。浸泡時間視翡翠種質而定,有的要浸很長時間。
整個過程的原理是讓染色劑慢慢滲入翡翠的顆粒間隙之中及其細微裂隙中,使翡翠呈色。

五、 如何鑒別染色的翡翠
有的人講,用陶氏濾色鏡去照一塊綠色的翡翠,若它轉變成紅色,就可以說明這塊翡翠是染色的,不變色就是真的顏色。這種說法是非常機械的,是人云亦云的認識。
我們知道陶氏濾色鏡是一種濾色膠片,它只允許紅光及橙色的光透過。染色翡翠所用的燃料一般是含有鉻鹽,當它濃度很高時它就會發出紅光,在陶氏濾色鏡下就呈現紅色了。但是如果染的顏色不深時,鉻鹽濃度不高,在陶氏濾色鏡下呈微紅,不易觀察。另外,天然的綠色翡翠有時也會含有少量的發出紅光的物質,所以用陶氏濾色鏡去觀察綠色翡翠要小心地去分析,它會有指示作用而不能作出結論性的判斷。
那麼翡翠的天然綠色與染的綠色到底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已經知道了染色翡翠的原因,而天然翡翠之所以有綠色、白色、紫色,是由於組成翡翠的晶粒本身是綠色、白色、紫色的。所以我們看一塊天然翡翠的顏色時,它的顏色和晶體是分不出界限的,而經染色的翡翠,它原來的晶體是沒有顏色的,經浸染而進入翡翠的染色劑是沿著晶體的粒間空隙或一些細微裂隙而滲入的,因此顏色和晶體會有明顯的分界。


圖片.來源新浪網


 




B貨 ..C貨也許應用敲擊ㄉ(B貨聲音較脆)


BUT  B 貨..和A貨..和天然翡翠 就更難應用肉眼.耳朵分別


如圖中 假如是C貨=3000~5000


假如是 B貨=8000~12000


假如是 A貨=15000~30000


假如是 天然翡翠 =50000~150000~500000




 


未完!!!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和闐白玉器-羊脂白玉器-三代玉器-春秋戰國玉器-西漢東漢玉器-唐宋玉器-明清玉器-乾隆玉器-玉器-老玉器-古玉器-紅山文化玉器-龍山文化玉器-出土玉器-拍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物玉器-傳世玉器-



關於玉ㄉ研究


所要采納的方法和提倡的態度。
1.見山是山


2.見山不是山


3.見山還是山


 


  玉製成後發生的色變





                                                  .氧化.土沁(ㄑㄧㄣ 4聲)   .人盤.

1.氧化 玉材暴露於空氣中會產生風化,主要的變化是氧化,如人們在相玉時,經常需要透過玉璞去猜測裏面的玉色,而多數玉璞的外皮與內部玉料成色不一致。從岩石學角度上看,玉璞外皮與內核為同一種岩石,成色上的差異是由風化造成的。玉璞的上半部暴露於空氣中,帶有赭色薄膜,下部長期浸於河水內,呈玉的原色(水中氧化較慢.空氣中氧氣較快)。這些情況說明,玉材在空氣中是會出現風化或顏色上的變化,但這種風化和顏色變化視材質的細密程度而不同,質地堅細的玉料所產生的風化要小,或者不產生變化,質地鬆散的產生的變化較大。還有很多被採集到的玉籽,表面瑩潤,幾乎沒有色澤上的變化。玉材在空氣中被氧化而產生的色變的過程是非常緩慢的,一些玉器在自然狀態下置放數百年,表面色澤幾乎沒有變化(所以應用c14 儀器測試(玉仔石.)年代相當久遠),,應該是空氣中含氧氣體侵蝕所產生的顏色變化。據此推斷,玉器在自然狀態下置放五百年左右,一些玉的表面或可產生可辨識的微小色變(有色澤上的變化。玉材在空氣中被氧化而產生的色變的過程是非常緩慢的,一些玉器在自然狀態下置放數百年,表面色澤幾乎沒有變化,故宮博物院存有一批明代玉帶板,其中一些白玉光素帶板,可能為明代前期的作品,表面顏色已經發暗,局部呈灰黃色,應該是空氣中含氧氣體侵蝕所產生的顏色變化。據此我們可以推斷,玉器在自然狀態下置放五百年左右,一些玉的表面或可產生可辨識的微小色變


氧化ㄉ顏色依據原材料中有那些原素(鐵-->氧化鐵.鈷.矽.鎳.銀.銅.錫..)


紅色,含三價。 黑色,含2%以上的。 綠色,含2%以上的和二價。 黃色,含元素。 紫色,含元素

這樣一來(仔石)ㄉ皮才能有如此多ㄉ顏色變化.
  
這2.入土沁色部分為收藏者.最重要ㄉ經驗法則. 


   2、玉器在墓葬中產生的顏色變化。古墓中出土的古玉器,多數都帶有顏色變化,變化產生的原因(也是氧化.外來物質影響.注意這兩者氧化同時進行),是由墓中隨葬物所含化學成份(水銀.朱砂.石灰.衣服染料 .青銅器.漆器.屍體....)所致,受土壤(黃土.紅土.鹽土.鹼土.沙漠.沙水坑.沉船....)中化學成份的侵蝕所致。對這一問題,古人曾給予了很大的注意,稱為“沁色”,意即墓中或土壤中的某些成份滲入或沁入了玉中,使玉產生了色變,現代人借用古人語言,也使用了“沁色”這一詞語。


3萬年ㄉ玉文化.由現在ㄉ收藏者.


從此(沁)字開始.未曾結束過.


樂於其中.也苦於其中.


例如:漢代(青玉為主).含鐵元素ㄉ原礦.作玉圭.玉環.玉璧.玉璜.玉瓏.玉衍.玉觿.(工就料.一玉料同時作這些相同型器)(這玉器 也代表不同權位意思)


玉匠會將玉樸(玉皮)除掉.(漢代玉器.為王朝.權貴所有.多數應用於禮器.不留皮作色)


1.國之禮器.(未陪葬前.風化.氧化有限.)


2.策封(玉器信物)給各地諸侯.(氣候不同)


3.諸侯入葬.(土壤不同)(陪葬品不同)


4.出土時間不同


那這同一玉料.所作ㄉ玉器.現在放置一起


有多少ㄉ沁色差異????


不變ㄉ是:1.青玉材料2.玉匠ㄉ玉雕刻痕3.玉ㄉ型態.


其他ㄉ差異.就是我們.樂於其中.也苦於其中ㄉ(沁色)


當然也有傳世古玉器.(3000...5000年ㄉ傳世玉器.故宮博物院也沒想到幾件.)


也有沁色中ㄉ例外 :1.玻璃光....2.現在打撈ㄉ南海沉船ㄉ玉器(無沁色)


 



  3、人工盤摩。玉器製成後,經過使用者一定時間的手工摩擦,或與人體的長期摩碰。表面光澤會更潤,透明度會略強,尤其是入過土的古玉器,經過盤摩,顏色還會產生變化(再氧化)。鄧淑蘋先生在《仿偽古玉研究的幾個問題》中指出,有些玉的紅色是“入土變沁後,又經盤摩,逐漸轉變的‘熟紅.(暗紅變熟紅)(暗黑變皮蛋色)


’人ㄉ油脂也會阻塞玉ㄉ氣孔.微黃色.


////////////////////////////////////////////////////////////


以下章節為另一學者ㄉ研究(好文章.介紹給大家)


一、關於風格特征。古玉的風格特征是指不同歷史時期的古玉本身所呈現出來的時代精神和文化面貌。從距今七千多年前興隆窪時期起,近八千年的古玉歷史,為我們展現了一個五彩繽紛的古玉天地。總體而言,從宏觀上來說,新石器時期的簡樸神奇、商周時期的典雅古拙、春秋戰國時期的繁縟華麗、兩漢時期的生動流暢……形成了各個時期鮮明的時代風格。這種風格便為我們鑒別古玉真偽留下了可資參考的依據。但是,辯證法總是適用於對各種事物的處理,如果將宏觀的觀照教條地應用於不同的微觀個案,毫無疑問,在認識上便肯定會出現「障眼」的可能。我們以一組漢代玉舞人為例,即便是同一時代同一題材的玉器,在體現風格的某些細節上也是存在著多麼明顯的差距!通常對於漢代玉舞人的理解從衣著看,當「長裙拽地」,「翹袖折腰」,此所謂「表飛縠之長袖,舞細腰以抑揚」;而舞姿則是「婀娜飄繞」,「曼妙生動」,宛若游龍登雲,又似楊柳當風;神態也必「眉清目秀」,「脈脈含情」,以合「以歌舞娛上者」之時尚。對於這種典型性風格,長期的觀賞和揣摩會使我們的大腦形成一種信息,這種信息對正確理解漢代舞人的形、神必定會起到積極的作用。但必須注意的是,重復的信息堆砌也極易形成一種思維定勢,你如果只是定格在這種思維形式中,那麼也必定會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其他形式的物件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在古玉鑒識的過程中,風格特征是可以作為我們參照的標准,但千萬不要以僵化性的思維應用其中,以免造成一葉障目的錯誤。//依我加註(沒 出土ㄉ型制.並不能說就沒有)

  二、關於器型形制。器型形制是構成古玉風格特征的載體。因此,表各個時代風格特征的諸如琮、璧、圭、璜、觿、玦、韘、佩等各種形制的古代玉器,便同樣成了我們得以參照的「標准器」。長期以來,「標准器」是我們觀照古玉真贗的重要條件之一。離開了「標准器」的學習,缺乏以「標准器」為內容的信息量,便會喪失對玉器古制的正確理解,這也是一種常識。問題在於,在古玉辨識中,如果將對於「標准器」的理解作為「緣木求魚」的手段,將「重要的」觀照條件作為「唯一的」鑒識依據,那麼,不可避免會犯經驗主義的毛病。所以,當你遇到一件器型奇異、形制特別的古代玉器時,萬萬不能因為沒有「標准器」的依據比照而輕易將其否定。在古玉形制方面,筆者只想強調一個觀點,那就是:千萬不要低估了古人在玉器制作方面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在玉器的使用價值上,今人的認知與古人的創造性追求相比較,在某些地方也許還不能完全形成一致的共識,這也是無可否認的一個事實。因此,面對一些形制特殊的古玉,換一種思維方式思考或探究比簡單化地否定更有意義。當然,我們談器型形制,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鑒識古玉,除器型形制之外,本文所要探討的諸如刀法、紋飾、質變形態等其他視點,應該統統都在考慮之內。


  三、關於刀工技法。由於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古玉雕琢的刀工手法也在不斷地發展和進步。筆者認為有兩種情況需要注意一是不同的刀工技法可以發生在不同的時代,二是同一時代也會存在不同的刀工技法,也就是說,雕琢工具和手法的運用,並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模式。管鑽和程鑽的運用應該有非常久遠的歷史了,雙陰起陽、一面坡斜刀以及游絲毛雕等手法也許只存在於某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因此,技巧的時代特征和手法的多樣化表現是我們辯證領會古玉「資質」的思維方式。靈活地運用這三種技法也是商代晚期玉器雕琢的主要特點。並且,根據功能用途及表現效果需要,在運用這三種刀法時,可以精致而縝密,也可以簡潔而利索,同時更可以是看似粗糙實質稚拙而古樸的風格。這正是玉工在不同技法之下不同的匠心所在。即便是對於同一時代刀工的理解,如果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三、四、五,那麼也會讓我們的視野變得狹窄,從而容易陷入思維的誤區。


  四、關於紋飾特點。如前所述,一定時代的文化、宗教和審美意識會決定或影響一定時代的玉器紋飾特點;一定時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審美意識同樣會對玉器的紋飾特點產生影響。但由於古人對於藝術創造的多樣性追求,因此即使是同一時代同一地域的古代玉器,紋飾圖案有時也會呈現出同中有異、異中有同這一千姿百態的狀況。如果僅僅拘泥於一種宏觀的認識,而不在微觀上對紋飾特點作科學的、實事求是的分析,那麼勢必會給古玉的鑒識斷代帶來困難。如在戰國至兩漢期間,劍飾上的螭龍是被經常應用的題材。對於漢代的螭龍,通常的描述是:浮雕,螭首作正視,形似貓科動物,耳成「幾」字狀,後伏於頸背。直鼻,平嘴。尾細長卷曲,飾扭絲紋。爪足向身兩側外伸,作穿於雲氣問的爬行狀,而且在有些時候,它可能更是一種「異類」的表達。而正是這種看似「異類」的表達,才更能體現出古代琢玉藝人對於審美情趣的多樣化追求和不拘一格的創新精神。林林總總的古玉世界,有些貌似生疏的紋飾工藝,並不只是一種形式的變異,而是古代琢玉藝人既忠於時代風格又不囿於固有格局的大膽探索。因此,如果因為紋飾特點——「形式」上的突兀而讓我們在古玉鑒識中形成不應有的「障眼」,那麼,一定是我們對於古玉的認識和理解上,存在著一定的美學局限或思維障礙。


  五、關於質變形態。在拙文《古玉的「溫室現象」及鑒識探秘》(載《收藏界》第10),筆者曾專門就這一問題表述過自己的一些淺見。這裡只是從思維方式這個角度重申幾個觀點:1歷史年代、地域環境與玉器本身結構,是形成古玉質形態的主要因素,雖然這三種因素對於古玉的質變都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卻不是互為因果關系。也就是說,古玉質變的嚴重程度,可能取決於這三種因素,也可能取決於其中一種因素。2相比之下,地域環境對於質變形態的豐富和復雜性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地域環境的優劣好壞,會不可避免地給古玉留下或深或淺的印記。坊間常說的「北方坑」、「南方坑」、「干坑」、「水坑」等等,就是不同地域環境的不同稱呼法。3千變萬化的地域環境會使古玉的表、裡呈現出千變萬化的形態,這也是我們認識古玉質變形態的基點,因此,蝕跡斑斑、滄桑滿目的古玉能非常容易地為我們所辨認。但千萬不要忽視了那些質變形態比較特殊的古玉,在它們或外表「溫和」或質感「內秀」或色澤「妖艷」的形態之下,依然能讓我們尋找到消逝的歲月和歷史的痕跡。這與傳統意義上的古玉受沁後色澤的表現有著明顯的反差。這種反差會經常地跳入我們的視野之中,形成一種隕性,干擾我們的視線。因此,顛覆這種慣性,用一種合乎邏輯的新視野去觀照古玉質變形態,也許不失為一種更為科學的方法。而事實上,綜合用材、器型、玉表氧化膜、風格特色等各個方面,而不是「抓其一點,不及其余」,才更是我們所要采納的方法和提倡的態度。


////////////////////////////////////////////////////////////////////////////////////


這位研究學者.寫得好.....棒!!!佩服!!


2007.8.18 颱風天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