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公望,元朝歷史上最傑出的大畫家,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為「元四大家」,並被推為元「四家之首」。出生於西元一二六九年,本姓陸,江蘇常熟人,自幼家境貧困,父母無力撫養,被一位九十歲的老翁黃樂領養,改名為「黃公望」。


黃公望幼年聰明,少年時就被選拔參加縣裡神童科考試。青年時任職於蘇州、杭州官府,中年四十幾歲時,因個性耿直,被長官貪賄連累,被下獄治罪。五十幾歲出獄後,混跡於全真教中,長期隱居民間,賣卜維生,通易經八掛,與儒釋道三教的文人都有來往。此時期開始習畫,因學養豐富,遊歷名山大川,使他筆下山水寬闊淡遠。


「富春山居圖」是他七十九歲~八十二歲間完成的畫作,有著江岸山巒的渾厚大氣,也有一舟獨釣江上的寧靜。墨色或濃或淡,畫面或虛或實,在極簡的畫風中生動描繪了富春江的風華,也道盡老畫家看盡人世繁華後的種種情懷。此畫引起了不同時代人們的共鳴,成為影響明清之後六百餘年繪畫主流的傳奇之作,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富春山居圖的傳奇歷史



述的跋尾,是黃公望於至正十年間,與師弟鄭樗(道號「無用」)同遊富春江時留下的。老畫家覺得將來可能真會有人為這張名作「巧取豪奪」吧,特別在卷末題跋裡做了這樣的註記。


黃公望逝世,「富春山居」長卷流傳人間,果然如他所預言,不斷發生「巧取」與「豪奪」之事。此畫隨著鄭樗由元朝走向明朝,鄭樗去世後,「富春山居」在三百年間,輾轉流傳,過程中,有「巧取」者,也有「豪奪」者;到了清朝時,這張畫傳到了吳洪裕(別號「問卿」)手中。


順治七年,寶愛「富春山居」的吳問卿臨終病危,捨不得與這張畫分別,竟然將畫投入火中殉葬。所幸其姪兒吳貞度見狀,將畫從火裡搶救出來。長卷燒成兩段,前段重錶,現藏於浙江博物館,後段則收藏在台北故宮。經過三百多年,時至西元二0一0年,許多與這張長卷有緣的人,促成了兩段殘卷重新合壁,將於二0一一年於台北故宮展出。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富春山居圖 合璧亮相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1/06/01 10:19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1日電)被火燒成2段的「富春山居圖」,在361年後,今天上午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合璧亮相。



故宮上午舉行「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開幕記者會,文化總會長劉兆玄、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廣達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百里、中共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中國大陸國家文物局長單霽翔等出席。



361年來,2段原蹟不曾一起展出,這次浙江省博物館同意出借「剩山圖」,讓2卷瑰寶得以合併展出,重現「富春山居圖」的原貌。故宮這次借自浙江博物館的「剩山圖」,保額高達1億5000萬人民幣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晚年所繪,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圖」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吳洪裕極為喜愛,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所幸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搶救出這幅畫,但畫已被燒成兩段。



被火燒成兩段的右段「剩山圖」,長51.4公分;長達636. 9公分的左段「無用師卷」則收藏在國立故宮博物院。


 


◎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導讀。隆重上市



美學大師蔣勳最新代表作


§ 王行恭設計指導


§ 雪銅紙張全彩印刷,內附拉頁全覽圖


§ 國立故宮博物院「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 山水合壁特展」最佳導讀


§ 定價380元,限時典藏價300(100 / 6 / 30 止)


 


【目錄預覽】


一、富春江故事-漁、樵、隱逸


二、黃公望「富春山居」跋尾題記


三、留傳經過--「巧取」與「豪奪」


四、問卿「火殉」愛根未割


五、文本—富春長卷六段構圖


六、天池石壁


七、黃公望與九峰雪霽


八、骷髏幻戲—黃公望的「醉中天」


九、附錄 黃公望「寫山水訣」


【作者簡介】


 


蔣勳,福建長樂人。一九四七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台灣。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台。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台大、文化、輔仁大學,擔任東海大學美術系創系系主任七年。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大學駐校藝術家,東吳大學通識講座《當東方美遇上西方美》教授。


現專事寫作繪畫、藝術美學研究推廣。近年在美學教育推廣方面,更推展向兩岸四地,播種無數美學的種子,處處散播美的感動與生命之美。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03 Tue 2011 21:58

 


生動的佛像     分享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州(江西撫州)人。幼年時,好讀書,作文下筆如飛,見者皆服其精妙。其父王益為官,輾轉各地,他隨父到過韶州(廣東韶關)、開封、江寧(江蘇南京)等地,開闊眼界,看到不少社會問題。十七歲那年,他立志讀書,謝絕一切社會應酬,打算為國幹一番事業。慶曆二年(1042)考中進士,時年二十二歲。


 


免行法的實行,更揭露了外戚向經(神宗岳父)的不法行為,使得宮廷后族、皇族及外戚勢力掌起反對。王安石無奈之下於熙寧七年(1074)四月辭去相位,退居金陵(江蘇南京)。罷相前,他向神宗推薦呂惠卿為參知政事、韓絳為宰相共同主持新法,因此,呂被稱為「護法善神」,韓被稱作「傳法沙門」,反變法的浪潮初步受到遏制。   


在王安石罷相後,變法派實際上失去了推動新法的核心人物,呂惠卿、韓絳及曾布與神宗之間產生了不少問題。熙寧八年(1075)初,神宗再次起用王安石為相。因新法派內部的分裂及守舊派的挑撥離間,王安石實際上已很難有所作為,至熙寧九年(1076)十月他堅決辭去相位,出判江寧府,後來隱退,潛心做學問,不過他仍然關心新法的命運,為神宗時新法取得成績而謳歌,為哲宗即位後新法遭到罷廢而痛心疾首。元祐元年(1086)四月卒於金陵。


變法



  北宋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寧年間進行的改革。治平四年(1067)正月,宋神宗趙頊即位。神宗立志革新,熙甯元年(1068)四月,召王安石入京,變法立制,富國強兵,改變積貧積弱的現狀。


  王安石建立一個指導變法的新機構--制置三司條例司,條例司撤銷後,由司農寺主持變法的大部分事務。呂惠卿、曾布等人參與草擬新法。這些新法按照內容和作用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 限制商人
    供應國家需要和限制商人的政策,主要是均輸法、市易法和免行法。
     

  2. 均輸法
    熙寧二年七月,頒行淮、浙、江、湖六路均輸法。由發運使掌握六路的財賦情況,斟酌每年應該上供和京城每年所需物資的情況,然後按照“徙貴就賤,用近易遠”的原則,“從便變易蓄買”,貯存備用,藉以節省價款和轉運的勞費。均輸法奪取了富商大賈的部分利益,同時也稍稍減輕了納稅戶的許多額外負擔。
     

  3. 市易法
    熙寧五年三月,頒行市易法。在開封設置市易務。市易務根據市場情況,決定價格,收購滯銷貨物,待至市場上需要時出售,商販可以向市易務貸款,或賒購貨物。後又將開封市易務升為都提舉市易司,作為市易務的總機構。市易法在限制大商人壟斷市場方面發揮了作用,也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收入。
     

  4. 免行法
    熙寧六年七月,正式頒行免行法。免行法規定,各行商鋪依據贏利的多寡,每月向市易務交納免行錢,不再輪流以實物或人力供應官府。
     

  5. 發展農業生產
    調整封建國家、地主和農民關係的政策以及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和農田水利法。
     

  6. 青苗法
    熙寧二年九月,頒佈青苗法。規定以各路常平、廣惠倉所積存的錢谷為本,其存糧遇糧價貴,即較市價降低出售,遇價賤,即較市價增貴收購。其所積現錢,每年分兩期,即在需要播種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願原則,由農民向政府借貸錢物。收成後,隨夏、秋兩稅,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歸還穀物或現錢。青苗法使農民在新陳不接之際,不至受“兼併之家”高利貸的盤剝,使農民能夠“赴時趨事”。
     

  7. 募役法
    熙寧四年頒佈實施。募役法(免役法)規定由州、縣官府出錢雇人應役。各州、縣預計每年雇役所需經費,由民戶按戶等高下分攤。募役法使原來輪流充役的農村居民回鄉務農,原來享有免役特權的人戶不得不交納役錢,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
     

  8. 方田均稅法
    熙寧五年頒行。方田均稅法規定每年九月由縣官丈量土地,檢驗土地肥瘠,分為五等,規定稅額。丈量後,到次年三月分發土地帳帖,作為“地符”。分家析產、典賣割移,都以現在丈量的田畝為准,由官府登記,發給契書。以限制官僚地主兼併土地,隱瞞田產和人口。
     

  9. 農田水利法
    熙寧二年頒佈。條約獎勵各地開墾荒田,興修水利,修築堤防圩岸,由受益人戶按戶等高下出資興修。在王安石的倡導下,一時形成“四方爭言農田水利”的熱潮。北方在治理黃、漳等河的同時,還在幾道河渠的沿岸淤灌成大批“淤田”,使貧瘠的土壤變成了良田。
     

  10. 穩定封建秩序
    鞏固封建統治秩序和整頓、加強軍隊的措施,有將兵法、保甲法、保馬法以及建立軍器監等。
     

  11. 將兵法
    作為“強兵”的措施,王安石一方面精簡軍隊,裁汰老弱,合併軍營,另一方面實行將兵法。自熙寧七年始,在北方挑選武藝較高、作戰經驗較多的武官專掌訓練。將兵法的實行,使兵知其將,將練其兵,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12. 保甲法
    熙寧三年頒行。各地農村住戶,不論主戶或客戶,每十家(後改為五家)組成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凡家有兩丁以上的,出一人為保丁。農閒時集合保丁,進行軍訓;夜間輪差巡查,維持治安。保甲法既可以使各地壯丁接受軍訓,與正規軍相參為用,以節省國家的大量軍費,又可以建立嚴密的治安網,把各地人民按照保甲編制起來,以便穩定封建秩序。
     

  13. 改革教育制度
    王安石等變法派還改革了科舉制,整頓了各級學校,為社會培養需要的人才。
     

  14. 變法的影響
    王安石變法以“富國強兵”為目標
    ,從新法實施,到守舊派廢罷新法,前後將近15年時間。在此期間,每項新法在推行後,基本上收到了預期的效果,使豪強兼併和高利貸者的活動受到了一些限制,使中、上級官員、皇室減少了一些特權,而鄉村上戶地主和下戶自耕農則減輕了部分差役和賦稅負擔,封建國家也加強了對直接生產者的統治,增加了財政收入。各項新法或多或少地觸犯了中、上級官員、皇室、豪強和高利貸者的利益,最終被罷廢。

  15.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州(江西撫州)人。幼年時,好讀書,作文下筆如飛,見者皆服其精妙。其父王益為官,輾轉各地,他隨父到過韶州(廣東韶關)、開封、江寧(江蘇南京)等地,開闊眼界,看到不少社會問題。十七歲那年,他立志讀書,謝絕一切社會應酬,打算為國幹一番事業。慶曆二年(1042)考中進士,時年二十二歲。



  16. 免行法的實行,更揭露了外戚向經(神宗岳父)的不法行為,使得宮廷后族、皇族及外戚勢力掌起反對。王安石無奈之下於熙寧七年(1074)四月辭去相位,退居金陵(江蘇南京)。罷相前,他向神宗推薦呂惠卿為參知政事、韓絳為宰相共同主持新法,因此,呂被稱為「護法善神」,韓被稱作「傳法沙門」,反變法的浪潮初步受到遏制。   



  17. 在王安石罷相後,變法派實際上失去了推動新法的核心人物,呂惠卿、韓絳及曾布與神宗之間產生了不少問題。熙寧八年(1075)初,神宗再次起用王安石為相。因新法派內部的分裂及守舊派的挑撥離間,王安石實際上已很難有所作為,至熙寧九年(1076)十月他堅決辭去相位,出判江寧府,後來隱退,潛心做學問,不過他仍然關心新法的命運,為神宗時新法取得成績而謳歌,為哲宗即位後新法遭到罷廢而痛心疾首。元祐元年(1086)四月卒於金陵。



  18.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荊公也有著名詩篇《南鄉子》:“……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


   
金溪月塘:王安石魂歸之地?

 

北宋元祐更化時期,王安石新法多被廢,大臣陸佃曾率許多儒生去哭祭王安石,並撰有《祭丞相荊公文》。
 

今年,是千古名相王安石逝世920週年。江南名山靈谷峰東側的金溪縣琉璃鄉月塘村裏,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的人流使得這個地處偏僻的小山村顯得異常熱鬧。琉璃鄉黨委書記周國富告訴記者,


 


 


 


因為月塘是王安石祖墳山所在地,近些年來,該鄉陸續接待了南京大學、南京博物館、南昌大學等高等學府和單位的學者、專家和教授的造訪,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尋訪王安石墳墓的遷徙地。


 


 


7月28日,記者也踏上了尋訪荊公墓之路。行前,周國富告訴記者,有關王安石的墓葬地,900多年來一直是一個謎,史學界一直爭論不休。


 


《景定建康志》稱,王安石死後葬在南京鍾山的半山寺後


 


但史學家周輝在《清波雜誌》中,又說荊公墓在建康(南京)蔣山(鍾山)東三里,當時,士大夫去荊公墓祭拜者絡繹不絕。


 


北宋元祐更化時期,王安石新法多被廢,大臣陸佃曾率許多儒生去哭祭王安石,並撰有《祭丞相荊公文》。


 


 


 


元祐七年(1091年),陸佃調任江寧知府,再次拜祭荊公墓,寫下了《江寧府到任祭丞相荊公墓文》。


 


 


 


但在宋之後,就再也不見荊公墓的記載了。一直到明正德四年(1509年),才有記載說,一個名叫石岩的太監,為了營造墓地而取用了王安石墓上的大磚。


 


 


到了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臨川知縣在刻印王安石文集時,于序言中寫道“公墓不知所在”。


 


就此,江西一位學者曾發出感嘆:“在河南洛陽市附近,與王安石同時為宰相的司馬光的墓不僅規模宏大,而且極為豪華,成為當地一大旅遊景觀。而對中國政治、文學、經濟、社會均產生重大影響的王荊公卻不知魂歸何處!”


 


 


柳暗花明又一村。近些年來,在許多專家、學者的苦苦追尋和不懈努力下,在我市的王安石後裔的村落裏,尋訪到了一些非常有價值的文獻資料。在東鄉上池王家、崇仁港下甘坑、金溪琉璃月塘的王安石後裔宗譜中,均找到了王安石墓遷回家鄉的記載。甘坑村的《崇仁甘溪王氏九修族譜》更是清楚地說明瞭王安石墓遷回故鄉的原因:“荊國公墓:公卒半山寺,敕葬于鍾山之陽。我明太祖阡陵,問曰:‘舊為若墳?’輔臣對曰:


 


 


水口為吳王孫權墓,服山為宋丞相王安石。’太祖乃曰:‘孫權居水口,留為守陵。王安石可召其子孫遷葬。’時其子孫王伯安承命遷于臨川月塘祖墳旁。”臨川月塘,專家考證即為現金溪縣琉璃鄉月塘村。王伯安是王安石16世孫,時官授國子學監。一些專家、學者認為,中國鄉間的家譜對墓葬的記載一般是十分嚴肅的,因此王氏家譜這一遷葬記載是可信的。


 到達月塘,我們舉目環顧,深深欽佩古人選擇祖墳山之良苦用心。鳳山、鷹岩、老爺山等山峰像一把翡翠交椅,如半月狀將月塘村環抱其中。山上是茂林修竹,山下是潺潺流水,果然是一塊風水寶地。王安石的曾祖父王明、祖父王用之等皆葬此地。王安石父子也曾多次到此地拜祭,並住在附近的城陂院。王安石還撰有《城陂院興造記》一文。


 


 


 進得村來,一條古樸的青石板路上豎著兩座古牌坊,一牌坊刻有“荊國故里”,另一刻有“金陵衍派”。


 


 




 


东乡县上池村的王氏宗祠


 



 


上池村中的瑶田遗址


 





















 
王安石墓葬之谜











 


金溪县月塘村的“荆国世家”门楼


 



 


月塘村题有“金陵衍派”的门楼




 





 


《月塘凤山图》的王氏祖坟地如今已经成泥田


 



 


    尽管宋时绘制的《月塘凤山图》过去了数百年之久,但画中地形如今仍可与实际地形一一对应。


 





 


当年王安石的钓鱼台


 



 



 


 







從字面上可以理解這裡是王安石的後裔村。然而58歲的村民王華安帶記者看家譜時,一再聲明,他們雖是王氏後裔,但卻是受先祖之命在此守陵的低微之輩。


 


 


看完民國時期的《王氏四修家譜》後,記者一行按照家譜中的王安石墓地風水圖上山尋訪。在三位熱心村民的幫助下,找到了一個與圖完全吻合的地方。這是一處山洼之地,現已開墾出了田地,一位老大媽正在這裡種小白菜。圖上稱此地為“牛眠地”,是“上有桃源下有汪”的風水寶地,但是我們尋訪了許久,茂密的林木中很難發現墳墓的蹤跡。此時烏雲密布,狂風大作,山雨欲來,我們只得打道回府。


路上,記者記起了一句古詩“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而王荊公也有著名詩篇《南鄉子》:“……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东乡县上池村的王氏宗祠


 



 


上池村中的瑶田遗址


 




















 
王安石墓葬之谜











 


金溪县月塘村的“荆国世家”门楼


 



 


月塘村题有“金陵衍派”的门楼




 





 


《月塘凤山图》的王氏祖坟地如今已经成泥田


 



 


    尽管宋时绘制的《月塘凤山图》过去了数百年之久,但画中地形如今仍可与实际地形一一对应。


 





 


当年王安石的钓鱼台


 



 



 

1086年,北宋一代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病逝南京,葬于半山園中。時過境遷,王安石墓在當地銷聲匿跡。當這位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學各方面都產生重大影響者的墓葬不知所蹤時,在河南洛陽市,與王安石同時為宰相的司馬光的墓葬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已經成為當地一大旅遊景觀。

  2007年3月,在撫州市金溪縣月塘村,身為王安石後裔的村人捧出厚厚的王氏族譜說:“早在明朝,王安石墓就遷入了月塘王氏祖墳山。”然而在月塘,遷移後的王安石墓究竟在哪裡呢



  ■南京半山園不見王安石墓

  陽春三月的細雨灑落在撫州市金溪縣琉璃鄉月塘村。在進村門樓石匾上可見“荊國世家”四個大字,再前行左拐,又可以看到一座題有“金陵衍派”的門樓,昭示著王氏後人的身份。村民王詳喜翻著族譜說:“月塘村大概是在宋末元初建起來的,為王安石叔父王盛後裔王朝利所建,所以我們村人可以說是王安石兄弟的後人。

  距離月塘村只有數十公里的東鄉縣上池村,同樣能找到王氏後人。村人介紹村中瑤田遺址為當年王安石居所,後方還有釣魚臺,王安石罷相後在此釣魚,並寫下了《蘭塘釣隱》等佳作傳世,但如今瑤田遺址已成村民菜圃。

  實際上,王安石屬撫州王氏分支,其後人如今在臨川、東鄉、金溪、崇仁、宜黃等地均可找到,“但從1086年5月21日起,王安石逝世後敕葬于南京半山園後數百年後,卻再難尋覓到王安石墓葬遺址所在。”長期研究王安石墓的金溪縣文物管理所所長吳定安對記者說。他介紹半山園是王安石在去鐘山途中一個叫白塘的地方所營建的簡單住所,王安石生前就喜歡居住在半山園中,所以說其逝世後被敕葬于半山園中十分合理,在諸多史料中也可以確定王安石確實葬于此。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隨著歲月流逝,半山園的王安石墓卻不見了蹤影。南京半山園如今雖有王安石史跡陳列室,卻已成了海軍學院,南京相關專家在幾次實地考察之後,都沒有找到墓地遺址。”吳定安說。

  吳定安曾經多次在史料上海尋王安石墓的下落,沒有成功。在他看來,王安石為宰相時,封荊國公,極有威望,逝世後配享神宗廟庭,追封為王,士大夫拜祭荊公墓甚至成了習俗,但從北宋末年開始,王安石開始受到誣陷,朝廷停止配享。明朝時臨川知縣在刻印王安石文集時,序言中寫“公墓不知所在”,越到後來荊公墓墳前越冷落,甚至在遺傳下來眾多的文獻記載中,也無法找到有關荊公墓的隻言片語了。

  ■族譜記載遷入月塘祖墳地

  一代宰相的墓葬真的就這樣突然失蹤了嗎?當眾多專家在研究文獻史料找不到答案的時候,王氏祖譜上的記載卻令人茅塞頓開。村民王詳喜說,由於自己是長房長孫,族譜一直存放在自己家中保管,四年前有王安石研究專家在跟他借族譜查看時,找到了有關王安石墓的下落。

  記者再次翻開了這本民國時期重修的《王氏四修宗譜》,在王安石欄清楚地記述著“敕葬鐘山,遷靈谷峰東後月塘”,不僅如此,記者在東鄉縣黎圩鎮上池村的王氏族譜裡,也發現了同樣的記載。

  吳定安指著月塘族譜說,實際上月塘村就是王氏祖墳山地,在王安石祖父“王用之”欄還寫明,“有庵城陂寺,祭田糧二十三石”,供子孫祭祀之用。這一點與月塘村眾多村民流傳下的說法互為印證:月塘村是祖宗花錢置辦下的祖墳地,整個月塘村本就是王氏子孫為了守墳而建立起來的村落,至今已有千年之久。

  儘管仍有專家對此說法持有異議,因為在南京當地找不到遷墳的任何文獻,王氏後人卻認為,按照傳統習慣,墳墓葬必須在祖墳山上,這在古代更為嚴格,王安石遷移祖墳地的說法符合常理,而且崇仁縣甘坑王氏的族譜中還記有遷墳的詳細記載,譜中有一段明太祖朱元璋的話“王安石墓可召其子孫遷葬,仍賜墓額”,並寫明“時支子孫王伯安承命遷葬于臨川月塘祖墳旁”。

  吳定安說,根據各地王氏族譜可以得知,王伯安即王恒,為王安石的十六世侄孫,通經博學,官授國子學錄,所以當時在南京承命遷葬,“王伯安遷墳時,天下初定,不可能大肆張羅,當地沒有記載也不足為怪,而王伯安當時應該是由水路遷葬的,即由南京市長江起船,經過鄱陽湖進入武陽水再進撫河中游,而月塘的靈谷峰就在撫河之畔,所以說王安石墓遷靈谷峰東後月塘的說法極為可信”。

  ■“鳳山桃源窠”難覓墓址

  記者漫步走遍月塘村,村莊周圍群山聳立,與靈谷峰逶迤相連,在古時村人看來確是極佳的寶地。按照各地王氏族譜的一致說法,王安石墓確已遷入月塘村祖墳地,那麼如今還能在這裡找到墓地遺址嗎?

  各地的王氏族譜對於墓地的具體位置,大多隻寥寥一句話,在東鄉縣上池村的族譜卻有著詳盡敘述。記者找到了長期研究王安石墓的東鄉縣文化館專家王明占,他從家中翻出幾本滿是灰塵的族譜,小心翼翼地翻開到王安石欄,這裡不僅配有王安石墓地形圖——《月塘鳳山圖》,還見到了王氏後人請風水師賴文俊為王安石墓選址的情況,“賴文俊在當時精通地理,為江西派風水師的第三代傳人,在宋朝時期名氣極大,他最終將王安石墓址選定在鳳山桃源窠。”王明占說。

  這些記載令諸多研究專家欣喜不已,儘管宋時繪製的《月塘鳳山圖》過去了數百年之久,但畫中地形如今仍可與實際地形一一對應,《月塘鳳山圖》似乎已經給出了王安石墓最清晰的位址。賴文俊當時選址的下課贊詞稱“兌龍隱隱出坤方,上有桃源下有汪……從今安息牛眠地,世代公卿狀元郎”,“不論這幾句贊詞科學與否,但從中一定體現出了墓地所在”。吳定安與記者繞行上山,在一處名為塘仔坑的爛泥地,村民介紹稱該處確實是牛打滾之地,即為詩中所說牛眠之地,後方為桃源窠山,前方則為一口水田,符合贊詞中的方位。但吳定安表示,水田前方有座山,完全擋住視線,不符合堪輿之說,而且未能發現王安石墓的蹤影。

  從牛眠地折回右行,可以看到一塊更為開闊的場地,其身後也是鳳山,前方為汪家園一矮山,形似桌子,兩旁小山如同兩把交椅,遠處視野開闊,在當地村民看來,此地似乎更適合作為葬墓的風水地,但當地同樣找不到任何王安石墓的遺跡。

  數年以來,除了前來月塘尋墓的專家們沮喪而歸,王詳喜和世代居住月塘的當地村民,在“鳳山桃源窠”往返尋找了無數次,也未能找到王安石墓的一磚一瓦。

  

 

■王安石墓被異姓毀滅?

  王安石墓究竟位於何方?為何遷至祖墳地後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月塘村為王氏祖墳地毋庸質疑。根據月塘族譜記載,月塘在王安石的曾祖王明時,已是王氏的祖墳山地,第一個卒葬靈谷峰東後月塘的就是王明,王安石祖父王用之也葬于此地,但村民告訴記者,在他們印象中,歷來就找不到這些祖墳。是什麼原因使它們集體消失了?

  王明占在長期考究族譜後終於有了發現,《上池族譜》中賴文俊的讚語之後有一段記載:“徐氏洗荊公山,塚墓殆盡,……公曰‘前朝宰相祖塚,當代宰相伐之’”,這在月塘村族譜中,關於月塘村九世祖德祥一欄中也有著同樣記載。“按照族譜記載時間計算,這位徐氏應該為明朝時禮部尚書。由此可知,徐氏當時仗勢毀壞荊公山的王氏祖墳,當然也包括了王安石墓在內。”王明占說。

  《月塘鳳山圖》的王氏祖墳地如今已經成泥田,讓後人無從想像毀墳情景,但在月塘村,記者見到一塊王氏“合族公力”石碑,其所刻內容卻具說服力:我族與徐姓不合,由來久矣,讀九世祖德祥公世系數語,想見當日勢力不敵……徐有莊田十余畝,我族子孫絕不許領佃看守。吳定安說:“這塊碑在幾年前才被發現,使得墳地被毀之事可信度大大增加,雖然事情原由尚無法考究清楚,但這至少解釋了為何如今在月塘村,找不到王安石墓乃至祖墳地的墳墓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安石父亲墓惊现将军山 曾巩曾书写墓志铭


 
















border=0

  江宁佛城西路某别墅四期的建筑工地上,现场的施工已经非常靠近沐英家族墓地了。昨天下午4点多,两块墓志铭和一个明代墓葬的出土让民警和江宁文物局的工作人员都汇聚到了此地。葬在这块靠近沐英家族墓的风水宝地上,墓主人究竟是谁?剥去墓志铭上的黄土,清晰工整的文字呈现在记者眼前。除了通篇的溢美之词,“母谢氏永安县太君”,“三女适延平张奎”,“四月十日安石以×友故来”等字样透露出墓主人的众多信息,宋代一代名相、“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之父王益的墓葬现身。

风水宝地再现两块墓志铭和一个明代墓葬

昨天下午4点半,记者接到市民热线,说将军山南麓佛城西路某别墅的工地上发现了墓葬。记者刚到现场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在硕大的工地上,已经被挖开了众多的土层。在靠近沐英家族墓这个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不远处,几块青砖散落在地面上,下面的土层中还露出一些规则排列的青砖;边上的土墙上棺木露了出来,明显被破坏了。据江宁区博物馆馆长周维林表示,从这些散落的青砖判断,这应该是个明代墓葬。“因为这位置距离沐英家族墓不远,如果是明代的墓葬,肯定与沐英家族是有关系的。”

而现场更为重要的是两块静静躺在草堆上的墓志铭。“这两块墓志铭是在这个明代古墓不远的地方挖到的,已经被人移动过。从上面的文字来看肯定是宋代的。”但是现场除了两块墓志,看不到墓葬的其他痕迹。据工地上的一位师傅介绍,下午他们挖到这个明代墓葬和两块墓志铭时,领导并没有要求立即停止施工、上报有关部门,直到民警和江宁区相关人员赶到现场,才停止挖掘工作。

墓主直指王安石父亲

在周维林的指引下,记者在一个小土包上看到了这两块近乎方形的墓志铭。剥去其中一块墓志铭上的泥土,借助民警的电筒,清晰工整的文字呈现在记者眼前。除了通篇的溢美之词,“母谢氏永安县太君”、“公先娶徐氏”、“三女适延平张奎”、“其卒×四十有六”、“四月十日安石以×友故来”等字样透露出墓主人的众多信息。而另一块墓志铭则被压在其下,可有文字的一面贴在了地面上,没能透露其他的信息。

“你看这句中提到了安石,会不会跟王安石有关。”周维林推测说。那么会不会真如周维林所说,墓主人与王安石有关联呢?记者查阅了《宋史》等相关文献,终于在与王安石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所著《曾巩文集》中有重大发现,在第四十四卷,记录了11首墓志铭。其中《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的记载竟然与现场出土的墓志铭文字如出一辙!

曾巩这样记载:“享年四十六……母谢氏封永安县君。娶徐氏,又娶吴氏……女一人嫁张氏,处者二人……葬江宁府之某县某处……而吾又与安石友,故得知公事最详。其将葬也,使者以安石之述与书来请铭,遂为之铭其尤可哀者。”

两段相互印证,如出一辙的文字可以确信无疑,墓主人正是曾巩记载的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而这个人究竟是何身份呢?曾巩也给了我们答案———王安石的父亲王益。

王安石诗作证实其父确实葬于此地

在曾巩的记载中,记者了解到,当年王安石父亲去世时,王安石曾邀曾巩为其书写墓志铭。周维林也表示,这应该可以确定是王安石父亲的墓葬了,因为在其他的史料中,也都有相关的记载,表明王安石的父亲确实是葬在这一带的。

据史料记载,王益于1015年(宋真宗祥符八年)为进士,历任建安主簿、临江军判,知新淦、新繁县,知韶州,终官尚书都官员外郎,死后赠工部郎中。王安石在少年期内曾随同他的父母寓居于江宁府(南京市)。从此以后,江宁府就成了他的第二故乡。王安石的父母全都是死在江宁、埋葬在江宁牛首山(当时包括将军山一带)的。后来因王安石的功绩而追封楚国公,赠太师中书令。

而王安石的诗作《壬辰寒食》中也有他到父亲坟前祭扫的记载。据周维林介绍,他们目前已经让施工单位立即停工,而现场的墓志铭和墓葬也将彻夜保护。而文物部门也会对此地进行进一步的挖掘考古工作。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然光線下 所拍攝.


編號A05












{chinese jade }{春秋玉閣}和闐玉器 和闐白玉(羊脂白玉) 明清 玉器////研究.傳承0938707938多謝指教感恩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5日








 


24:00


01:00東風知識+(挖掘曹操墓 下)

4/6








08:0009:00東風知識+(挖掘曹操墓 下)


4/9








15:0016:00東風知識+(挖掘曹操墓 下)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研究出土玉器的同好.千萬要把握


東風知識+(挖掘曹操墓 上)


 4/2








15:0016:00東風知識+(挖掘曹操墓 上)


 


 東風知識+(挖掘曹操墓 下) 






15:0016:00東風知識+(挖掘曹操墓 下)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