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收藏]獨立書畫鑒定人稱《砥柱銘》有九大漏洞(3)

2010-07-23 09:57:07 深圳商報 


最被傅申等人津津樂道的是所謂“五則南宋人題跋”,對此王乃棟也有說法。王乃棟說,這五則題跋中最惡劣的是第一則,為隸書,但顯然作者並不十分了解隸書法則,整個題跋看起來幼稚可笑,顯然這位成就並不高的書法家是造假的直接參與者,如“在”字明顯是錯字,不可能是宋人所書。其餘四則都是行楷,但從風格上看顯然不是宋人所為,因為宋人所書行楷隨意自由,而明人所書檯閣體,規範工整。《砥柱銘》的這幾則題跋,恰似明人所為。


漏洞6:印章疑雲


王厚之、賈似道的印章明顯是石印,《砥柱銘》卷上蓋有大量藏家印章,它們也被視為此卷為真跡的佐證。王乃棟認為,這個問題根本不值得一辯,因為宋代的印章與明代的印章風格完全不一樣,宋代的印章主要是銅印、玉印、象牙印等,而明代石印才開始流行。《砥柱銘》卷中王厚之、賈似道的印章顯得粗糙,顯然是石印,應是明人所為。



《砥柱銘》卷末鈐有朱文收藏印“秋壑圖書”,被認為是南宋權相賈似道印章。傅申認為,由此可以證明至少賈似道看來此卷《砥柱銘》出於黃庭堅之手的親筆真跡。但王乃棟指出,台北故宮《松風閣》卷上至少有6方賈似道可靠的印章,


但沒有這方“秋壑圖書”,與之對照,即可見《砥柱銘》卷賈似道印章有可疑之處。


 


此外,已有專家將此卷“秋壑圖書”章與故宮藏《蘭亭序》等公認名跡上賈似道“秋壑圖書”章比照,發現明顯不符,此卷圖章係偽作


漏洞7:文獻置疑


王乃棟介紹,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明代張醜為著錄《砥柱銘》第一人。張醜著《真跡目錄》卷四載:“徐晉逸所收黃山谷行書魏徵《砥柱銘》,後有公自跋極詳,紙墨精好,筆法縱橫。詳其結構,蓋早年書也。”張醜的說法很有技巧,“詳其結構,蓋早年書”,但黃之早年作品並未存此目錄。張醜還寫道:“我明天順間,為公裔孫詢所購,一時題識者九人,而其名蓋不甚著。北卷舊藏項子京家。其品尚在《經伏波神祠卷》真跡之下。”由此可見,張丑時代的《砥柱銘》,還沒有王厚之、賈似道等人的題跋鈐印,這可從另一方面印證其很可能為明人偽作。


而其最有意味的是最後一句話“其品尚在《經伏波神祠卷》真跡之下”,張醜認為《經伏波神祠卷》是黃庭堅真跡,而《砥柱銘》在其之下,可見並非真跡。


漏洞8:專家謎團


王乃棟認為現在很多鑒定專家並不神秘,不要迷信他們,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和頭腦。他對記者說:現在全世界真正的鑒定家只是極少數,老一代鑒定家水準也有局限,否則現在博物館不會有那麼多贗品。


王乃棟從事書法鑒定工作,對大陸及港臺的鑒定專家都有一定程度的接觸和了解。《砥柱銘》的成功拍賣,其中關鍵人物是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指導委員傅申,他的鑒定論文被認為是判定《砥柱銘》為黃庭堅真跡的最直接證據。王乃棟說,傅申是台灣書法鑒定界的第一號人物,但他對《砥柱銘》的判斷只是一家之言,是非自有公論。


漏洞9:有鄰館的反證


《砥柱銘》上世紀初從廣東流入上海,不久流入日本,被私人博物館--有鄰館收藏。有鄰館位於京都,由藤井善助創立於1926年,取《論語》中“德不孤,必有鄰”之意。有鄰館藏有從殷週到晚清近4000年間大量中國藝術瑰寶,而其早年流出的懷素《食魚帖》、米芾《研山帖》都是不太可靠的複製品或贗品。


在日本,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被奉為聖人。有鄰館藏品分許多級別,“國寶”和“重要文化財”為最高級別,如黃庭堅的另一件作品《李白憶舊遊詩》與米芾的《虹縣詩》即被視為鎮館之寶。


有鄰館從來不出手公認的真跡,只有對那些真偽還沒有定論的作品才會出手。懷素的《食魚帖》和米芾的《研山帖》也是被懷疑對象,而《砥柱銘》能從有鄰館流出,就足以證明日本同行對此卷的真偽還沒有定論。王乃棟說,如果我們把日本人拋棄的不可靠的東西當作寶貝,將受到日本人的恥笑,被視為偌大的神州無人。


王乃棟最後說,書畫鑒定其實也很簡單,只要把握藝術風格和造詣的大方向,從書畫藝術本體鑒定出發,留心觀察,多比多看,自然能夠抓住書畫的本質屬性,分辨出作品的神韻雅俗,從而判斷真偽,對《砥柱銘》也應如此。


著名書法研究者張傳旭在《中國書法家全集·黃庭堅》中,將《砥柱銘》疑為偽作,傅申鑒定此卷時曾引用張傳旭觀點。7月15日,張傳旭發出博文《砥柱銘:從疑偽到存疑》,繼續堅持自己的觀點,說明越來越多的專家認識到《砥柱銘》的不可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