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教學篇-無法仿造ㄉ入土歷史印記-釘金沁-虫蛀沁 (36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為何{染料地方玉 一泡溫水.顏色馬上淡薄.露出馬腳}


在於{染料地方玉}製作過程.{染料上色.酸化.鹼液.}


在好ㄉ染料.都只能染{和闐玉器的表面}.{假如是地方玉才能染入深入一點}


要染入{和闐玉器}之玉物資分子間隙.幾乎不能.因為外界的{溫度.壓力.最重要是時間}都不可能像墓坑.


這{染料地方玉 一泡溫水.染料附著力 不足     顏色馬上淡薄.露出馬腳}.溫度60~70度 煮幾小時.優勢立刻判.


的古玉是有生命ㄉ.像似有靈魂一般.不怕泡溫水{變熟坑後}{生坑器切忌泡水}.


越是近人氣.越是晶瑩剔透.古玉ㄉ包漿.風化皮殼.都是難能可貴.也是新玉所無法比凝.更不是染料地方玉


所能仿造ㄉ.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土 坑口 象徵}


[土沁--土坑][水沁--水坑][沙水坑--蟲蛀]][地熱--雞骨白]


 關鍵就在墓穴坑口{水}{氧氣}之氧化作用


棺槨的密封越好.{全水}{全防腐液}{全水銀}造成棺室內變成[無氧狀況]. 隨之陪葬品之[氧化]也減緩.


再牢固的墓室.皇陵 都有可能遇到人為盜墓及地震.水紋改變,尤其遇到地質擾動、位移,或者盜墓賊侵入,當墓室結構受創,地下水體滲入


腐敗產生的酸性,形成酸性溶液,進行著化學反應,

 


「乾千年,溼萬年」墓室如果一直保持滿水狀態,那倒還好,因為當氧化達到最後,變成{無氧狀況}許多器物反而得到完美的保護,


 


像有不腐女屍,就是典型水坑墓.連肉體都沒有腐敗現象


 


 



 


南方地下水位較高.但又時有水.時沒水.這是最不好ㄉ狀況. 沙水坑口居多.固南方出土玉器{表面蛀蝕嚴重}較不受歡迎.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江蘇泰州發現明代不腐女屍 睫毛等清晰可見(圖)

 



 


江蘇泰州發現明代不腐女屍。



3月1日,江蘇省泰州市出土的明代女屍面部。



3月1日,江蘇省泰州市出土的明代女屍鞋子上的針線都依稀可見。


 


3月1日,江蘇省泰州市出土的明代女屍出棺後特別僵硬。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3月1日電3月1日,江蘇省泰州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將明代不腐女屍抬出棺外。 3月1日,江蘇省泰州市發現明代不腐女屍。2月24日晚,在該市市區春蘭路延伸工程施工工地發現三副明代棺木,棺木木質優良,均係澆漿墓,墓葬距地表都在2米以上。2月28日,泰州博物館工作人員對其中兩副棺木進行清理,只發現木枕、明代服飾、陶罐、屍骨等,未出土有文字的文物。


    3月1日開棺的這副棺木外層澆漿保存非常好。開棺時女屍緊纏于裹屍布、被子和衣服之中,幾乎全部浸在黃褐色的棺液裏。屍體僵硬、皮膚完整,五官、毛髮、睫毛等清晰可見,女屍長在1.5米左右。 (顧祥忠攝)


 










警方找到墓誌銘 明代盛裝女屍身份確定





     前不久在南昌出土的明代盛裝女屍身份今天被考古專家確認,墓主為寧王第三代後人寧靖王的夫人。

    

    “盛裝女屍”出土後,由於古墓只見墓碑而不見墓誌銘,墓主身份就成為一個不解之謎。但就在昨天,墓誌銘卻被人主動“送”到了南昌昌北公安分局。

    

    據公安人員介紹,他們在發現古墓的第二天就收到舉報,稱現場施工人員有侵佔古墓物品的行為。後經多方查訪,證實在工地開車的陶某將殘存的墓誌銘“搬”走了。後在有關部門的教育下,陶某家屬於昨日將墓誌銘主動交給公安機關。

    

    考古人員立刻對墓誌銘進行了考證,並在今天最終確認了墓主的下葬時間。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樊昌生告訴記者,由於找回的墓誌銘只剩一半,共百餘字,但幸好這恰恰是有關墓主身份年齡的記載:墓主為寧靖王吳氏,河北薊州人氏。生於1439年,卒于1502年並在當年下葬。墓主按虛歲算64歲,恰巧與陪葬時墊在後背的64枚金銀幣相符。

    

    另外,在對古屍解剖時,考古人員竟然在墓主的下顎發現了一粒金珠和一粒銀珠,如同黃豆大小。專家說,這與當時大戶人家下葬時口含金、銀錢的風俗相一致。

    














泰州出土不腐女屍“寬衣解帶” 綠寶石戒指隱隱發光
2011年03月04日 07:33:53  來源: 揚子晚報 【字號 收藏打印關閉














隨葬的綠寶石戒指。


  泰州出土不腐女屍


  泰州發現一個明代古墓,女主人五官分明,甚至眉毛都清晰可見。要對女屍“善後”,需將肉身和衣物分別保存。昨天上午,泰州市博物館的專家,花費3個小時為女性墓主人“更衣”,發現了一些有價值的墓葬品,其手上一枚綠寶石戒指最為吸引人。


  解開“紐扣” 需翻身才能褪下衣服


  3月1日,重現天日的女性墓主人,“原封不動”地被放置在冰櫃中保存。泰州市博物館專家選擇了最適合女屍及其身上衣物貯藏要求的溫度:4攝氏度。據介紹,出土後的女屍,須肉身和衣物分開分別保存,以免女屍出現腐爛。因此,褪去其身上的衣物,便成了當務之急。昨天上午9時,身上包裹厚厚衣物的女屍,被抬出冰櫃。由于不需解凍,專家們隨即著手對其“褪衣”。記者現場看到,連接女屍衣服兩側的“紐扣”,其實是一個兩根布條扎在一起的“結”。女屍外衣被解開後,裏面一層層衣服都是斜衣領,領口從右上開始,“終于”左腰間。


  解開這些“紐扣”不難。按理說,給女屍整體“褪衣”時間不需要太長,但事實並非如此,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個多小時。這是由于時隔數百年的女屍四肢僵硬,一件衣服前面“紐扣”解開後,並不能馬上脫下來,而是要將其翻身俯下,從後背慢慢將衣服褪下,衣裾還有可能被枕在側面身體處,有時甚至需要抬起整個屍身才能褪下該件衣服。女屍下肢裏面穿的是褲子,外罩數條裙子,有的裙帶係在腰間,有的係在腹部,也增加了褪衣的工作量。


  手戴綠寶石戒指 袖筒還滑出一串銅錢


  褪衣初期,工作人員脫去其外罩後,便發現女屍右手戴有一只戒指,上面的綠寶石還隱隱發著光,戒身為銀制。幾乎與此同時,工作人員看到,從女屍右袖筒滑出一串銅錢,這些銅錢被穿在一根布條上,布條一頭拖得很長,另一頭剛剛“探出”最上面一只銅錢的眼孔。專家分析,根據有關風俗,女屍剛下葬時,這些銅錢應該是被其“攥”在手中的,寓意是“轉世”後“手裏不缺錢”。


 


發簪一頭是耳扒。


  褪去帽子,工作人員在其頭部發現了一只發簪,由于年代久遠,發簪已呈黑色。有意思的是,這只發簪一頭竟是可以挖耳朵的耳扒。專家分析,發簪的材料可能是銀質的。在第二層衣服的上方,工作人員發現了一只挂在脖子上的香袋。移去香袋,一枚被縫制在衣服中央的鐵錢露了出來,錢面上“太平通寶”四個字還能隱約看得出。在多層衣服之間,工作人員還發現了一張張“黃元紙”(俗稱“陰錢”)。令人稱奇的是,這些“黃元紙”雖泡在水中數百年,仍完好無損。記者發現,對于這些隨葬品,工作人員都逐一小心翼翼地存放。


  屍身泡在“藥水”中 衣物等繼續“冷藏”


  記者看到,被完全褪去衣物後,女屍的肉身被浸泡在一個類似浴缸的容器內,缸內放滿了水。據泰州市博物館考古部主任王為剛介紹,容器內的水是福爾馬林藥水,可以對女屍進行防腐。而褪下來的衣服,繼續放冰櫃冷藏。下一步,泰州博物館將約請上海科技館專家對屍身進行專業保護,並請有關紡織品專業保護單位的專家,對其衣物進行保存。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素面玉璧  斷代 相當 難.  只能看沁 還有工具痕.





玉 質 因地熱而產生質變.後又因出土ㄉ把盤.而包漿處再盤變成{橘皮樣)



沁 就延著 玉紋往裡深沁入




工 具痕  看出古法工具痕  也是判斷年代重要依據.



玉 裂 又因出土長期盤熟後.再度合併{生出玉漿} 自行慢慢靠攏...神奇吧.


也就是說生坑器ㄉ玉裂會縮密.若是小裂痕  還會不見.. 古玉就是這麼好玩.



高 古 三代  出土玉器  (素面玉璧)


{{老玉新工}}

出 土三代素面玉璧.在20~30年前大量出土.可是價格不比 戰國 兩漢時期玉璧.

幾乎都拿去雕雲紋.穀紋.雷紋   當好價賣掉.可惜.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玉器鑒定和盤玩心得:值得愛玉者一看再看的好文章!!


2007/04/26 07:15
玉器鑒定和盤玩心得

  老師曾經告戒我說:玩玉器的其實是你自己與玉器的緣分[信息溝通].沒有捷徑可走,學習,上手,盤玩,交流,總結再學習 上手盤玩交流總結.我們通常按古董的年代概念分玉器的古與新。現在很多時候已將民國以前,甚至有人說凡是解放前人力铊制的玉器都稱古玉。新玉具有的是使用 現代加工工具和工藝的特性. 玉器的文化內涵很多,我們只講鑒定和盤玩的心得這一點點,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爲盼!!!!
但從玉石固有特性和其文化 信息的特性而言,簡單講我們一般將漢代以前的玉器[包括漢代]稱爲“古玉”。[我們自己認爲的,不必要較真.]
 因爲漢以前的玉器,用途多爲禮 器,即便佩飾玉也常具某種禮儀的象徵性,擁有者決非普通民衆。玉器的造形多神秘而抽象,具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魅力,如龍和螭都不是現實中有的動物,觀賞起來 卻異常生動。故有學者將漢代之前的玉器時代,稱之爲巫神玉時代。[我個人認爲紅山和良渚文化玉器就是巫神文化]漢以後,玉器逐漸民俗化,造型寫實,刀工軟 弱無力,神秘感盡失,令人索然無味。
 再者,玉器有一種特性:接觸其他東西[或說元素]時間長了會受沁。其沁色或淺或深,或成點成片,深可入骨甚 至成皮殼。沁的美感是無與倫比的,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非常喜歡玉器,更喜歡古代玉器,最喜歡帶有沁色的玉器,這從乾隆皇帝下旨 叫工匠給新玉染色便可知一斑。形容沁色的稱呼有如:白色有象牙白、雪花白,紅色有鶴頂紅、人參朵、棗皮殼,黃有梨花黃、秋葵黃,紫有茄皮紫、玫瑰紫,綠有 鹦鹉綠、蕉牙綠等等,不一而足。玉的沁五顔六色,千奇百怪,讓人歎爲觀止。而入骨的和多彩的沁色,需入土一兩千年以上才會有比較到位的沁色.
 三 是,只有古玉經盤玩後玉質脫胎換骨,才能美倫美奂。於是生坑器到熟坑的把玩品賞過程,便滋味無窮了。你只要自己親自把玩一件古玉器,從她的出生[生坑剛出 土]把玩,直到脫胎.你才能有這種感覺!-------說不清,道不明!!!
 因此,古玉愛好者不可不知:幾百年前的舊玉器與近時的新玉器在文化 上和沁色上是沒有多大區別的。無論從玩賞性、文化內涵和品級上,只有漢代以前的玉器才堪稱“古玉”[不表示乾隆時代的玉器不好!!!!!!!!]

生 坑與熟坑古玉的分別 :

 生坑古玉是出世後,未經清洗和整理甚至還帶著泥土的古玉器,基本保持著出世時的原貌。
凡清洗過後,經人 把玩,或在有人氣之處長期擺放過的古玉,便是轉入熟坑的。對比熟坑器,盤熟程度分一至九成熟,也可簡稱半生或半熟。
 經過常年盤玩後土氣和葬氣味 全去,沁色不再轉色的,通身美妙滋潤,狀若寶石(即呈蜜蠟狀並帶寶石光)的爲熟坑古玉。
 未曾入過土的古玉器稱傳世古,傳世品多會有些牛毛紋,並 不會脫胎,故不在本文的話題內。

古玉的盤與不盤

說盤玩古玉,一般是對愛好者而言。

 古玉盤玩是玉文化和 古董文化中一個極具特色的現象。她區別與其他古董的最基本的一點是她能通過人的感官和觸摸給人一個信息的交流.譬如一幅古畫或一件古銅器和瓷器,即便再喜 歡它,也是不大能拿在手上來把玩搓弄的,更不能指望它會越玩越靓。因此說,盤玩是對古玉的一種再創造,也就自然高出一等。[不反對其他意見]
 古 玉可說是集古董文化全部主要特質的唯一古玩門類,無論從何角度,如年代,品級,觀賞性,保存和普及程度.
 玉還具有實用性,它不但是上古時的工 具,現今還能經常拿在手上玩,據說還能治病,能玩又能醫當然算是一種實用性。而盤玩又能使古玉發生變化,這就使古玉還帶有再創造性,可以說是一種深層次的 文化現象。
 再者,能否將一塊古玉盤出,亦是判別古玉真僞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通常的情況下,在盤的初期數月,真古玉就逐漸出現原本所沒有的少量的 變化,時間越長光會越多,玉質感也越強,玉的沁色會出現寶石光樣的變化,這是任何假古玉所無法具有的特徵。
 因此,對於普通愛好者而言,沒有盤玩 過古玉的玉器愛好者是很難令人相信其人屬於愛古玉之人的。
個別研究玉器的“專家”,有說自己從不收玉也不玩玉。[我的其他帖子裏有關於這類人的描 述的,簡單講故宮博物院的專家不可能拿件宮廷裏的玉器把玩,或許他們也沒有時間去把玩,因爲什麽???他有這個時間去給人家講課多好!即授他人以業,自己 也得到實惠,還能幫助朋友買賣東西!!]這是怎麽回事呢?大概是工作性質不允許,如是搞考古的或是他的工作是上面分派的,而並非是真的因愛好才去研究玉 器,他們工作時接觸的東西也是包真的。如此,這類不盤玩玉的專家對古玉的認識程度,至少是對古玉深層次的變化上和倡導方法上,是有點欠缺的。也因此:考古 的專家並不一定就是認玉和玩玉的專家。
 這當然無需大驚小怪,自清代乾隆年後,玩古玉大概就沒此前時髦了。清朝遺老劉大同寫的<古玉 辨>當純屬避世之作,從清末至大陸解放以前,在亂世中有心思玩古玉的人應該已經沒幾個的,以後又一路是搞階級鬥爭文化大革命,又有誰敢玩這玩意。可 以準確的說,盤玩古玉這事,在大陸至少是中斷了三、五十年,因此真懂玩的人極 少,也就不足爲奇了。會玩能玩好的少之又少,玩出彩的幾乎沒有.如今我們有幸再玩起這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完全是拜當今太平盛世百業興旺所賜啊。
  生坑器若是經過清洗整理後,爲便於觀賞而長時間接觸人氣後會逐漸熟化,而失去生坑的原本面目。如果要保持生坑器最好是:不清洗還要用玻璃罩密閉起來,還要 一定的濕度和溫度.並且要固定好.[用釣魚的線最好]

 哪何種情形下才需要保持生坑古玉器呢?
1、凡科學考古出土而具有標準器性 質的,和其它具有研究價值的。
考古挖掘出來的古玉器,多數可以是所有傳世玉器斷代的標準器。通常的情況下,對任何傳世古玉的判斷,無論從型制、做 工、用料及沁色上都需要盡量參照標準器。標準器一般只會爲國家單位所有,不大可能讓個人拿去隨便玩的,也就不大存在盤玩的問題。
一塊古玉出世時, 一旦無科學記錄的離開了原地,即成爲來歷不明的傳世品。[我們大家所持有玉器99%屬於這類器物]而這裏說的“古玉”,大致上也就是指的這類器物。除了少 數有傳承記錄的外,這類古玉器尤其是史前的,幾乎完全失去了研究價值,反正不會有哪個學者糊塗到會用來歷不明的器物去發學術報告的。 即便有的做了某類鑒定出來,也肯定不會有哪個部門能要它去做標準器的,而百姓們拿來玩自可是樂在其中了。當然,這類器物的價值遠不能與標準器相比的.
  但目前古玉市場較爲混亂的原因之一是:缺少比較嚴格而精確的鑒定標準,而這種標準是有可能建立的。專家們在顧著係統和宏觀上的研究時,應同時注重建立微觀 的辨認體係,如歷代碾砣的手工特徵(可以是10-50-100倍放大的觀察)就可以作出明顯的區分。甚至盤玩過程中會出現的特別規律也可作爲鑒定條件。
  其實僅僅挑一些標準器出來做盤玩,並將變化公諸於衆,都會對倡導大衆如何辨玉玩玉有極好幫助作用.
2、以爲生坑器容易賣錢的。
 想多賣錢 當然不錯,但見過熟坑古玉的人都明白:那價值比生的要高得多。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能將一件古玉玩上幾年,別人再出十倍的價錢你也未必會肯出讓。愛玉與從 商是兩碼事,若是愛玉,真切的去玩賞它,既賞心悅目又能體會“君子比德於玉”的內涵,才見人生樂趣。光想著它是否好賣的只是商人或是造假者了。
3、 多了沒空玩或專留給後人去玩的。

 生坑古玉的選購
一般地說,辨別熟坑古玉比生坑古玉要容易,而辨別生坑古玉卻要在先,這當然是玩 古玉的基礎。
古玉的鑒別通常是從型制,玉材,做工,沁色和包漿上綜合判斷。如有任何不自然處或是做假的痕迹,即需格外小心。
觀看唐代以來 的玉器,主要在於辨別是否爲和田玉的制品,及玉質的品級和做工,凡手工铊制的和田青白玉類的玉器,多有收藏的價值。和田玉的辨別這裏就不加多說。在做工 上,通常玉好就會有好的做工,換句話說,做工好的玉質也一定會不錯,這尤以乾隆年間的爲甚。而其帶的色是沁色或爲真爲染或爲原皮,則需作出區 別。
目 前的研究,有以和田玉爲“真玉”,以商代婦好墓出土的和田玉器爲標誌,玉文化算是進入了真玉時代。已確定的和田玉器,大約出自距今六千多年前仰韶文化的半 坡類型的遺址。玉文化約有萬年之久,距婦好的時代相間數千年,其間當然會有不少和田玉的製品,但大量爲其它玉材。史前之器,多因確少對照的標準器而不易被 確定,玉料相當繁雜,有的料甚至於不知出自何處。
因此玩古玉,通常對史前的玉器,並不特別重視其材料。如果玉料是和田的或硬度大於6度,收藏價值 會高些,因除了水晶瑪瑙和一些石英類的外,有玉質感而硬度高過6度的,多爲透閃石類,比陽起石類和蛇紋石類的質量要好些的,如良渚文化的多數玉器用料。
當 然,不論是何種玉料的史前古玉,通過盤玩都會變的很美,但還是以古和田玉爲最。古瑪瑙和古水晶雖極難盤出光彩,也會在盤後變得十分溫潤可愛。
古玉 的做工,商至漢的並不難鑒別,只需上手觀察過一些真品就明白:古人的制玉方法,如遊絲毛雕的刀法,是無人能仿造出來的,甚至雙勾陰線的工整和漢八刀的簡練 犀利也爲後世無人能及,這就如同後世的玉器再也做不出史前的神秘感一樣。
如史前的良渚玉器,用料多爲一種青玉,産地不詳,比較堅硬,大約在5-6 度,常帶黃色和白色光點。其上的陰刻線多是一種斷續刀法,常常是彎曲的地方用連續的 線距均勻的跳刀法.尤其是曲線,是由短斜細線組合而成的,細線密集的程度用肉眼難以看清,一般在1毫米內少則3-4條;多則達6-7條,這種不可思議的極 爲高超的手工,即便乾隆時的工匠大師也只能望而興歎。而有無這種手工,便成爲辨別良渚玉器真僞的重要方法之一。造假的充其量只會形狀貌似而已,就是用如今 的高科技手段加許多工夫,也不可能完整而逼真的刻劃出來。[現在的高仿品,在40倍放大鏡下就會現原形.]
做工上比較難斷的是一些工少的史前器 物,紅山和良渚需要仔細查看有無任何機器加工的痕迹,但即使看不出機器工的,也不能僅以此作出判斷。

 古玉的型制主要是指玉器的外形與制 作時的構思,各個時期的玉器,因文化背景和工具的使用水平,各種形狀制法都有其特徵,以此可判別一件玉器的大致年代。各時期型制的判定主要是依靠出土的標 準器,這部分的器物資料,近來出版的<中國出土玉器全集>做了很好的彙總。
 以型制判別古玉,需要對出土的標準器十分熟悉,這是玩玉 者較難練的基本功。說較難還因爲標準器一般爲國家所壟斷,普通愛好者光看圖看書,不能上手仔細觀察,就比一些專家們差了許多硬條件。所以,某些個專家比較 牛些也是能理解的。
 型制是目前造假者最能用以擾亂市場的手段,因爲大部分玉器的外貌形狀是不難仿造的。造假者爲了謀利,一般是成批仿現成的,易 於出手,在某類玉器高價時也去造單個的古怪形狀。而看型制或器物的神韻來分辨真假需要豐厚的知識和經驗,故不可單從外形上判別真假。
 70 -80年代末期,遼西紅山等地出土了一些形狀前所未有的玉器。90年代初中期在市面上,又出現了大量的各種形狀的古玉器,其中又有一部分似乎是不大能造假 出來的東西。因此,各種與標準器難以對照的;或所謂紅山文化的造型古怪的器物就讓人相當頭疼。少人收時,這類玉器便大量各處流散。
 對待這類東西 的客觀態度,還是應該作出區別來。紅山遺址的東西,不能說就是那個時代所有的型制和最高級別的,其前其後數千年和各地域之間還存在著不少考古空白。紅山文 化和良渚文化至商代之間玉器的型制還是有相當的模糊.即便是商代的東西,我們所能見到的,最好也不過是婦好墓的,而更高規格的東西,如歷代商王的和其祭祀 用的玉器,就仍是我們所未知的。
 紅山文化的古人治玉,已不但能很好的做陰刻線和減地陽起,也能做大開片和圓雕.良渚文化的古人就更讓人不可思 議,而這時期距商中期少說也有兩三千年.因此,有誰能斷定良渚文化的典型紋飾會雕在哪類形狀的玉器上呢?又誰能斷言古人在這時期中不會有大量的創作呢?
  應注意到一個的現象是,大陸在92年後興起了建築熱,這是不同於前人建設方法的;前所未有的大挖掘,許多還是在人類長期居住過的城鄉之地進行。可以無疑義 的說,會有相當數量的散亂的文物隨之出世,而史前深埋地下,千年不朽的玉器應占了其中多數。這個數量當然無法統計,但以國土之大,開工地點之多,數以萬計 至數 十萬計應不會是誇大之詞。
 這種現象的發生碰巧與紅山器物初入市場和造假玉的高峰期相遇, 一類難以被確認的東西,過數萬件的在古董市場流動,再加上大量的假貨攪入,引起的混亂就可想而知了,就連台北的故宮博物院都難以倖免。面對這般情形,大衆 對古玉的認知的基礎本來就很弱,專家們也幾乎束手無策,有以全部敬而遠之加以否定的,有以與標準器不符而拒之的,致使古玉市場一落千丈。

  其實某類古董有數十萬件並不算個很大的數目,十萬件對十億人也只是萬分之一而已。對來源不明但有可能是真品的,將其分類分級就不難解決,任其自行流失只能 算是文物的災難。
 分類更可使真器得到市場定位,如正式出土的爲A類,有傳承記錄的爲B類,與標準器相近的爲C類,與標準器不同的但具真器特徵的 爲D類,甚至有一般鑒定過的也可列作E類,各類還可細分各級等等。古玉具有與其它類型的古董不同的特點,這就需要拿出不同的方法來區別對待。憑我們中國人 的才智,這點小事應該不是太難 的。
 目前,從各處市場不難低價購到真古玉。但既然從型制做工玉材和沁色上都難以把握,只有常規手段的一般玩家, 對生坑古玉該將如何鑒別呢?玩家除了多看多比較,下硬功夫之外。這裏的建議是,可以從造假者難以或無法做到的地方下手,其綜合應用的辦法有:
  1.在做工上,真品一般加工光滑流暢無蹦裂,刻線中和收尾處應有許多極細的铊蹍痕迹。尤其是形狀比較複雜;刻劃較多的器物,造假者難於處處做手腳。
玩 家們需知,手工治玉在中國已失傳有約半個世紀,這種技術不是一朝一夕能練成的,尤其高超些的,需要不間斷的傳承才可能達到,而一旦失傳就沒可能再恢複,如 良渚工,漢工,乾隆工,後世工匠無論怎樣練也是望塵莫及。甚至老玉工歇幾年後再後幹也絕非易事。我們不需要將機器工看得很厲害,一般假品多粗糙不堪,個別 高仿的也破綻多多。這需要細細觀察,對手工與機器工的特點作出判別。真品也會有個別蹦線,這是由於玉有幹老鮮嫩之別,玉工技術差些,用砂用力不當或失手 時,玉質嫩的就會有蹦。
 2、沁色包漿極爲自然,由外及裏.拌有多色的,而色澤鮮嫩或豔麗者,或成皮殼狀的.如沁色有如桂花般豔黃,如鹦鹉羽毛般 油綠,皮殼真如同棗皮和茄皮者.
染色易色靓難,上色易做皮難.
 3、帶沁斑和出灰,未見有假品能有此特徵.
 4、帶蠅翅狀寶石 光..目前還沒有人能做出來.
生坑的良渚玉器多帶有白或黃色光點,這種光和“蒼蠅翅”在一般的生坑器尤其是生坑和田古玉上較爲少見,只會在盤玩後 才逐步出現.爲判別真古玉的有效手段之一.
 5、有蟲噬小坑,坑狀不規則並外口小內裏大, 用較高倍數的放大鏡便能看到洞壁帶纖維狀.這是需千年以上在特殊環境下的侵蝕才會出現的事,並不多見.這種洞採用高科技手段也極難做出.
 6、帶 裂痕的其紋有頭無尾,紋路多會有塌陷.
古玉上的裂痕多是經歷極緩慢的壓力和侵蝕才形成的,因此常常是玉的表面在中間有裂,而裂紋兩頭不到.或是從 邊上看裂的挺大,卻並不到頭完全裂開,裂紋有隙處也會受自然的侵蝕而塌陷.極難以靠人工製作出來的.
 其實,真品的任何表現都是與假仿品有別的. 想要辨別真僞,大量的實踐必不可少要上手玉器,再綜合運用其它知識,下真工夫方可奏效. 任何僅僅用一種或數種所謂方法和手段,都不足以爲最終的依據.
  在綜合判斷後,型制有與標準器可比對的當然要好,對於似史前古玉而具真品特徵的,亦可先不去理會其型制.以盤玩做最後的辯別,當會物超所值.

盤 玉的方法
盤玉就是用手經常去搓摸玉,久而久之古玉就會變得很美。基本的方法是:

其一:生坑器要清洗乾淨後[可以加一點軟性洗潔劑 清洗],用溫水泡30分鍾後再盤。[要自然冷卻到室溫],可將古玉的土氣提出一些。但對帶有白化的不宜泡水。

其 二:常搓。盤有急盤慢盤意盤之別. 一件生坑器需20-70年才可能盤出,因而不能性急.想快點盤出,每天可間歇的搓上1-3小時,小件的可常佩戴.以夏天三伏盤的效果最好。剛開始盤每天盤 總時間一小時,每次5 分鍾左右盤時間長你的手指頭受不了.以後每天加點時間即可]

其三:忌油。玉是忌任何油脂和化學品的。盤的時候手 務必要幹淨,也不要放在臉或頭上搓,當然貼身佩戴是可以的.

其四:盤一段時間可用沁斑出現,這是正常的也是真古玉的現象,假的則不會。

  盤玉還有提灰法,有用麥麸之類的甚至加機器攪.不大值得提倡,在純棉的布上做些搓磨還是可以.
一般在盤的初期數月中效果相當顯著,其後會變的緩 慢,當古玉不泛出土氣並不再轉色,變的十分潤澤美妙,質地如同蜜蠟,通身寶石光時,可爲盤出。總之,一件能愈玩愈美的古玉器,就肯定是真的.
 關 於寶石光,這是玉石在被人加工成器物後再埋上千年後産生的奇特現象:原本並不折射出閃光的玉,再被人盤玩後不但滋潤美妙,沁色轉變,通身還有部分會折射出 寶光,使古玉如寶石狀,美不可言,而且以古和田玉爲最。一般寶石光是通過盤玩才逐步出來的,一件生坑器在開始盤玩後就會出現數點反射的閃光,盤的時間越長 閃光就會越多.有稱這種光爲"蒼蠅翅",形容這種光給人的視覺感受,因爲很多時這種光非常柔和,有如極薄的絲絨般美妙,而也有的如鑽石光而不刺眼.通常反 射的爲白色光,也會有紅、黃等色,甚至有罕見的綠光和金光.有的玉器上會集合幾種光,如所謂的"五色玉",盤玩後便可能這樣,極具觀賞性.難怪舊時有“玉 得五色沁,勝過十萬金”之說. 如此將一件古和田玉器盤玩品賞,也更加明白: 鑽翡翠石只可悅目,而美玉可悅心-的說法絕非是虛言了。

  古玉器可盤出寶石光的現象爲明清代的玉器所罕有,這表明與玉器入土的時間長短有關,而一塊未曾與人體一起如過土的玉料也是玩不出寶石光的。可見寶石光和沁 色轉色現象是天然質地的玉料,加工後又長期入土再出世經人盤玩時産生出的特有現象,其本質大概是天地精華與人類之間的一種交流和互動的産物或叫化學反應, 極特殊也極爲有趣。這種有趣不但是我們盤玩所追求的目標,同時也是爲辨別古玉真假的萬無一失的最後的手段。
 將這種光稱爲"寶石光"是比較恰當 的.需要分辯清楚的是"玻璃光"與"寶石光"這兩種詞的區別,有人將玉器表面看上去如同鏡面般光亮(尤其是戰國-漢代玉器)稱做帶"玻璃光",而有的將打 磨的很光滑的清代玉也這樣叫,這當然不錯,如在近距離觀察玻璃的表面和碎片時,直觀感覺就是這般.但玻璃的反射光不會有如鑽石或蒼蠅翅的感受.這就需要明 確:不要將玻璃光與寶石光混同.和田玉器上玻璃光中閃著寶石光時,才見其真美.
 假仿的古玉,由於材料是新的,又往往用高溫和強腐蝕手段,玉性受 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無法通過盤玩變的更美,也更不可能變得如同寶石狀。假玉如盤了,看上去會顯得油膩和髒,似隔夜的油炸桧,可能還帶來霉運損壞健康。真古 玉無論怎樣受沁或土蝕砂咬,或經常把玩,都是很乾淨的。
 有 的石頭開出來就有光,如一些花崗石類.而年代一長久,非但是古玉,即便加工過的一些石頭也會有光,大概是常沾人氣的緣故,如孔廟裏的清代石鼓和故宮走廊的 漢白玉護欄.但這些器物上的光與古和田玉上出現的美妙寶石光,難以相提並論。有個別石英岩類的假品,本身帶有些閃光,不是盤出來的,光色硬而刺眼,分布較 勻。
 照片上的這件玉斧,盤玩好長時間,原來是沁色是黑色,現在變成黑紅色,而且布滿寶石光.像原"八一"電影制片廠的電影開演時的輝[徽]標.

盤 玩時還有的情形絕大多數情況是這樣:
1,
玉質越堅硬越不易盤出,水晶瑪瑙最難盤出寶石光,翡翠則例外。但只要是真古玉就一定可被盤出來。
2,
雞 骨白/雪花白較易盤並會轉成黃色和紅色或黑灰色,史前帶皮殼的和良渚類的易盤。
3,
和田玉帶強玻璃光澤的難盤出寶石光。
4,
盤 時有搓出泥的現象是正常的,而且會長期出現。
5,
即便長期盤玩後玉器出灰現象會持很久。
6,
和田玉是相當堅硬的,有鋒利 感的漢代古玉長期盤玩也會依然鋒利。
7,
用棕毛或任何物料的刷子刷玉都不能稱爲盤,不能替代手的把玩。人與玉接觸才能信息交流。

玩 古玉,玉器會回報你的,相信古玉器的確是有靈性的.從盤玩玉器找到感覺!!!!



本文引用自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收藏古玉 的過程 入門最難..  

所為古玉是指出土古玉(明.清兩代玉件不算.因為大多數是開門見山玉器)

正確的方向 往往是付出心血 與學費才衝撞出現.

有的人收到10幾年.還是方向偏差.

門外漢時:     (見山是山.....)

一頭栽入時:(見山不是山.....)

收藏多年後 :(見山還是山.....)



剛開始不識玉....................{開始被人騙....
}

後來識玉多.學費繳多了 ......{後來騙自己......}

收藏多到放不下時..............{最後來騙別人........}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古代玉器工藝技術製作過程》/////截錄和玉友 初學者必看.



 


        清朝末年一個叫唐榮祚的人寫過一本《玉說》


書中的「玉作圖」--清光緒十七年(A.D.1891) 李澄淵繪


把清朝皇家製玉的過程詳細地描繪了下來......


 


        以下即帶領各位讀者穿越時空,探索古代玉器工藝技術製作過程~~


 


一、搗沙、研漿



以石攻玉,也就是對玉真正起切割琢磨作用的主體,利用硬度高於七度的礦物,例如石英、柘榴石、剛玉、金剛石等等,研搗為砂粒狀成所謂解玉砂。取得解玉砂步驟如下:


1.搗砂,將礦石敲碎成砂。

2.研漿,漂洗雜質、篩選細砂,取得顆粒大小均勻的解玉砂。

 


二、開玉




開玉,便是去除圍岩、切割玉料的工序:懸吊的壺中盛裝解玉砂及水,壺底穿孔,解玉砂順水滴於玉璞(仍包裹著圍岩的玉料,稱為玉璞),輔助工具條鋸帶動砂粒往返來回,琢磨玉料。

 


三、扎碢




扎碢,即是利用碢具解玉成方塊或方條,經過設計、畫樣後,大片裁去多餘玉料使玉器粗具雛形。


 



四、沖碢




沖碢,利用寬緣的碢具衝去玉料的直邊稜角。


 


五、磨碢



磨碢,利用碢具初步打磨玉器,使器表光滑利於紋飾的處理。


 


六、掏堂



掏堂,便是挖空容器的內部。


首先,用鋼捲筒旋進玉器的中央,經過這道工序,玉器的中央會出現一根圓柱,稱作「玉」。


此時就得由最富經驗的老師傅振鎚取出玉梃,因為如果力道不對,不是玉梃取不出來;便是整件玉器碎裂。


接著,再以彎形的扁狀的錐頭慢慢琢磨,掏空玉器的內堂。


 


七、上花




上花,也就是以小形的軋碢,又稱丁子,在玉器的表面磨琢花紋。


不同的軋碢形式會留下不同的線條。例如,中厚緣銳的碢具所琢碾出的線條,往往端較窄淺,中段較寬深。


 



八、打鑽





打鑽的工具主要是彎弓和軋桿,軋桿底端鑲有金鋼鑽。


首先,將玉器抵在軋桿下再拉動彎弓,彎弓帶動軋桿來回轉動,逐漸在玉器鑽出圓洞。


 


. 透花




透花,也就是鏤空花紋,以「搜弓」為主要的工具。


首先將待透花的玉器打鑽接著解開搜弓一端的弓弦,穿過鑽孔再綁回弓上,最後順著紋樣來回拉弓,以弦帶動解玉砂透空花紋。


 


十、打眼



打眼,過程類似打鑽。


最早玉器孔洞的製作,是從兩面敲鑿後,再以錐狀工具鑽磨。技法逐漸提升後,桯鑽與管鑽取而代之。


穿孔如是兩面對穿,則常有接頭不整的痕跡。


 



十一、木碢




木碢、皮碢是玉器製作最後的工序,賦予玉器溫潤可人的光澤。


此一工序所使用的碢具,是採用質地緻密、強韌的木料、乾葫蘆、皮料。


木碢:以木質為碢,第二次打磨刨光。


 




十二、皮碢



玉器製作最後的工序,賦予玉器溫潤可人的光澤。


此一工序所使用的碢具,是採用質地緻密、強韌的木料、乾葫蘆、皮料。


皮碢:以牛皮包碢,第三次打磨刨光,具體呈現玉色。


 


 


資料來源:錢憲和,方建能編著《國立台灣博物館史前琢玉工藝技術》,國立台灣博物館(2003.02)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帝璽之光──大明崇禎皇帝遺寶重現

/ 遠企公寓大廈管理維護公司.馮雲英

  二十年前任職於軍旅之際,因緣際會在一次重要的演習視察時,認識了國內古董收藏鑑定名家王震球先生。據聞王老師先尊是前故宮職員。王老師自幼耳濡目染,受中華文化薰陶洗禮,因而對中國古董文物有著特別嗜好與蒐集。在那次演習視察休憩時,王老師以學長身份,為我特別講解了他身上所佩飾的玉器典故。因為王老師的口才便給,說明內容詳盡有趣,我心領神會後對玉石文化有概括的認識,並誘發我對中華玉石文化產生濃郁的興趣。往後的二十年就因王老師的開悟,全心全意投入了古玉器的收藏與研究。小弟於十一月份遠東人雜誌中刊出的「古董陷阱」乙文,就是多年來所遭受各種欺騙與心酸的學習歷程。因發覺有太多喜歡古董的人都步入我的後塵,實不願大家所賺的辛苦錢,在喜愛古文物的情境中,受騙上當,所以撰文分享同好諸公,以小弟之史為鑑,勿入歧途。   「古董陷阱」乙文刊出後,因文旨有趣,感同身受者不少。經陳姓友人介紹,認識了國內古璽印收藏家洪先生〈因藏品珍貴,不願具名〉。承蒙洪先生看得起小弟,特別邀小弟前往三重住所一遊,順便幫忙鑑定藏品層次。洪先生居於三重市街道小巷內,三樓的老平房建築,周圍的環境還算清幽。跟友人進門前心裡打量著,這是古璽印收藏名家的住所嗎?心中有些疑惑。進了門,我們互相寒暄後,洪先生開始帶我參觀他的古璽印收藏,當然也包括其他古董在內。大約看了30分鐘,我都沒說話。只是靜靜的地、細細地看著他每一件藏品。直到洪先生問我東西如何?我只得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古字畫、磁器類,因涉獵有限,不敢評鑑。致於閣下所收藏之玉石類藏品,一般皆為藝術品,只要洪先生喜歡就好。」言下之意,就是收藏平凡的安慰用語。   我不想叨擾太久,跟友人暗示一下,想回家。洪先生看我表情平平,心知檯面上所擺的東西,都被否定了。隨即他呼喚妻子泡茶,請我們再耽擱一會兒。洪先生進入一個暗房約5分鐘後,拿出了一個正方形的璽印〈如圖一〉,品像與前面所展示的璽印氣勢截然不同。當我從洪先生手中小心翼翼地接過來後,仔細端詳許久,該璽印正上方浮雕了一隻仿漢蟠龍盤踞其上,四面下斜上端約二公分處以雷紋陰刻一週,長、寬、高各約9公分,重約1.7公斤,底面以篆書陰刻刀法雕出「大明崇禎之璽」六個大字,刀法流暢,蒼勁有力,一看便知出自名家之手。我看完後深受感動,向洪先生說:「這只玉璽是余生平所見最好的璽印,先生收藏此璽正確,令人感動。」洪先生看我流露出興奮的表情,霎那間他也被感動了,彷彿有「千里尋知音,他鄉遇故知」的感覺。洪先生隨後說:「跟我來。」我們跟著他的腳步往一個很黑、伸手不見五指的房間走去。一進房間,突然看見璽印顯出耀眼螢光,精彩奪目,我們的心都快要沸騰了。過了一會兒,待洪先生打開燈後,我向他恭喜能有福氣收藏到如此令人讚嘆的寶貝。洪先生說:「你們再看一看它跟剛才拿進來前有什麼不同?」我細看後,發覺這璽印的石材不同於一般玉石,它的外表有些像蛇皮一樣的斑紋,而且是網狀的不規則石紋,從前不曾見過這種石材。洪先生從口袋中拿出一支鑰匙,輕輕靠近璽印,鑰匙居然會黏附在石材上,真是不可思議,無形中也顯現出璽印的磅礡氣勢,王者之相表漏無遺。   看到崇禎皇帝的夜明璽印,彷彿時光倒流,回到萬曆三十八年〈西元1610年〉,該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崇禎出生,取名朱由檢,是明光宗第五子,在西元1627年繼承皇位,年號崇禎,繼位時崇禎已十七歲。或許是崇禎日感國力積弱不振,又有滿清圖謀中原之故,他在明代十六個帝王中,是位比較注意恭儉和頗為勤政的皇帝,即位後,以封疆多事,「罷蘇杭織造」,又「禁衣飾奢侈及婦女金冠袍帶等」,自己御用之物,也用銅、錫或木質打造。他還經常召見群臣,共議國政,批閱奏章,常至深夜方肯罷休。為清理國政,致力掃除亂臣魏忠賢閹黨,奮力維持即將崩潰的明王朝。1664年5月因民窮飢荒,老百姓困苦到「以人骨為薪、以人肉為食」地步,而引發土匪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軍作亂,攻入北京。崇禎被迫自縊于煤山,死前在衣襟上手書「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髮覆面。」李自成尚有良心,下令將崇禎葬于北京十三陵陵園內的崇禎所寵田貴妃墓內,稱為「思陵」。   就崇禎皇帝的政績而言,以「恭儉勤政」著稱,由於他的任內丟掉大明江山,是「亡國之君」,頗得史學家同情,也留給後人許多憑弔的思緒,因此崇禎帝璽再現紅塵,實在令人興奮。我心裡想著,一般而言,出土的東西不會只有一件,應該還有其他東西。我追問洪先生是否有其他相關古物隨同璽印一起出土,洪先生立刻回應:「是有其他相關大明崇禎皇帝的遺寶,但這些都不是出土物品,而是洪氏先祖遺留傳世之寶。」,我對洪先生說:「史學博大精深,極為專業,考古學更是以史學為基礎的科學,現在下判斷尚早,需要尋找史料,一一查證後,才能有我的看法。不過依我多年的經驗,真品應該是可以確定。」我又再次央求洪先生是否能讓我見識其他珍寶。洪先生思索了一會兒,勉強答應了我的請求。



  他首先拿出一顆跟壘球相同大小的球形物品,直徑約8.8公分,重900公克〈如圖二〉,球面一端寫著「日月靈氣」四字,另一端寫著「宮廷御用」四字,刀工出自同一名家之手,接著關上燈,也同璽印般在黑暗中發出淡藍色螢光,唯獨不同於璽印的地方是球體的磁場強度大於璽印,它可以強力吸起鐵器,令人印象深刻。我跟洪先生說:「這是一顆標準的夜明珠,不同於11月23日中時晚報所刊登的經北京大學寶石中心鑑定為全球最大夜明珠,直徑15公分重約5.7公斤。那顆夜明珠雖然價值超過港幣一億元,但是沒有什麼歷史與藝術價值。相對的洪先生這顆夜明珠是崇禎皇帝遺寶,具歷史與文化意義,價值非同凡響。我相信將來可以拭目以待。」接著洪先生在我熱情解析之下,將崇禎遺寶其他五件分別為:崇禎皇帝銅絲九龍翼善冠〈如圖三〉、皇后銅絲鳳霞冠〈如圖四〉、皇帝鎏金銅鞋〈如圖五〉、皇后鎏金銅鞋、長明燈寶地琮八卦大型擺件,一一讓我過目。可說是件件驚奇、件件精彩,令人目不暇給。



  因為大明崇禎皇帝遺寶的歷史與文化價值雄偉攝人,不是我們這種業餘收藏者能憑藉著有限的考古知識而論斷,還是等待學術研究單位作更進一步的研究確認更為妥當。基於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與藝術的執著熱愛,為了保護這批明朝極具考古價值的文化資產,經與洪先生討論,獲得授權,由小弟發表此篇短文,藉由本刊發表公諸於世,並與同好喜愛中華文化之共識者,大家集思廣益,將這批寶物做最恰當之處理。歡迎各界同好共襄盛舉。在此向收藏者洪先生致最高敬意,願意本著宏揚中華文化之精神將大明崇禎皇帝遺寶公諸於世,讓世人分享遺寶的喜悅。.............................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以下所列, 均為推薦之書籍.
有些書現已絕版, 可至圖書館借閱. 如果將書單上的書全部唸
完、吸收、融會貫通, 哇!您就可以搖擺、搖擺啦!
故宮博物院所出版與玉器有關之書籍:
ex: 玉, 山川之精華
玉石器的故事
古玉圖錄
古玉論文集
新石器時代玉器
環形玉器
海外遺珍 玉器 (1. 2.)
五千年文物集刊(玉器)


 


故宮文物月刊
宮廷之雅
黃河流域史前玉器特展圖錄


 


香港藝術館 中國玉雕
香港中文大學 南越王墓
雨木出版社 良渚文化
雨木出版社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玉
中國美術全集 玉器篇
中國美術全集 1 - 6 (玉器篇)


 


亞美出版社 古玉新鑑
文建會 精緻溫潤的玉器
文建會 薪火相傳的玉器工藝
藝術家 古玉至美
藝術家 古玉博覽


 


淑馨出版社 古玉簡史﹝1-4﹞
那志良 中國古物通鑑
那志良 玉器辭典


北京故宮博物院 玉器﹝上、中、下﹞
香港市政局 中國肖生玉雕
國立歷史博物館 清代玉雕藝術


 


好文章.推薦分享.


一、玉是什麼東西? 玉是一種石頭嗎?
1.古人說:石之美者


2.今人說:
1863 年,法國地質礦物學家德莫爾,根據傳到歐洲的中國清代乾隆朝玉
器,進行物理化學實驗,結果表明,玉材有兩種,即角閃石和輝石。
a. 輝玉(硬玉),硬度6.5 - 7 ,屬輝石類中的鈉鋁 矽酸鹽類。
b. 閃玉(軟玉),硬度6 - 6.5 ,屬閃石類中的鈣鎂矽酸鹽類。
在此之前,對玉的傳統觀念是,玉乃石之美者;其中以和闐玉為上選。


 


3.玉色


玉的色澤
關於玉的色澤,清朝人陳性以為玉有九色:玄如澄水曰瑿,藍如靛沫曰碧,
青如鮮苔曰珒,綠如翠羽曰盧,黃如蒸栗曰玵,赤如丹砂曰瓊,紫如凝血曰璊,
黑如墨光曰瑎,白如割肪曰瑳,赤白斑花曰瑍,是新舊玉的自然本色。


受沁



古人既以玉為崇高之美的對象,生而佩玉,死而以玉殉喪,便沿習成風。
這些附葬物隨著人入土,年深日久,相鄰的礦物質,便漸漸滲透到玉裡,使原
來的玉色和玉質產生了變化。銅器入土年久,則會產生青綠色,如土中含銅,
玉就會受沁,變成綠色。如受水銀沁入,玉色呈黑色。而沁是滲入或吸收的意
思,所以就將這種變化稱為受沁。



除了殉葬玉器會入土外,還有戰亂時,玉遺失的機會很大,也造成玉入土
受沁的情形。



4.琢磨



中國有句至理名言,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道出了琢玉的真諦。事實上,
巧奪天工的玉器,不是雕刻出來的,而是利用硬度高於玉的金剛砂、石英、柘
榴石等“解玉砂”,輔以水來研磨玉石,琢製成所設計的成品。所以,用行話來
2



說,製玉不叫雕玉,而稱治玉,或是琢玉、碾玉、碾琢玉。琢玉的技巧是高超
的,而治玉工具卻是簡陋的。直到近代,中國人一直使用傳統工具,如線鋸、
鋼和熟鐵製成的圓盤、圓輪、鑽床、半圓盤和架以木制的車床來製作玉器。在
鐵器發明之前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大部分工具甚至只是以木竹器、骨器
和砂岩配製而成。如此原始的工具,能琢磨出如此精彩的玉器,真是令人讚嘆。


 


5.什麼地方產玉?
全世界都有玉石的產地:


 



‧ 玉是怎麼開採的?
在山一隅山間鑿玉
玉有山產水產之分,產地不同,採取的方法自然也不同。角閃玉與輝石玉
都屬於變質岩礦物,礦脈多分布在崇山峻嶺中,所以入山開採是近代的事。台
灣花蓮的角閃石玉礦也是在光復以後才大量開採。開採山產玉可以得到體積龐
大的玉材;一般來說,山產玉是不如水產玉的瑩澈,但產量豐富是水產玉所不
能及的。
在水一方-河中撈玉
雖然玉礦多蘊藏在山間,但長年累月風化作用,使得山邊周圍的岩石鬆動
瓦解。小塊的玉隨著夏季融化的雪水,由高山上滾落而下,沈積在河床上,河
中撈玉便成為最重要的採玉法。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明清時代,主要的玉材都
是在河中撈取的,俗稱「籽玉」,或是「水材」。
二、以下是您玩玉的本錢
3


 



紅山:


距今約6000 - 5000 年間(ca 4000 - 3000 BC),分佈的區
域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熱河東北部與河北北部及其
鄰近的地區,紅山文化是中國北方新石器時代文化中,最重
要的文化之一。


 



玉料:遼寧省岫岩縣所產之岫岩玉。
玉色:碧綠、淡青、淡黃、深綠或黃褐色,其他地區所不
見之特殊造形:玉龍、勾雲形器、馬蹄形器。


 


良渚:


距今約5300 - 4200 年間(ca 3300 - 2200 BC),分佈地區
包括:長江下游,太湖地區及沿海一帶。
玉料:在太湖地區就地取材,有真玉,瑪瑙及美石。
玉色:因沁而泛白。
出土了許多琢有神秘符號的琮及大璧。


 


龍山:


距今約4500 - 4000 年間(ca 2500 - 2000 BC)分佈於山東,
江蘇和河北沿海及遼東半島一帶。
出土物中,多是與生產工具有關或仿照實用的生產工具式
樣的物品。
圭從斧演變而來。“父”之甲骨文體為:


 


二里頭:


距今約 3900 - 3000 年間(ca 1900 – 1000 BC) 分佈於河
南。
一種介於龍山文化和早商文化之間的古代文化。
共有四個堆積層,一至三期應屬於夏文化,第四期則與商
文化相近。
已進入商青銅時代。
出土了許多大型的玉器,造型俐落簡單,器身片薄,講求
對稱平衡。
特殊玉料:玉戈,柄形飾(器),玉刀,璧形玉鉞。


 


商:


 


距今約3600 - 3100 年間(ca 1600 – 1100 BC) ,在夏商
兩代玉器中,品類最全,式樣最多,工藝最精的當推商代晚
期 的殷墟玉器。
殷王朝自盤庚徙殷後,商亦稱殷,中經八代,十二王,共
4
二七年(ca 1400 – 1100 BC) 。


 


殷墟:


殷代的王都遺址,位於今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
最重要的墓葬是一九七六年發掘的婦好墓。婦好為武丁三
位配偶之一;其墓中所出之玉器多達755 件。
“美”之甲骨文體為:


 


西周:


距今約3100 - 2800 年間(1100 – 800 BC),西周王朝建
立後,青銅工藝美術中的簋,簠,敦等漸漸流行了起來,花
紋裝飾趨於抽象化,幾何紋化,平面化,這時期玉器的風格
與青銅器的風格相吻合。
它的特色是:造型單純,強調雕刻主體的主要特徵。


東周:


西周平王受到『犬戎』壓迫,于公元前七七年遷都洛邑
(今洛陽),史稱東周。以公元前四七六年為界,其前稱春
秋(770 – 476 BC ),其後稱戰國(475- 221 BC)。


 


春秋玉器:


此期玉器裝飾趨向細密化,紋飾佈滿器身,轉
平面為隱起,變簡易而繁複。


 


戰國玉器:


碾鋒勁銳(工具進步,使用鐵器)
技藝精湛(各國均設玉作)
形制別緻(思想自由,百家爭鳴)
圖案新穎


 


漢代:


距今2207 -1781 年間(206 BC –220 AD)
玉器的高峰期: 導因為-
1. 傳承以前的玉文化並將之 發揚光大.
2. 社會富庶
3. 和闐玉礦充足
風格: 1. 大漢天威,豪放博大
2. 神仙思想,羽化登仙


 


唐代:


距今1383 -1094 年間(AD 618 - 907)
封禪之禮 金玉盟
唐代玉器與當時的繪畫. 雕刻. 工藝美術的發展相當吻合;
著眼於對精神狀態的表現, 對形體雖有誇張, 但不失法度;
渾厚自然, 氣韻生動.


 


宋代:


距今1141 - 722 年間(AD 960 - 1279)
宋代玉器在崇尚寫實主義的院畫影響下, 追求形體及運動


 


的準確,以顯示其內心世界. 花鳥玉珮多作隱起、鏤空的對
稱處理, 富有生活氣息.


 


元代:


 


距今 722 - 633 年間(AD 1279 - 1368)
元代玉器:承襲前朝的影響, 但是做工與主題漸趨粗獷,
不拘小節,表現出遊牧民族之特色。


 


明代:


 


距今 633 - 357 年間(AD 1368 - 1644)
皇室的積弱不振,無力妥善經營西域。西域質地細膩的玉
料多進入中國的江南地帶以謀重利,進貢至皇室的玉料一
般不甚精美。


 


清代:


 


距今 357 - 90 年間(AD 1644 - 1911)
" 上所好者, 下必甚焉! "清代是我國玉器史上最為昌盛的
時代.帝王玉直接受清內廷畫院藝術的支配和影響, 做工
嚴謹, 一絲不苟, 碾磨細緻.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古玉器學問{判別仿古}.也是門靠眼力.靠悟性ㄉ傳統學問.到底是{見山是山}.還是{見山不是山}


 


若沒聞過{墓葬味道}


清明掃墓時候.


若是有機會.遇到已經{撿骨}ㄉ廢墳.


越老ㄉ越好.感受一下.終身難忘..


有{土}和{木}和{老祖宗.有機體}百年腐朽ㄉ味道.


古玉ㄉ{墓葬味道}可是千年ㄉ腐朽.


 


 


////////////好文章.共欣賞///////////////////////////////////


據滬上知名玉石專家錢振峰介紹,古玉作偽一般有煙火熏色、顏料浸煮、強酸腐蝕等手段,作偽方法也在不斷翻新,現舉幾例以提高消費者的鑒別能力。
    
1.    偽造血沁法
    
        偽造血沁的方法很多,一種是將倣制之玉放在火中燒成紅色,再將活犬或剛死的犬腹部開一個深口,趁玉器正熱時放入犬腹中,然後將犬埋在地下,幾年後取出,形成的紅斑血沁和真的一樣,此謂狗玉狗肚玉。也有將玉放進割開的活羊腿裏,再把傷口縫好,幾年後取出,玉上自然也帶上了血沁,此謂羊玉羊腿玉。還有的用豬血與黃土和成泥,放在大缸中,然後將玉埋在裏面,時間一久,玉上就有土咬、黃土銹、血沁等痕跡。
    
        以上是用動物血偽造古玉上的血沁。此外還有其他辦法,如將倣古玉放在火中燒之,等熱時取出,抹上血竭或其他紅色顏料,涼後再燒、再抹,如此反復多次,直到顏色沁入玉中。或用血竭、紫草、透骨草各數兩,和玉一起放入罐內,罐中加水後煮之,幾天以後顏色就沁入玉中。只是這種玉的表面會有浮光,必須用錯草將玉的表面錯去一層,再涂上川白蠟,把玩數日,才與古玉帶血沁者相似。還有的用血竭一兩,蜜陀僧一兩,硵砂數分,和在一起研成細末,放在罐內,再放滿脂油,靠在火旁。另把玉器放在杏幹水裏煮幾小時,撈出後放在油罐內,用微火煮之,幾十天以後,顏色沁入玉內,再抹去浮光,上一層川白蠟,就成功了。
    
        不過,在今天的作偽者看來,以上古法未免過于麻煩,所以他們並不如法炮制,最簡單的辦法是將倣玉放在紅色顏料水中浸泡或燒煮一段時間,顏色就會沁入玉內形成血沁
    
2.    偽造牛毛紋法
    
        將玉放在烏梅的泥灰水中煮上一天,然後取出,趁熱放在風雪中過一夜,或放在冰箱冷庫裏凍一天,玉就會呈現像頭發絲細的凍裂紋痕;再把茜草汁加上少許朱砂,用竹枝點燃燒烤,或是把玉放在烏木屑或紅木屑裏煨烤,紅色牛毛紋就出來了,此謂風玉
    
3.    偽造雞骨白法
    
        將新玉用炭火煨烤,在炭火未冷卻時用涼水潑在玉上,玉取出後與受地火影響的古玉相似,呈雞骨白顏色。只是這種偽造出的古玉由于經過火燒,沒有了玉的溫潤透明的光澤,已同朽爛枯石一樣,毫無靈氣。
    
4.    偽造陳墨黑法

    
        用新玉制成器件後,用黑色的烏木屑或暗紅色的紅木屑煨烤,將石膏粉貼在想保留原有玉質的部位,其他地方都能沁上顏色,只有貼石膏的部位顏色進不去,其效果與受水銀沁的古玉相似。
    
5.    偽造黃土銹法
    
        用膠水均勻涂在玉器上,然後埋在黃土中,使玉器表面沾滿黃土斑。埋的時間愈久,所生黃土銹亦愈真。當前坊間地攤上尤多此類古玉,乍一看它們黃土斑斑,非常像剛挖掘出來的土古,有些形制很大,初入門者極易上當。
    
6.    偽造土蝕法
    
        一般出土古玉經過長時間的水土侵蝕,總會有局部被腐蝕的現象。現代作偽者為求速效,往往用硝酸澆于玉上,使其很快腐蝕。由于所澆部位不一,便會形成局部被蝕的效果。


7.      油提法
    
          用火把油燒至90
左右,用繩子係在玉上吊著,使其一部分浸在油中煎炸,幾天後煎炸處有了顏色,再煎其他部位。煎的時間或多或少,部位或大或小,這樣可使顏色深淺不同。只是此等古法耗時長,今人都已舍棄不用,而大都用火熏之,使玉的表面挂有黑斑一層,即足可欺世。
    
8.      叩銹法
    
          此為古代偽造土銹的辦法。相傳乾隆年間,無錫阿叩作毛坯玉器,用鐵屑絆之,再用熱醋淬之,然後放在潮濕的地裏。十幾天後再埋入人來人往的大街下,過幾個月後取出來,則玉為鐵屑所浸蝕,遍體桔皮紋,紋中的鐵銹呈深紅色。用水煮後顏色會變暗,且有土斑,其中灰土不容易退去,極似古玉。
    
9.      偽造黑斑法
    

          用水將玉煮熱後,架在鐵篦之上,用火燒之。邊燒邊在玉上涂抹蠟油,不受時間限制,直至黑斑形成為止。或是用浸濕的舊棉花包好,用柴火燒之,棉花幹時用水澆之。等到黑色入骨而不是浮在表面,也不發白,黑斑就造成了。狡詐的作偽,形成黑斑僅佔玉身的三分之一,欺騙性更大。


古玉鑒定六法


          近年來,高古玉的倣品水平不斷提高,並且突破了前人鑒定古玉的一些理論,給辨偽工作帶來了新的難題。我們要從客觀實際出發,針對倣品的不同特點進行科學研究,深入市場,不斷總結實踐經驗,進行科學的、客觀的、全面的分析鑒定,而不是依靠帶有主觀性的推理、考證、猜測去鑒定真偽。下面根據我個人多年的收藏經驗總結以下六點鑒定方法。


        工藝痕跡鑒定


           談古玉工藝,主要是古玉加工工藝。其無外有兩大方面,其一為清以前至新石器時代的古代手工及半自動化工藝;其二為近代電動工具工藝及砂袋、沙箱拋光工藝。新石器時代晚期,已發明手動砣具,拋光用解玉砂、獸皮輪砣、棉、麻布輪砣等,其特點為鑽孔多為喇叭狀,長孔多為對鑽而成,孔為中細,兩端大,孔壁可見粗細不等的螺旋紋,且表面光滑。機械孔壁則較規整,留有細密均等的螺旋紋,另外,孔口邊緣也可發現硼碴。這是穿孔鑒定重要方法。戰國鐵器發明以後穿孔則較規整,但孔壁螺旋紋還不同機械孔壁螺旋紋細密均等。新石器時代與商周之時拋光多用解玉砂、獸皮等為之。10倍或20倍放大鏡下可觀察粗細不均,但較為順暢的細凹線,間或也有雜亂無章細凹線,區別于機械拋光或倣照古法拋光的細密均等較為平行的細凹線。這種工藝是鑒定古玉真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主要鑒定方法,望大家多觀察實物,多比較,需強調一點:必須用放大鏡才能觀察鑒定。


        氧化鑒定


          氧化是指玉在各種自然環境下與空氣、水及其他物質所產生的化學變化。


          氧化有三種現象:一是鈣化程度輕重不一的雞骨現象;二是蝕孔、蝕斑現象;三是氧化嚴重成粉狀。從礦物學角度上看玉器,它的質地致密程度是不同的,也夾雜含有一些其他物質,在長時間的化學作用下質地弱的部分,特別是玉器表面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侵蝕形成的小孔洞,有的口小腹大,在放大鏡下可觀察到孔內的化學變化形成的閃亮結晶體,這一點是目前任何方法都不能偽造的。


          再一種有氧化情況較重,通常在玉器表面鈣化形成白斑,程度輕重不一,但自然地覆蓋在玉器局部或全部,程度輕的,表面仍有光澤,嚴重的則侵蝕成粉末。重要一點是:玉薄弱部位通常氧化較重,火燒假玉器就不這樣。


          目前用酸類物質侵蝕偽造的玉器,其表面通常呈大面積凸凹不平的侵蝕,蝕孔、蝕斑明顯,這樣處理的古玉其蝕孔常常是外大裏小,無結晶體,呈斑駁狀。此種方法需注意的是,有個別作偽者利用天然氧化成的玉料作成器,這需從加工痕跡上看氧化是否具有普遍性。


        凝結物鑒定


          包漿通常是指玉在各種環境中,由其他物質附在玉器表面形成的一種物質,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土壤中可溶性礦物凝結物;二是玉器表面有墓土或腐爛雜物;三是傳世品上的污垢。這幾種物質都很微妙,顏色不一,通常是靠多年的對實物觀察所得。


          出土品的包漿是凝結在玉器表面的物質,這種物質在放大鏡下觀察也呈斑駁狀,有的是礦物質溶化後形成的;有一些是透明狀;有的則是墓土。無論哪一種,都十分自然,凝結較實,並伴有墓葬氣味,這種氣味有的即使刷洗也仍然有,這也是氣味辨偽的一個重要方法。


          假器就不是這樣,包漿松散,無墓葬味,無透明礦物質,即使有泥土包漿堅固的,也是膠一類物質所為,一燒、一洗即知。現流行一種把古玉用細鐵絲纏上,放入土中數月或數年後取出,紅褐土銹可固結在玉上。但古玉很少與鐵一類物質共同存放、埋葬,只有一類玉劍具是如此。


        藝術水平鑒定


          在中國玉器制作工藝史上,每個時期都有特點鮮明的藝術風格,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藝術風格,而且,每個時期既有成熟的藝術,又有不成熟或成長中的藝術。熟悉各個時代、各個地區的玉器工藝水平是鑒定古玉的先決條件,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看一些玉器理論書籍,而且還要多看玉器圖錄及博物館、收藏家的實物資料。


          在古代玉器藝術水平中,成熟的藝術是當今難以倣制的,具體體現為那些藝術水平高的玉器更難倣制,鑒定起來也相對容易,正所謂有形無神。譬如漢代玉人物、馬、獸類,特別是圓雕作品,那種圓潤、飽滿、流暢的線條,迄今仍極難倣制。可以說,愈是技術含量高的大件作品,圓雕作品,器型復雜作品,愈容易鑒定。原因是制作難度大,容易留下破綻。


        沁色鑒定


          沁色鑒定重在學習理解古玉長時間在各種存放環境下與所接觸的器物之間的顏色變化,我們通常叫沁色,如古玉存放于紅色漆器內,可能受紅色沁,黑漆則可能產生黑色沁,黃土內埋藏,則可能產生黃褐色沁。重要一點是:通常情況下,真品沁色比較單一;顏色較暗,較亂的沁色和鮮艷沁色就值得懷疑了。


          真品即使玉有解理、裂隙,但不是接觸部位,不一定有沁色。採用化學或物理方法倣造沁色通常為滿沁。也有局部沁,特點是沁色較多,火燒偽沁並不一定在玉的薄弱或裂隙處進行的。通過強白燈光下觀察可知這一點。但有用高科技沿玉解理或綹處進行激光偽造沁色的。還有一點就是玉的存放環境幹燥或玉質致密可以無沁。


        氣味鑒定


          玉器埋藏環境的不同,氣味也不同,大多有墓葬味、土腥味,還有傳世味。一般玉器氣味以新近出土最為濃烈,熟悉這種氣味最好的辦法是多嗅老窯陶瓷特別是新近出土的陶瓷氣味,尤以戰國、漢代陶器為重要,它們的氣味與同墓出土的玉器相同。此種方法僅限于新近出土或近期出土的玉器,對于鑒別那些偽造出土古玉特別靈驗,它們不僅沒有墓葬氣味,相反,有種刺鼻的化學氣味或單純的土氣味。此種方法要求我們多實踐、多對比,才有所收獲。但有一點需注意的是:帶有泥土雜物的玉器,不論早晚出土,必須有墓葬味,用水一浸或呵氣其味更大,反之,無味則必假。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玉器ㄉ斷代 是門高深科技學問.


也是門靠眼力.靠悟性ㄉ傳統學問.


到底是{見山是山}.還是{見山不是山}


斷代要求絕對正確:只能利用(c-14)碳14 分析儀.世界公認誤差最少ㄉ.科技儀器.


出土古玉器最真實的面貌:考古學家.還比不上 {盜墓家族}


依據雕刻紋路.型制.來斷代:沒拿過鑽刀.磨具的學者.還不如{蘇州}玉匠.


 


 


 


/////////////////以下好文章.共欣賞///////////////////////////////////////////////////////


台灣有個文豪叫李敖,他說:鑒古方知今。這就是今人好古的原因,中國人好古玉,是骨子裡的。

  1、什麼是古玉:

  古玉是出自古人之手,反映古人心聲的玉雕。不是你、我、他想像出來的或理論出來的。現代玉雕和仿古玉雕就不具備這個特徵。玉玩的是文化含量,越古越好。 仿品多,長眼哪!

  2、什麼是鑒定 :

  鑒定並不神秘,簡單的說就是:用標形器和被鑒定器對比。實際要複雜一些,要經過:立標、觀察、涉獵、積澱、總結、反饋、否定、精練、反覆、對比。每個階段都有可能誤入歧途。如果說自我否定是進步的關鍵,那麼有幾個人有勇氣;有能力面對自己的失誤,而能保持好自己的心態哪。多數人誤入歧途並不奇怪。十條老牛也拉不回來。

  3、長眼靠什麼:

  一不靠老師;二不靠書本。[書不能一點不看] 靠真標本自悟,不斷擴大標本品種。不怕鬼,不信斜,錯了從新來。茅台酒的味道靠自己品。沒有悟性就分不清忠告和騙術;沒有悟性是一片黑暗。

  4、悟性從那裡來:

  有人叫境界,有人叫慧根。一個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足以,那就是你的悟性使然。人們注定要在大多數事上一塌糊塗。這和智慧、文化水平無關,沒什麼不服的,越不服越陷的深。悟性就是指引你的上帝之手。

  5、會與不會之間:

  玩古玉的人中,多數人終生入不了道[百分之九十]。部分人擺脫不了二把刀[百分之十]。不到百分之一的人能成手,也就是鑒定準確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只有難斷沒有錯斷的人,這就是現實。但願能改變之,這不是單方所能為的。

  6、有那麼多古玉嗎:

  有了眼就知道有多少古玉了。現在是收藏古玉的最好時機,假的比真的賣的好。

  7、收藏者的難處:

  普通收藏者的最大難處就是,找不到標形器。博物館的展品不能成為標形器,因為標形器必須能長期密切接觸。不要小瞧真品碎片,那是長眼的利器。盲目拜師是第二個誤區,他的老師就走偏道了。

  8、專業人士的常見誤區:

  專業人士不存在標形器的困惑。但是他們容易對市場不敏感;對高仿品缺乏研究。只有知道假的為什麼假,才能對真的為什麼真有更深刻的認識。專業人員有高有低很正常。[希望上述評論沒有得罪專家和老師]

  9、長眼有訣巧嗎:

  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說有是因為悟道的過程各不相同,各有個的特點。說沒有是因為茅台酒的味道沒人能說清楚。同飲一杯酒的人表述也各不相同。鑒定是工匠之述,沒有多少文化的農民,也有好眼力的。信息是直觀的,理論多了可能是好事,也可能畫蛇添足。這就是有些高級文化人入不了套的原因。

  10、打眼的啟示:

  打眼是必須的,打疼了就長記性了[多數專業人士缺乏這個刺激],悟性好損失就會小。 二把刀打眼有兩種:一是非買不可,買到手就明白了。二是買後怎麼看怎麼對,經過別人的點評和時間的沉澱才會明白。初學者不存在打眼,買前買後都要經過充分論證,立標是最關鍵時期,好的專業人士是最好的徵詢對像[注意專業人士的關鍵作用]。不要亂投師,不要怕多跑路,不要怕多花成本。

  11、撿漏:

  很多人講故事說:他花百、八十元就買了個大國寶,還編一套理論以證之。你信嗎。成手也不敢輕言撿漏,賣的總比買的精。他可能低價給你,那是他沒有回家路費了,東西他很清楚是什麼。這等事太難了。初學者千萬不要做夢取媳婦,這是走瞎道的上帝之手。

  12、古玉鑒定的步驟:

  專業人士鑒定多從斷代開始,教科書對文飾的研究很多,正統學者深受其害。非專業人士多從真偽開始。但殊途同歸。

  鑒定有這樣幾個步驟:包漿、沁蝕、玉質、形神、腐蝕、文飾、刀痕。成手遠遠掃一眼就知有沒有,這只能看個大致。鑒定是很嚴緊的。沒有微觀就沒有斷案的證據。[所以鑒定要學會用放大鏡]

  a、古玉包漿說穿了就是氧化膜,其又分為軟包漿和硬包漿,軟包漿手頭有肉澀感(北方話叫肉頭兒),硬包漿有明顯玻璃光。

軟硬包漿一定條件下可互相轉化。手長期盤玩或藥液侵泡可做仿包漿。有經驗者可區分。自然狀態的子料也有包漿,一般硬度較高。

  b、沁蝕可分為內沁和外沁,內沁就是一定條件下產生的晶體酥松,白色絮狀[玉內雜質不是沁而是髒,沁和髒要分清.]。

外沁是外部介質的侵入。內沁由內向外發展,外沁由外向內發展,互相促進,直至鈣化。有無外沁的古玉,玉質好可能內沁也不宜查覺。沁蝕狀況和玉質密度分佈、晶體酥松狀況及外部介質性狀有關。仿沁浮而真沁沉。沁真也不能斷真(如老玉新工)。

  c、玉質:

  新疆和田玉:是最美觀,文化承載量最大的一種玉。商代以後的貴族器物多選此玉。其以今天的俄羅斯玉分子結構一致,儀器無法判別是和田料還是俄羅斯料。俄料多山料、和田多子料。西漢和田料品種最全、質量最好,常見黃玉、羊脂玉等。 遼寧岫崦玉:紅山文化器物多採用此玉。古玉多料精工細。[注意區分岫崦黃玉、和田黃玉的區別]

  河南獨山玉:主要有兩種顏色,白青色和白綠色,白青色多做仿古器,白綠色多做抵擋仿翠件。古器中少見此玉。

  地方玉:各地產地方玉,多半石半玉。常見於高古器、良諸器、葬器等。

  阿富汗玉:密度、硬度低,很像玻璃。古器少見此玉。

  玻璃料器:料器裝飾物[多戰國]有大量出土。說起來是笑話,現在料器做的很像玉,很多行家打眼。[普通試硬度的方法必須在古玉鑒定中刪除。古玉有包漿不能破壞之。]

  d、形神:

  如果說神是藝術之魂,那麼古人之魂必不同於現在之魂。故再好的工匠也仿不出古人之魂。此魂必叢真品中領悟,不可自以為是。

  e、腐蝕:

  某些介質對玉表面有腐蝕作用。土中玉器的腐蝕痕跡多為點狀分佈,像天上的星星或星星的集中;而非連續片狀。漢墓中的鐵器腐爛後形成的硫酸鐵、亞硫酸鐵,對玉的腐蝕作用最大。

  f、文飾:

  文飾千變萬化且易仿,不宜作為判斷真偽的依據。對文飾的瞭解有助於斷代。

  g、刀痕:

  刀痕的研究對古玉鑒定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注意是刀痕不是刀工]。刀痕研究首先要掌握一點機械常識,如軸、軸套、轉速、同軸度、跳動、偏擺,電動陀具、非電動陀機具結構特徵、差別。陀具進化過程等。

  (1)陀機具進化簡述

 同軸度是陀盤中心和轉軸中心的誤差。跳動是陀盤每轉一周的上下位移。偏擺是陀盤每轉一周偏離其所處平面的誤差。現在機戒有誤差,古代機戒誤差更大。從理論上講,陀具應先於玉器出現,無陀具則無玉器。自從有了機器,高難度的玉器加工才有了可能。軸在軸套中轉動,軸套是軸的支撐,軸和軸套發生摩擦。轉動:古為手動,今為電動,一慢、一快相差數百倍。出土的管狀、柱狀玉器,很可能就是軸和軸套。商代以前的軸和軸套多為玉石器,商周多為銅器,漢以後多為鍛打後的鐵器。故漢代陀機具精度大為提高,加工能力明顯增強。這不僅表現在軸和軸套的配合上,而且表現在機件加工工藝性能和機戒的結構精度;機戒品種等。漢代出現精美的高浮雕並不奇怪,這是中國玉器史上劃時代的一頁。唐宋時期陀機具結構、精度、種類更加完善,但少有突破。一直延續到清代,陀機具的精度才又有了新的進步。現代電動陀機具精度高、速度快、刀更硬,進給力大,切削力強,故常顯刀痕粗大、崩茬。又因現代陀具精巧、靈活,也不乏精細之做。此類仿品成本必高,各項都仿到位是不可能的。沒有仿到位,只有研究不到位。

  (2)刀痕鑒別

 機戒性能上的區別,必導致工藝方法的不同,刀痕特徵不同。掌握了它就掌握了古玉鑒定的利器。這裡也是傳統古玉鑒定理論的缺憾,即刀痕研究理論的缺失 。戰國以前的陀機具大同小異,一般只能進行粗加工。細部都是手工刀具加工的,那時的手工刀具,一刀只能劃出一條白痕,一個局部就要千萬、萬萬刀,可見時間和人力的投入。細如髮絲的陰刻線,細看也是多刀完成。如此工藝自然精細工整。只有葬器較為粗糙,孔、邊未精加工。漢代器物陀痕和手工刀痕交織,工藝能力大幅度提高。唐以後的器物以陀痕為主,仍能看出隨著陀具的進步,器物表面痕跡的變化。[古玉即便有拋光,也不足以破壞表面刀痕。]崩茬、刀痕粗大是現在電動工具所為。無刀痕是現代拋光,菊皮狀是過化學拋光。鑽孔內壁有明顯刀痕是電動鑽頭所為。陀痕和電動工具痕跡的區別只能在實踐中逐漸掌握。


  13、生坑、熟坑和盤玉:

      出土後未經過處理或盤玩的叫生坑;否則叫熟坑。盤玉是國人玩玉的傳統。盤:把玉攥在手裡盤玩。新玉、老玉都要盤,盤過的玉潤澤漂亮,盤後古玉比新玉變化更大 。所以有一部分人不贊成盤高古玉。甚至有人不認盤過的高古玉,這和港台的風氣有關。以自我的審美去欣賞玉雕,並不為過。以自我的審美去欣賞古玉,就大錯特錯了,標本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古玉好保存,文化承載量大。經過大家的努力,鑒定的問題定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古玉鑒定爭議多,權威大家要多找找原因。

  
      14、鑒定人員資格認證:

      現在不僅鑒定人員證有氾濫之勢,而且資格認證本身犯了方向性的錯誤.現在的認證程序是:交學費\完成學時\發證.大謬!資歷、學歷、名氣都不是認證標準。書本上的東西沒有多少對鑒定有用.尤其是現在的教科書.茅台酒的味道,說出來就走樣。認證不需要紙上談兵[有些人就會紙上談兵],要實物實戰,用真本事說話.資格認證不解決,一切都無從談起。鑒定人員資格認證標準只有一個-----實物鑒定準確率考核。(信息來源:人民網)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玉跪人)遇貴人.


玉ㄉ發音.大多求吉祥音.


遇貴人(天無絕人之路.有貴人相助)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為何玉器的斷年代.很少人斷為五代十國.三國..等年代.


因為戰亂.民不聊生.吃飯都有問題.玉匠.可能都充軍.


沒有時間.也沒有好玉材料.來琢磨.


對日抗戰.國共會戰.......死傷數百萬不計其數.


唯有.百年承平.才能造就一點文化ㄉ特殊象徵.


例如.台灣法藍瓷器.琉璃工藝是不是.仿古造型很多.但是也有別於以往ㄉ創舉.


(這創舉.五百年後.考古學家.也許就斷代為民國(台灣)


那琉璃如意.琉璃玉璧..是贗品嗎???是假玉嗎????


其實都是仿古ㄉ時代產物.


每個過度朝代都有仿古作品....不是嗎???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和闐白玉器-羊脂白玉器-三代玉器-春秋戰國玉器-西漢東漢玉器-唐宋玉器-明清玉器-乾隆玉器-玉器-老玉器-古玉器-紅山文化玉器-龍山文化玉器-出土玉器-拍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物玉器-傳世玉器-


 


出土和闐白玉鐲


 玉鐲


雲紋+璃獸


內部有璃獸


玉質:和闐白玉


出土玉器.有土咬.有包漿.有沁色(水銀沁).


現有還再吐灰.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上兩張照片.為{頑石}先生收藏.









生黑.盤久變 熟黑




黑熟透.就會透露紅(暗紅).




慢慢暗紅.就會透出血紅




近身吸引人ㄉ溫度後.




整體珠光寶紅.玉質若是好.密度高ㄉ和闐白玉




透紅處就像櫻桃紅.




土咬處.土灰吐盡.玉表面下釘.




最後.珠光寶氣.整體通暢.Q.嫩.




得到此寶玉.實在難得.




遠古玉匠.當初白玉雕.




在2000~3000年後.重見天日.




竟是繽紛如此.地下有知.




有愛玉者.日夜盤之.




一定倍感榮幸.善哉!善哉!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雞骨白 初學者最好研究透徹在下手投資.
 


 


釘金沁 --無法仿造ㄉ入土歷史印記



 


和闐白玉器-羊脂白玉器-三代玉器-春秋戰國玉器-西漢東漢玉器-唐宋玉器-明清玉器-乾隆玉器-玉器-老玉器-古玉器-紅山文化玉器-龍山文化玉器-出土玉器-拍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物玉器-傳世玉器-


釘金沁 --無法仿造ㄉ入土歷史印記.


最早 雞骨白.可能是地火溫度太高造成玉石(質變)

 變更為白色.因為質變嚴重.文盤.武盤 都無法恢復過來玉ㄉ本質

當然成因還有一些是當時.墓葬ㄉ習慣.會將祭祀玉器.燃燒.

而就仿古技術.門檻不高.所以後仿玉器.充斥市場.

也就是說.花幾萬元買.要先研究清楚....不然.....

 

 

對雞骨白.還有一些特殊現象

.1.盤熟ㄉ玉器.在燈光下.可以看到微弱透紅..

2.雞骨白ㄉ玉器.不能碰到人ㄉ酸性汗水.(會變很難看)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釘金沁 --無法仿造ㄉ入土歷史印記

 

和闐白玉器-羊脂白玉器-三代玉器-春秋戰國玉器-西漢東漢玉器-唐宋玉器-明清玉器-乾隆玉器-玉器-老玉器-古玉器-紅山文化玉器-龍山文化玉器-出土玉器-拍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物玉器-傳世玉器-


釘金沁 --無法仿造ㄉ入土歷史印記


一件玉器入土要多久.才會形成釘金沁


900~1000年


至少要宋朝.或更久.


可以確定ㄉ是明.清件.只有到包漿.


机乎沒見到出土文件中有釘金沁.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海底下.文物氧化減少.所以800年.出土後.文物如新(800年前ㄉ南宋沉船_南海1號)


 


 


 


//////////////////////////////////


沉睡海底8百年 宋船「南海一號」文物如新


東森 更新日期: 2007/12/22 15:31 記者李怡靜/北京報導



沈睡海底800多年的南宋沈船「南海一號」22日上午在廣東陽江海域正式出水,宣告重見天日,這項耗資台幣13億的打撈工程,可說是史上最貴的一次,打撈工作一旦完成,不僅可重現世上最大沈船,裡頭還有8萬件珍貴文物。



沈睡海底800多年的宋代古船南海一號上午11點30分在廣東陽江海域重見天日,打撈專家無不小心翼翼。大陸文物打撈專家表示,要先用一個特製的沉箱沈入海底,將沉船裝載物及周邊的泥沙按原樣扣在裡面,之後再派出潛水員沉入箱體的四周清理工作面、底托樑,最後才能拖出水面。



因為擔心把古船直接撈起來會散掉,大陸官方採用整體打撈方式讓沈船出水。專家說明,「由潛水員的引導,用引導繩和千斤頂,將底托樑一根一根穿入箱體底部,總共要穿36根,當『華天龍』將『南海一號』起吊出水後,放置在『半潛駁1601』上,然後拖至岸邊,通過牽引滑道使『南海一號』入駐水晶宮。」



除了船體本身,船內8萬件宋代以前的珍貴文物也是打撈重點,之前已經有4千件完整瓷器先行打撈上岸,儘管沉睡800多年,文物保存仍十分完整。故宮常務副院長李季表示,文物之所以完好如初,估計是在淤的包覆下,完全跟外界隔絕,在與氧氣隔絕和重壓之下,環境相對穩定。



由於打撈加維護工作預計耗資人民幣3億餘元,換算台幣約13億,「南海一號」成為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沈船,考古學家對這艘古船討論熱烈,盼望能從它身上解開海上絲路之謎。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闐白玉器-羊脂白玉器-三代玉器-春秋戰國玉器-西漢東漢玉器-唐宋玉器-明清玉器-乾隆玉器-玉器-老玉器-古玉器-紅山文化玉器-龍山文化玉器-出土玉器-拍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物玉器-傳世玉器-


 


高古玉器(新石器時代玉器)工具痕(切割.鑽孔....所留下ㄉ工具痕跡)


介紹一篇好文章


故宮月刊 95年10月


283期p58頁~p65頁


作者寫得相當好.


高古玉器(新石器時代玉器)工具痕(切割.鑽孔....所留下ㄉ工具痕跡)


所以    工具痕(切割.鑽孔....所留下ㄉ工具痕跡)是判斷高古玉器(新石器時代玉器)相當重要ㄉ依據.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闐白玉器-羊脂白玉器-三代玉器-春秋戰國玉器-西漢東漢玉器-唐宋玉器-明清玉器-乾隆玉器-玉器-老玉器-古玉器-紅山文化玉器-龍山文化玉器-出土玉器-拍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物玉器-傳世玉器-


 


沁色中最為人又愛又恨ㄉ{老土大紅}


老土.故是三代(夏.商.周)以上.或更高(新石器時代)


玉種幾乎是地方玉種(岫岩玉.陽起石.....依文化所在地方便取得為主).


硬度5~4度(比和闐軟)


就是這原因.沁色才會如此深入玉體


也就是比較容易仿古(注意.每一朝代都有大量仿古.)


所以高古玉器.難以真的(到代).後仿古(居高不下)


老玉(素面).新雕.也是容易混淆.


多少收藏家.栽跟斗在(三代古玉)


真的老土大紅.難得一見.


照片找其他收藏家.借光.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