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為出土 博物館藏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戰國時代 河南信陽出土




曾乙侯墓出土




春秋 河南浙川下寺出土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北宋皇陵
文章来源: 点击次数: 1062 发布日期:2011-11-14 11:25:03




北宋皇陵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属郑州)的西村、芝田、市区、回郭镇一带,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死于五国城外,其余七个皇帝及赵弘殷(赵匡胤之父)均葬在巩义,通称“七帝八陵”,再加上后妃和宗室亲王、王孙及高怀德、蔡齐、寇准、包拯、杨六郎、赵普等功臣名将共有陵墓近千座。从公元963年开始营建宋陵,前后经营达160余年之久,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气势雄伟的皇家陵墓群,堪称为露天艺术博物馆,是研究宋代典章制度和石刻艺术的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简介


 


宋朝北宋皇陵从宋太祖乾德六年开始兴建,陵园总面积曾达到25平方公里,经过千年来的无数劫难后,只有遗址尚存。这些散布的田野之上的近千件石雕像,是研究北宋王朝的珍贵资料。   


 


在今天的巩义博物馆里,北宋时期的文臣、武将的石雕人头像有很多,它们虽然年代久远,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研究北宋的石刻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北宋皇陵的石雕技术水平之高是其它陵寝无法比拟的,这里的石刻造像群称的上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露天石刻博物馆。


  


除皇陵外,巩义还有亲王、公主、皇子、皇孙及诸王夫人墓144座,名将功勋墓8座,帝室宗亲陵墓约千余座。从公元963年开始营建宋陵,前后经营达160余年之久,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气势雄伟的皇家陵墓群,堪称为露天艺术博物馆,是研究宋代典章制度和石刻艺术的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宋陵有庞大的石刻群,虽经破坏散失,至今尚有941件。这些石刻群,是中国现存的唯一的宋代石刻群,它是研究宋代雕刻艺术的珍贵实物。另外,宋陵有不少碑碣,出自名人之手,也是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各陵园都由“上官”、“官城”、“地官”、“下官”四部分组成,围绕陵园还建筑有寺院、庙宇和行官等。陵台植松柏,横竖成行,四季常青。陵园内种松柏,陵区四周种植枳橘。   宋陵有庞大的石刻群,虽经破坏散失,至今尚有941件。这些石刻群,是我国现存的唯一的宋代石刻群,它是研究宋代雕刻艺术的珍贵实物。另外,宋陵有不少碑碣,出自名人之手,也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陵墓列表


 


按照埋葬时间的先后,八陵的顺序依次是:


宋宣祖的永安陵  宋太祖的永昌陵   宋太宗的永熙陵   宋真宗的永定陵   宋仁宗的水昭陵   宋英宗的永厚陵   宋神宗的永裕陵  宋哲宗的永泰陵


 


分区


 


西村陵区


 


距县城15公里,位于常封村西2.5公里处,称为“龙洼”, 包括永安陵,即太祖(赵匡胤)之父宣祖(赵宏殷)和其母杜氏合葬陵;永昌陵,即太祖赵匡胤陵。另外,还葬有皇后陵10座及子孙墓140多座。


 


蔡庄陵区


 


在西村陵区东北约3公里蔡庄附近,主要包括  河南巩义宋仁宗永昭陵修复后正面景观


永定陵,即真宗赵恒陵, 以及高怀德墓,蔡齐墓,包拯墓,寇准墓等。永定陵现存地面石刻是宋陵中保存最好的。


 


县城陵区


 


在宋陵的最北部,是东西咽喉要道,包括永昭陵,即仁宗陵;永厚陵,即英宗陵。两陵东西排列,相距200米左右。


 


八陵陵区


 


陵区距县城15公里,包括永裕陵,即神宗赵顼陵;永泰陵,即哲宗赵熙陵。   四处陵区中,县城陵区永昭陵于1993年被国家批准为大型皇帝寝陵抢救保护示范工程,经过整修重建,199710月正式对外开放。


 


历史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定都东京城开封,汴京。公元963年,将陵墓选在巩县。第一他准备迁都洛阳,所以把陵墓选在巩县;第二是巩县的风水好,南边有嵩山,北边有黄河,南边高、北边低,按照唐代的选葬法,这叫山高水来。 宋代皇帝一般在死后才开始营陵,葬前均殡于汴京宫中。与此同时,朝廷投入数万名兵役开始采石建陵和制作明器。等皇陵建成后,皇帝棺柩由东京起灵,途经中牟、郑州、荥阳、巩县、偃师等地,绕道陵区之西北经平原而折东进入高原。送葬队伍选择这样一条平坦而无险阻的路线,大约是因为仪卫队伍过于庞大,柩舆又极重的缘故。从东京到陵区一般约走十天方可到达,如遇特殊情况,则需要更久的时间。埋葬哲宗赵煦时,路上因遇大雨,久久不停,而灵车深陷泥泽之中,送葬队伍只得露宿荒野数天之久。


 


宋陵的建制大体继承唐制,虽然没有唐陵气势恢弘、巍巍壮观,但也是震撼人心的旷世杰作。今天的宋陵已成为北宋王朝唯一可追寻的纪念地,它深藏着往昔的无数奥秘,静默而庄严地耸立在这片饱经忧患的土地上,向人们昭示着一段苦涩耻辱的历史。  


 


北宋亡国后,金兵进驻宋陵,为掠夺也为报复,他们对宋皇陵进行了  神道二旁(永昭陵)瑞禽


毁灭性的盗掘。一时间狼烟四起,掘墓开棺,惨绝人寰。陵区内瞬间尸骨遍地,烟火弥漫,一片狼藉。偏居临安的南宋皇室听到祖坟被劫掠的消息,悲痛万分,宋高宗赵构饬令河南镇抚使翟兴父子及岳飞等大将军带兵赶往巩县迎战金军。金军被驱赶出宋陵,南宋皇室派人修葺陵寝。但是宋军一撤,金兵又来,并进行更大的报复。三京淮北宣谕使方庭硕奉旨到巩县谒陵,他亲眼看到往昔威严肃穆的皇陵禁地,如今是乱草丛中野兽出没,狐鸣狼叫甚是凄凉。他沉痛地写道:“永昌陵以下皆惊犯,泰陵至暴露,庭硕解衣覆之。”他亲眼目睹了这一惨状,看到永泰陵哲宗的尸骨竟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方庭硕也只能脱下自己的衣服把尸骨包裹起来。南宋高宗听说后愤懑至极,不觉凄然泪下,但是又无可奈何。


 


规制


 


北宋皇陵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旧巩县)西南部,东距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市)约122公里,西距北宋西京(今洛阳市)约55公里,是宋代两京往来必经之地。巩义地处河南省中部,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属于浅山丘陵区。南部嵩山绵延,北部邙山横贯,伊洛水蜿蜒奔流其间,由西向东注入黄河。北宋诸陵就建在南依嵩山北麓、北傍洛水河岸的黄土岗地上,自然地势呈南高北低,东穹西垂状。 北宋时期阴阳堪舆术盛行,宋统治集团在葬制上信奉“五音姓利”之说,皇帝姓“赵”,陵域地形以“东南地穹,西北地垂”为吉地,而巩县自然地理环境优越,正符合北宋阴阳堪舆术中所要求的茔域条件。因此北宋九帝,除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去,囚死在漠北外,其余七帝均埋葬在巩县,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的陵墓,统称“七帝八陵”。


  


各陵建置格局基本相同,方位皆坐北朝南偏东约六度。每座帝陵域内有帝陵上宫、后陵上宫、下宫、陪葬墓等,最外围用树篱围绕。在几千年的王朝更迭中,官员死后如能陪葬在皇陵,将是对其盖世功劳的表彰,对后世子孙也是至高至上的荣耀。在北宋皇陵中,包拯墓和寇准墓便落户其中。


 


帝陵上宫是各陵区中最主要的部分,位于陵区的南部,它以崇高的陵台为核心,面积在5公顷左右。陵台就是墓冢,位于宫城的中部,陵台分三层呈覆斗梯形,下层每边长260尺,逐级上收,每层土台上种植郁郁葱葱的翠柏,四季常青。陵台下称地宫,是埋葬皇帝尸骨的地方。地宫规模甚为宏大,一般深达30米,由青砖砌成,仿照地面宫殿建筑结构,墙壁上还绘有大型彩色壁画。


 


后陵上宫建制大体上与帝陵相同,只是规模缩小。后陵西北即为下宫,是供奉帝后遗容、遗物和守陵、祭祀的场所。主要建筑有正殿、影殿、斋殿、浣濯院、神厨、陵使廨舍、宫人住所、库房等。围绕上宫和下宫,筑有十多米高的神墙,称宫城。宫城一般占地一百多亩,四面开有神门,神门外各有石狮一对,防御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入侵者。围墙四面设有神门及角楼。南神门外设有献殿,作为朝陵的祭奠之所。献殿旁还有一些附属小建筑。在陵域之内禁止采樵放牧,并有专人看守。


 


在各座陵域之外还有一些自为茔域的亲王坟、供帝王谒拜山陵时下榻的行宫、为死者祈福的禅院、看守人住宅等。


 


在上宫以南,沿陵台和献殿的中轴线向南延伸,排列着门阙、仪仗,形成一条神道,其长约300米。神道是通往宫城的通道,神道两侧是对称排列的石刻造像,自南向北,有望柱、象及驯象人、瑞禽、角瑞、马与控马官、虎、羊、客使、武将、文臣、镇陵将军和宫人等。各陵石雕内容和数量基本相同,一般为58件,但体积和雕刻技法则迥然不同。整个陵园,包括后妃陵墓在内,统称“兆域”,兆域内广种松柏和枳橘,一到傍晚松涛阵阵,充满苍凉与肃穆。宋陵神道上的石象生保存较完整,从中可以看到宋代石刻风格前后期的变化。早期造型质朴,雕凿技巧较为粗犷;中期转向写实,刻划真实;晚期朝着生动活泼方向迈进,技巧较前娴熟,刻划人物、动物均更为细腻。


 


各陵地宫均未发掘,仅宋太宗之妃李后陵因被盗而打开。该地宫由墓道、甬道、陵台下的墓室组成,总长约50米。陵台高出地表8米。墓室平面近圆形,直径7.95米,穹顶中心距地面12.26米,用砖砌成,壁面砌出十根倚柱,柱间墙面有的雕出门窗轮廓,有的雕出桌椅、梳妆台之类的家具。墓顶上有宫殿、楼阁、白云星辰等彩绘。墓室下部有棺床,成“冂”形。这些反映了唐末及宋代室内床榻形式及家具特点。






代表陵墓


 


永昭陵   位于巩义市中心的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也是民俗演义《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宋仁宗是真宗赵恒的第六子,生于1010年,1022年继帝位,在位42年。在北宋诸帝中,仁帝在位时间最长,国家基本安定,文臣武吏荟萃,农业和科学文化发达,是宋代帝王中的明君圣主之一。  


 


中国历代皇帝均实行厚葬,宋王朝集历代所成,实行的是更加完备的丧葬制度,运用的是全国的财力物力,通常在七个月内完成埋葬的一切工作,这使当时的百姓苦不堪言。


 


从今天恢复的永昭陵的地面建筑看,整个陵园由“皇帝陵”、“皇后陵”和下宫组成,规模庞大,建筑雄伟。   永昭陵与北宋其它陵寝的建筑布局基本相同,都是按照唐、宋的“地形堪舆”和“山水风脉”选葬,它坐北向南,东南穹窿,西北低垂,这就是“山高水来”的“风水宝地”。各陵园都由“上宫”、“宫城”、“地宫”、“下宫”四部分组成,围绕陵园还建筑有寺院、庙宇和行宫等。陵台植松柏,横竖成行,四季长青。陵园内种松柏,陵区四周种植枳橘。


 


宋陵有庞大的石刻群,虽经破坏散失,至今尚有941件。每个帝陵石刻的内容都有望柱、象及象奴、瑞禽、角端、马及挖马官、羊、虎、文武臣、狮子、武士、传庐、内侍计58件,各有象征,表示皇帝死后还要驾驭万物,主宰世界。每个后陵都有石刻34件,其它亲王,皇子皇孙和大臣的石刻中的杰作,它是马首、龙身、鹰爪、孔雀尾,背有翼,后衬山峰,威猛有力,设在陵前表示祥瑞。


 


选址之谜


 


北宋皇陵坐落在巩义境内嵩山以北、洛河之南130多平方公里的黄土岭上,人们的第一个疑问是:北宋皇帝为什么把坟墓全部建在这里?


 


熟悉宋史的人都知道赵匡胤自选陵墓的一个传说:赵匡胤非常想迁都洛阳,但被他的弟弟赵光义和群臣阻拦,心中非常悲苦。当他从洛阳回开封经过巩义时,他祭奠埋在这里的父亲,更加悲从中来。于是,他登上阕台,面向西方,要来弯弓,对臣下说:“我生不能居西京,死当葬此地!”弯弓搭箭,响箭向西北飞驰而去,箭落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


 


而与这一传说相伴的是,许多宫廷的阴阳术士也找出许多葬在此处的理由,把巩义说成是天下第一风水宝地。而与一般历代帝王陵的选址不同的是,北宋皇陵的风水理念确实反常奇特。《永定陵修奉采石记》概括了宋陵选址的风水依据。意思是说:巩县这个地方,是风雨所会,阴阳所合,天地的中心位置,从来都是帝王所居之地,嵩山的峻极峰正是天和地的中心柱。在宋陵地宫的顶部,绘制的就是这样的星象图。


 


长期从事宋陵研究的文物专家孙宪周说:北宋皇陵正是按照“五星利姓说”、“地形堪舆”和“山水风脉”选址,对陵地的选择及对地形的利用有两个特点,一是与历代帝陵或居高临下或依山面河不同,宋陵恰恰相反,它面嵩山而背洛水,陵区诸帝、后陵中轴线的方向皆北偏西若干度,正朝向嵩山少室主峰;二是各陵自然地势呈南高北低,东穹西垂状,陵台于地势最低处,一反我国古代建筑基址逐渐增高,而将主体建筑置于最崇高位置的传统。


 


在地面修复最完整的仁宗赵祯永昭陵,记者走进了被称为鹊台的第一道山门,果然发现这里不同于历代帝陵拜谒者需仰视才见的习惯,这第一道山门却是整个陵区的最高点,向下是层层的台阶,接连第二道山门乳台,再下台阶为第三道山门南神门,直到陵区的最低处,方才是宋仁宗的陵墓。


 


北宋皇陵风水理念的反常做法,彻底颠覆了我国传统的建筑理念,被古建筑专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


 


帝后不同穴  


 


“为什么刘皇后的陵墓不与她丈夫宋真宗赵恒的在一起呢?”在真宗赵恒的永定陵西北角一公里处,是他的皇后刘娥的陵墓,记者很不解这位生前曾经在真宗仁宗时代临朝听政煊赫一时的皇后没有与丈夫合葬。孙宪周解释说:这也是宋陵建制与历代帝陵不同的特点之一,后妃采用的是祔葬制,均埋在皇帝陵外,不与皇帝同穴。皇后的建制与帝陵相似,只是规模较小,其他嫔妃均埋在帝陵后侧。


 


不止是帝后不同穴,不同于历代帝王一即位就修陵的做法,北宋时期的皇帝生前是不修陵的,但又必须在驾崩7月内下葬。据史料记载:北宋皇帝下葬遵《周礼》,即从皇帝晏驾的某一天算起,选址、建陵、下葬到封闭皇堂,时间限在7个月内完成。从丧葬期间到陵墓后来的管理,均设有专门的机构,有常设的,也有临时的办事班子。常设的如太常寺,系宋朝中央专设的机构,负责掌管礼乐、宗庙、封赠、陵寝等事务,国葬期间,还有专设机构,如丧葬期组成的“五使”,规格就非常高。


 


翻开浩瀚的宋史,在宋真宗的永定陵,就发生过一件因为“五使”擅权而引发的一件当时惊动朝野的大事,即太监雷允恭擅移皇堂案。宋真宗驾崩后,刘皇后主持真宗的丧葬安排,刘皇后任用自己的亲信太监雷允恭担任山陵都监,负责永定陵的修建时,雷允恭自作主张,舍旧穴,改在原选地上面百步处开挖皇堂,结果新穴下面出现了碎石和流沙,后来挖出了水。工程被迫停止。结果,雷允恭被杖死在巩县监狱,山陵使宰相丁谓被贬,刘皇后也很失面子。[2]


 


地宫设计特点


  


宋陵是“封土成陵”形制,建筑结构每座大体相同,由上宫、下宫、祔葬皇后阮三大部分组成。上宫是关键区域,下宫在上宫的下方30米处,是地面建筑。


 


动土时,在“甲”字型的地面开始挖掘,前面伸出那块是斜坡,即一竖,便是墓道,后面就是“皇堂”。相比于汉武帝的茂陵、唐太宗的昭陵,宋陵节约多了,但相比南宋诸陵,则显得相当豪华。


 


宋陵尽管没有汉唐帝陵奢侈,但花费也巨大。如宋仁宗赵桢的永昭陵,动用民工46700人,耗银达50万两、钱150万贯、丝绢250万匹,费用占了当时国库年收入的一半。


 


皇堂,就是通常所说的地宫,也称玄宫,是放置棺椁的地方,一般往地下深挖20米一下,为陵墓核心部位。皇常最上面正中便是陵台,也就是通常明清帝陵中的宝顶,民民俗称坟头。陵台都是用黄土夯筑而成,呈方形覆状;分为三层,最上层广植松柏。


 


挖深地宫,其实是反盗墓的最常手法,当年秦始皇将自己的地宫挖到得不能再深,“达三泉”,便有这个意思。南宋诸陵永安陵地宫可能最浅,据《宋史·凶礼志·山陵》(卷一百二十二),“皇堂下深五十七尺,高三十九尺,陵台三层,正方,下层每面长九十”;地宫最深的可能是永熙陵,“皇堂深百尺,方广八十尺,陵台方二百五十尺。”宋四尺约合现代的一米,永熙陵就是25米深,而永安陵近14.25米。


 


北宋皇陵的地宫很漂亮,确实是“皇堂”。有一现代盗墓者曾由盗洞,爬进过永熙陵地宫。发现,永熙陵地宫由14层青砖砌成,上下四周彩绘着天象、楼阁、树木、人物等图案,建筑得十分坚固。  


 


从盗墓者的描述来看,北宋皇陵在营建时,显然也考虑到了反盗墓因素。事实也这样,如宋陵在地宫封堵上便充分考虑了反盗墓因素。


 


宋李攸著《宋朝事实》一书中,透露了宋英宗地宫当时封闭过程。该书卷十三“英宗葬永厚陵”条是这样介绍的,进入地宫与宋英宗最后告别的皇室人员、臣僚全部退出后,开始点燃上地宫内的长明灯。


 


关地宫石门时,留一个人在里面,将门里的杠子支撑好,人从石门中间的缺口爬出来。然后,将石门上的大铁锁锁上,将钥匙扔到地宫时面。负责封陵的大臣,亲自复土,插入尖头铁棍,并在缺口的中央竖一根大石柱,用铁索固定石柱。地宫的石门关好后,开始封堵通往地宫的墓道,全部用大石头填塞,最后用土夯实。


 


这样的安全处理,虽然没有武则天的乾陵反盗墓手段高强,但也够严密的。


 


但宋陵却存在明显的易盗缺陷。比如地宫的位置,布置太过明显,再没有经验的盗墓者也能找到进入地宫。宋陵“积土成冢”,不如唐太宗李世民昭陵那样“因山为陵”。北宋陵因不是建筑在险峻的高山上,所以,建筑得再坚固,也比石质地宫好挖,难不倒盗墓者,这是先天性缺陷。


 


再者,宋朝皇帝生前不预筑寿宫,都是死了以后才卜址挖穴,造陵比较仓促,也容易留下安全隐患。   宋朝皇帝死后下葬为什么那么急,因为当时宋朝皇家执行“天子七月而葬”的远古礼制,即皇帝死后七个月必须下葬。迷信地认为,超过了七个月,则灵魂不能祔入祖庙。负责宋真宗永定陵督建的雷允恭等人,擅移皇堂、影响了工期,最后被“杖死”。


 


7个月内要造好一座帝王陵,难度确实是非常大的。宋陵的石头都取自百里之外偃师境内的万安山。据《金石萃编·永泰陵采石记》(卷一百三十一),在210511,开采成营造永泰陵需要的石料,共动用了9744名士兵和匠人,不少累得病死了,就就近埋在山里。由于赶工期,陵造成了,不少尸体还没来得及掩埋。


 


如此赶出来的陵墓,自然比不上汉唐帝陵,反盗墓等安全方面的设计都比较粗糙。根据地面上建筑判断,就很容易找到墓道和地宫,盗掘起来并不需要费多大的劲。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宋真宗永定陵



編撰 廣東佛山 趙國清


永定陵是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趙恒的陵寢,位於今芝田鎮蔡莊村北、公路北鄰。芝田鎮是宋朝當時永安縣城所在地。


  永定陵整個“兆域”(陵區範圍)占地達1800畝,陵園南北2000米,東西1000米,陵臺邊長60米後。永定陵“皇堂”(棺木停放的地宮)深81尺(約26米)底面呈正方形,周邊140尺(約46米)。地面現存石刻56件,在北宋諸陵中是保存得最好的一組,造型碩大,雕刻精細,紋飾流暢、表情逼真,是宋代石刻藝術的上乘之作。即使我們把此陵的石刻看作是宋代造型藝術的露天展覽館,也不算過份。


  陵園內祔葬有真宗劉皇后、李皇后和楊皇后的陵墓,周圍還有高懷德、寇准、包公、蔡京等大臣墓。永定陵保存較為完好,現今是鞏義市的旅遊景點之一。


  劉后陵,葬在永定陵西北約兩華里處——即後泉溝村南面,一片地勢略為低窪但卻很平坦的地方。


  楊后陵,死於1039年,53歲。諡為章惠皇太后,葬于劉後陵西約30米處。


  在楊后陵北,樹立著一塊宋代石碑(現已運鞏縣文物部門保存)碑文說敘了楊後陵修建情形:使用工役11000多人,費時兩個多月,花費人工5萬多個。陵上建築鱗次櫛比,陵下墓室寬闊豪華,墓頂彩繪著天象星座,墓內陳役著美玉、珠寶。靈台(墳丘)呈覆鬥狀分三層築成,層層滿植長綠的松柏……這是宋陵中僅存的一塊宋碑,為研究宋陵的施工、佈局、建構、提供了最直接的資料。
  李皇后,先是用一品禮儀,殯葬于東京(今開封市)西北郊的洪福寺,靈柩懸于一口井上,用四根鐵索系牢(為的是日後如若改葬,可以容易遷移)。後以皇后禮遷葬於永定陵北約200米處。




 

圖一 永定陵全景



 


圖一 永定陵陵台侧景


 

圖三 永定陵東側儀仗石象生




 

圖四 永定陵西側儀仗石象生



 

圖五 永定陵西側儀仗石象生



 

圖六 永定陵象及象奴。



 

圖七 永定陵西側瑞禽屏。臉部被毀壞了。



 

圖八 永定陵東側瑞禽屏。保存比西側的好些。





 

圖九 永定陵東側甪端。生龍活虎。



 

圖十 永定陵西側甪端。淳樸可愛。



 

圖十一 永定陵馬、仗馬官及控馬官。


 




 


圖十二 永定陵的石虎、石羊。雕造得十分圓潤,面目可愛。



 

圖十三 永定陵客使



 


圖十四 永定陵豐腴的客使。很高興的樣子。


 




 

圖十五 永定陵這位形象的客使,在許多北宋帝陵都出現過,不知是哪國人。



圖十六 永定陵南門走獅,憂鬱悲傷的表情





圖十七 永定陵鎮陵將軍。


 




 

圖十八 永定陵陵台前的內侍。比永厚陵的要壯碩許多。




圖十九 每一座北宋皇陵陵台前都有石碑。這裏是宋真宗永定陵的陵碑。



 



圖二十 永定陵西門蹲獅。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宋皇陵區概述



           編撰 廣東佛山 趙國清


 北宋皇陵區位于河南省鞏義市西南部、嵩山北麓、伊洛河南岸一帶的丘嶺上。


 北宋皇陵始建於公元963年宋太祖乾德元年,即宋朝立國後的第四年,前後延建160多年。陵區規模宏大,包括孝義鎮(已改街辦)、西村鎮、芝田鎮、回郭鎮的廣大地區,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寬約10公里,總面積約150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氣勢雄偉的皇家陵墓群。


 每座皇陵的陵區稱為兆域。兆域內除皇陵外,還有袝葬的皇後陵、宗室和重臣的陪葬墓以及“下宮”建築。圍繞陵園建築有寺院、廟宇和行宮等,陵區内遍植蒼松古柏,肅穆幽靜。陵區最週邊種植棘枳等樹籬圍繞。在陵域之內禁止采樵放牧,並有專人看守。


 經過近千年的歷史洗禮,今天,北宋皇陵區仍然保存有八座皇陵:宋太祖永昌陵、宋太宗永熙陵、宋真宗永定陵、宋仁宗永昭陵、宋英宗永厚陵、宋神宗永裕陵、宋哲宗永泰陵和太祖父母宣祖夫婦的永安陵,統稱“七帝八陵”。


 有史料記載,在蔡莊陵區(有資料說在宋陵陵區西北清易鎮)還有兩座皇陵,即宋徽宗和宋欽宗。宋徽宗在位二十五年,宋欽宗在位二年。他們在位期間,已定在蔡家莊的官莊口一帶修築陵寢。靖康二年,二帝被金人俘虜北去,異死他鄉。1142年紹興十二年八月,徽宗梓宮歸奉臨安府龍德別宮,戰事寧息後,歸葬鞏義(一說葬浙江紹興永固陵,鞏義為衣冠塚)。欽宗梓宮由金人禮葬于鞏洛之原(一說為衣冠塚)。因此,北宋皇陵區向有“九帝十陵”之說。後來因為二陵已沒其址,無從查找,加上其他原因,於是“七帝八陵”之說便代替了“九帝十陵”之說。


 永安陵附有太祖賀後、王后和太宗尹後、符後陪葬。永昌陵附有太祖宋後、潘後、趙恒妃陪葬。永熙陵附有太宗元德李後、明德李後、真宗郭後陪葬。永定陵附有李後、劉後、楊後陪葬。永昭陵附有曹後陪葬。永厚陵附有高後陪葬。永裕陵附有向後、朱後、陳後和徽宗王后、明達劉後、明節劉後陪葬。永泰陵附有劉後陪葬。陵區內總共建有皇帝陵8座,皇后陵21座,親皇(皇帝的兄弟)墓15座,太子、公主墓144座,另有高懷德、蔡京、寇准、包拯等名相大臣墓9座,其他陪葬墓93座,皇室近親墓上千座。這些墓葬,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陵區墓群。


 北宋皇陵整個陵區的地勢是南高北低,而每一個皇陵也是按照南高北低的條件選址建造。這是北宋皇陵不同於其他朝代皇陵的特殊地方。依照陰陽堪與術“五音利姓”之說,“南高北低為之徵地,角姓可居之。”趙音屬角,固有此選。


 北宋皇陵每一個皇帝陵園的建置格局基本相同,方位坐向皆坐北朝南偏東約六度,地勢上均是南高北低、東穹西垂。每一座皇帝陵園占地約10萬平方米,由四大部分組成:A是皇帝陵區,B是皇后陵區,C是下宮,D是陪葬墓群。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宋陵建築被毀,陵墓被盜,現仍存陵園殘跡和石刻941件。諸陵石雕除永安陵僅存4件外,其他皇陵保存都較好。


  宋陵神道上的石刻保存較完整,從中可以看到宋代石刻風格前後期的變化。早期造型質樸,雕鑿技巧較為粗獷;中期轉向寫實,刻劃真實;晚期朝著生動活潑方向邁進,技巧較前嫺熟,刻劃人物、動物均更為細膩。


 這些石刻多用一塊巨石雕刻而成,包括線刻、浮雕和圓雕。早期石刻紋飾造型比較簡練渾厚,帶有晚唐遺風,中期以後人物造型漸趨修長,寫實,技法漸趨精巧、細膩,文臣武將均具儒雅風度。宋陵石刻,擺脫了傳統的神秘色彩,著重反映了當時的世俗生活風貌,具有形神兼備的高超藝術造詣。


 石刻以永熙、永定、永裕三陵最精,不乏成功之作。馴象人卷發及肩,以帶束發,額飾寶珠,戴大耳環,臂有釧、腕有鐲,這種裝束顯示了他們和象來自遙遠的異國。客使面目服裝備異,手捧寶瓶、珊湖、蓮花盤、犀角、玉函等方物,說明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永熙陵的宮人,形態逼真,豐頰廣顙,手執拂塵,畢恭畢敬,似乎正小心翼翼地靜待皇帝的召喚。永裕陵南門的一對石獅, 一牡一牝相視而立,牡者張口怒目,昂首奮鬣,牝者披鬣靜交,情態溫順。望柱表面飾各種裝飾花紋,下部為方基蓮花座,中間為六棱或八棱形柱身,上部以合瓣蓮花結頂。柱身用減地平钑和線刻手法雕飾旋繞的雲龍或翔鳳以及纏枝牡丹等圖案,每個棱面議飾構圖自成單元,線條流暢,結構嚴謹。


 “唐陵歸來不看陵,宋陵之後無石人”。可見世人對宋陵的石人雕刻,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A、皇帝陵區:


 皇帝陵區位于陵園的正前方,分為上宮、宮城、地宮(墓穴)三部分。


  上宮由南向北依次為鵲台、乳台、神道及兩旁的石像生、闕庭組成。左右鵲台是上宮的第一道門,此處是陵園地勢最高的地方。穿过鵲台拾級而下便進入乳台,左右乳台是第二道門,過了乳台拾級而下便進入神道,這是第三平台。



圖一 北宋皇陵南大門



 


    圖二 北宋皇陵鵲台



 


            圖三 北宋皇陵乳台



 


            圖四 鵲台、乳台和神道廣場



 


           圖五 從乳台至神道的階梯



神道兩側,儀仗石像生東西對稱排列,立有:望柱一對(東西各一件),象與象奴一對(共两對),瑞禽一對,甪端一對,馬、仗馬官和控馬官兩對(共六對),虎兩對,羊兩對,客使三對,武臣兩對,文臣兩對;合計二十二對。這些石刻多用一塊巨石雕刻而成,包括線刻、浮雕和圓雕。



 


            圖六 東側儀仗石像生1



  


             圖七 西側儀仗石像生1



 


 


             圖八 東側儀仗石像生2



 


             圖九 西側儀仗石像生2



              圖十 西側儀仗石像生3



 神道的北端便是宮城。


 宮城前面左右是闕庭,正中是宮城南神門。南神門外、闕庭兩側立有石獅和鎮陵武士各一對。


 神道尽头,有上馬石一對,呈長方形,三級台階,各面有雕龍和花紋。


 從乳台至宮城,神道上共有各種石刻二十五對(含上馬石),東西(左右)對應排列。


 宮城四周圍築有神牆,四隅築造角樓,按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之數理,在四面神牆中間開設四個神門,東、南、西、北四神門外立有石獅各一對,南神門前為行獅,其他三神門前為蹲獅。


 打開南神門進入宮城內,神門兩側有一對宮人,再前面,築有一座奠殿,乃四時祭祀之所。宮城正中夯築四方形三台階(層)覆斗狀寶頂陵丘(墳堆,也稱封土),陵丘當年為階級式三層方形土台,下層每邊長約260尺,逐級上收,每層土台上植柏樹。陵丘前設陵台,陵台兩側有一對內侍(太監,也有说是宫人)。皇帝陵區地面共有石雕三十對即六十件。


 陵丘之下便是地宮,又稱皇堂。地宮之內放置皇帝棺槨靈柩,地宮頂部繪有天象圖。


  


 


             圖十一 南神門和左右闕庭


 


               圖十二 上馬石



 



            圖十三 闕庭前的守陵武士


 

             圖十四 神牆中的四個角樓

 



             圖十五 角樓上的風鈴



 

  圖十六 四方形三台階(層)覆斗狀寶頂陵丘


B、皇后陵區:


宋代依照漢代制度,后妃不与皇帝合葬,而是單獨建陵。但與漢代后陵在帝陵前方一側不同,后陵都在帝陵西北一侧,緊依皇帝陵區的後面,在宮城的西北方。其建制佈局與皇帝陵區相同,但規模只有皇帝陵區的四分之一。皇后陵區地面石刻雕象總計二十八座。


在回郭陵區,您會碰到挨得很近的四個獅子,兩個沖北,兩個沖南。這是兩座皇后陵北門、南門的陳置。田野中各個方向的獅子散步在那裏,間或是一些石人、石馬之類,讓人覺得他們仿佛剛剛結束了會議,不知下一步都要回到哪里去。


C、下宮:


從皇后陵區的後(北)面拾級而下便進入下宮(北神門西北),這是陵園地勢最低的地方。下宮有放置御座和儀仗的正殿、放置皇帝畫像和衣物的影殿、齋殿、浣濯院、南廚、以及宮人、陵使、副使居住的廨舍、庫房等。下宮乃是日常奉饗之所,是陵園的管理機構所在地,負責守陵、灑掃、祭奠等事宜。


D、陪葬墓群:


在下宮的後(北)面及周圍,便是陪葬墓群,主要有皇妃、親王、王子、宗室、大臣等的陪葬墓。下宮和陪葬墓群多已無存。


北宋皇陵主要分佈在如下四個區域:西村陵區、蔡莊陵區、孝義陵區和八陵陵區。


一、西村陵區:


西村陵區位於西村鎮北的常封村和滹沱村之間,有皇陵3座:宣祖趙弘殷的永安陵、太祖趙匡胤的永昌陵、太宗趙光義的永熙陵。還有附葬皇后陵10座,皇室子孫墓140多座。


二、蔡莊陵區:


蔡莊陵區位于芝田鎮蔡莊村北,原本有三座皇陵:真宗趙恒的永定陵、徽宗趙佶的永祐陵和欽宗趙桓的永獻陵,但現今只存一座永定陵。


三、孝義陵區:


孝義陵區位於縣城西南側的孝義鎮,現孝義鎮已劃為鞏義市區,為孝義街辦。孝義陵區有皇陵2座:仁宗趙禎的永昭陵、英宗趙曙的永厚陵;


四、八陵陵區:


八陵陵區位於回郭鎮八陵村南,有皇陵2座:神宗趙頊的永裕陵、哲宗趙煦的永泰陵。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北宋皇陵陵園得到了當地各級政府的有效保護。195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發佈《關於保護古跡名單的通知》,其中包括鞏縣宋陵。1963年,省人民政府又公佈宋陵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968年,在各陵園附近的村子建立文物保護小組。1982年2月23日,宋陵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一五”期間國家100處大遺址保護重點工程。1979年以後,國家多次撥款,對各陵墓的石刻進行扶正、粘結和維修,並樹立文物保護標誌,劃定保護範圍,一些重點範圍內的土地由國家徵購,設立管理機構和專職管理幹部。鞏縣宋陵目前保存較好,有些陵園得到了修復和開發,成了鞏義市的旅遊景點。


            廣東佛山 趙國清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宋英宗永厚陵



編撰 廣東佛山 趙國清


永厚陵是宋朝第五位皇帝宋英宗趙曙的陵寢,位於今市區宋陵公園永昭陵西北200米處,舊名“和兒原”的一塊高地上,陵園南北726米,東西320米,陵台邊長56 米,残高16米,現存石刻56件,其中的“望柱”雕刻特別精美,它呈八棱形,每面都有精雕細琢的雲龍紋,紋飾細如遊絲,流動變幻,為宋陵石雕佳品。


。高皇后陪葬。今皇陵和高皇后陵遺址仍存,位於永厚陵的西北,有一排完整的石儀,以及那座掘出一間廳室般盜洞的陵台。在永厚陵北,有趙普、曹彬、狄青和楊延昭等几位開國元勳墓。


永厚陵最顯著的特點是:石翁仲全部頎長清臒,“清瘦如太醫”,這在帝王陵前是不多見的。


 




 

圖一 永厚陵整個神道及陵台全景。在神道中辟一條路出來,總歸有些壞了皇陵遺跡吧,保護文物工作任重道遠啊。


   


 

圖二 永厚陵華表的紋飾,是宋陵中最好最漂亮的。



 

圖三 永厚陵大象,雕造得十分圓潤可愛。馴象人也不知往何處去了。



 

圖四 永厚陵瑞禽。恐怕左下方的小獸只是因瑞禽的威嚴而懼憚的吧。



 

圖五 永厚陵東側的甪端。他總是很快樂的樣子。


   


 

圖六 永厚陵石馬、仗馬官及控馬官。



 

圖七 永厚陵可愛的石虎。老虎這動物,也能攝於皇威,老老實實地座在那裏。


 


 

圖八 永厚陵石羊,還是胖乎乎的樣子。


   


 

圖九 永厚陵的客使。遠道而來,一路下來已經瘦成這副樣子了。



 

圖十 永厚陵頎長的武官。整日忙碌於各類戰事,瘦是理所應當的。


 


 


 


 


 


 

圖十一 永厚陵清瘦的文官。在宋代,文官公務繁忙,瘦是可以理解的。


 



圖十二 永厚陵宮門處的宮人,整日来回奔走,瘦也是有道理的。



 

圖十三 永厚陵陵台前的內侍,整日忙碌于皇帝的起居,瘦是不可避免






圖十四 永厚陵走獅。在黃土下仍舊面目威嚴。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宋太宗永熙陵


編撰 廣東佛山 趙國清


永熙陵是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趙匡義的陵寢,位於鞏義市西村鎮滹沱村東北面,緊靠村邊,公路北面;東南距永昌陵約兩華裏。伊洛河的一條小支流——滹沱河從其旁邊繞過。


永熙陵陵區規制宏大,占地4000多畝,地上有上宮、下宮、宮城和陵台(墳丘)等建築群。陵的四周種滿了松、柏、枳、橘等树木和四時花卉。陵台高達250尺(約合今83米),陵台下的“皇堂”(地宮)在一百尺(約合33米)深的地下。在宋朝眾皇陵中,是面積最大的一座皇陵。


今天的永熙陵,地面上的建築物已片瓦無存,只有宮城的圍牆——神牆以及神牆拐角處的角樓遺址尚可尋見。永熙陵南北長1300米,東西寬450米,陵台邊長52米,高13米,地面現存石刻62件。永熙陵的石雕儀像,件件都稱得上是古代藝術精品,其中的石羊、角端造型雄渾,刀法冼煉,其氣韻、神態栩栩如生,參觀過此陵的人,無不讚歎古代藝術家們獨運的匠心。


  陵園內還另有元德李后、明德李后、真宗郭后陵墓、長子元佐等墓葬。永熙陵的毀壞程度僅次於永昌陵,神道成曬場,兩邊的石雕仍存,山陵和墓台均在,但皇后陵、下宮和附葬墓群等已無存,山陵周圍已成農田。今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4年發掘的永熙陵西北面的明德李后陵,斜坡墓道,墓門為券門,青石門楣和門扉線刻飛天、武士等圖像。墓室為接近圓形的多邊形磚砌單室,穹窿頂,墓壁周圍砌有磚雕的角柱、昂、耍頭、枋、椽、望板、簷瓦等,耍頭鋒面還刻有人首、人身、兩手合掌、鳥腹、鳥爪、背上有翅的迦陵頻伽圖像;有墨線勾勒的盆花圖案,周壁還繪有樓台殿閣和雲朵彩畫,但已剝蝕不清;墓頂塗青灰色蒼穹,用白粉繪出星辰及銀河。墓前發現2道磚基,出土許多磚、瓦等建築構件。推測陵前當時應有建築。墓內遺物早年被盜殆盡,殘存文物多已破碎。出有玉冊及80多件青釉、白釉或黑釉的瓷器殘片,其中帶“官”字的定窑瓷器和越窑龍紋大盤,頗為難得。


“東陵獅子西陵象,滹沱陵上好石羊”,這是附近鄉民所留傳的一句順口溜。宋陵石儀的最大特點,便是種類多、變化豐富,令人無限期待每一處的不同。所謂的滹沱陵,即是滹沱村的永熙陵了。從永昌陵北邊的那條鄉間道路向西走,就是滹沱村。在滹沱村的南、北、東北,有太祖太宗二位皇帝的皇后諸陵寢和皇親國戚的墓葬。在滹沱村東,便是宋太宗的永熙陵,如今被村中的各類建築半包圍在中間,神道中形成的寬闊區域,辟為村中的活動場所、曬場,人來人往。


永熙陵的石刻,比永昌陵要大許多,宋朝進入穩健的運作時期,自然皇帝陵要修的又大又好。神道開始便是华表,大象與象奴,這尊象奴已不是非洲人的摸樣,而成為東南亞或印度人種;瑞禽、甪端是宋陵獨創的祥瑞動物,在別的朝代是看不到的,故而珍惜。一個飛舞地舒張開朗,一個昂首而視地,看護着神道。他們的後面,便是石虎與那四只好石羊了。他朝的皇陵似乎未有置石羊的形式,所以只有在宋陵,才能感受到石羊也可以雕造的這樣巨大!石羊過後是仗馬與控馬官,之後便是客使。客使們也還奉侍著各樣的寶物,準備進獻大宋。文武官員、上馬石、南門走獅、鎮陵將軍,也非常精美。


永熙陵的宮人,形態逼真,豐頰廣顙,手執拂塵,畢恭畢敬,似乎正小心翼翼地靜待皇帝的召喚。




 

圖一 從永熙陵陵台俯瞰神道,十分漂亮。永熙陵陵台東側上有一巨洞(可能是盗洞),深不見底,似乎可以深入地宮。


  


圖二 永熙陵華表,樣式與唐朝靖陵的華表類似。


   


 

圖三 永熙陵大象與象奴。大象憨態可掬,十分惹人喜愛。



 

圖四 永熙陵舒展開朗的瑞禽屏。十分美觀的藝術品。



 


圖五 永熙陵甪端,與他最像的就是橋陵獬豸。甪端有翅膀,這顯然是唐陵翼馬之演變。


 



   


圖六 永熙陵石馬、仗馬官與控馬官。脖子上被什麼人拴了電線,充作電線杆之用。


 


圖七 永熙陵巨大的石虎。



 

圖八 這便是“滹沱陵上好石羊”中的一尊。確實碩大無比,神功雕刻,稱得上十分的好了。


   


 

圖九 永熙陵客使。不知何方而來的客使。像印度人。


 


 




 

圖十 永熙陵客使。客使的樣子與中原人相似,不是漠北就是高麗來的吧。


   


 

圖十一 永熙陵客使。這尊客使顯然不是中原容貌,讓我們姑且認為是波斯人好了。


   


 


圖十二 永熙陵執劍的武官。



 

圖十三 永熙陵南門走獅,個頭確實沒有西陵獅子大。



 

圖十四 永熙陵鎮陵將軍有些特點。



 

圖十五 永熙陵西門石獅。宋代石獅十分可愛,與唐陵石獅風格略有不同。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皇帝陵寢 前大道


 



明朝  守墓俑//守墓人// 翁仲//文武官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依照「大清會典」的規定要當上一品才可以墳墓設有文武官 .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石象生又稱石翁仲,始于秦漢,興于唐宋,盛于明清,是帝王陵墓前主要供祭儀物之一,爲石雕人物、動物成對立于神道兩側。神道兩旁排列著一群石獸,它們按照一定的次序在特定的方向排列,石獸如同一批“衛士”護衛著皇陵。這些石獸又名“石象生”、“石翁仲”或“石獸群”,是陵墓的裝飾性建築。



  石像生是指在神道兩側放置的石人、石獸。按規制分別排列著十二對石獸,兩坐兩立,依次爲獅子(象征威武)、獬豸(象征公正)、駱駝(象征運輸)、象(象征吉祥太平)、麒麟(象征吉祥太平)、馬(象征征戰),其中駱駝、象、馬又分別爲各地運輸工具,故又象征疆域遼闊;石人十二尊,其中武臣(象征侍衛將軍)、文臣(象征近身文臣)、勳臣(象征有功勳的文武百官)各四尊。



  陵墓前的石人又稱翁仲,對稱立有兩座,分別爲文官和武官形象。關于翁仲的形象有一種說法是來源于秦朝有一位名叫阮翁仲的大力士,傳說他身長一丈三尺,力大無比,曾駐守臨洮,征服匈奴有功。他死後,秦始皇特制翁仲銅像立于鹹陽宮司馬門外。匈奴人來鹹陽,見到銅人,竟以爲是活著的阮翁仲而逃遁。從此,人們便把宮阙或陵墓前的銅人、石人稱爲翁仲。
  陵墓前的石獸也有由來。石獸放置在墓前是從漢代霍去病墓開始的。後來的曆代帝王的修建自己的陵墓時也都沿用石人石獸的陵前裝飾,所以現在的唐陵、宋陵、明陵、清陵幾乎都在陵墓前陳列儀仗隊式的石人石獸。(維基百科)



  起源:石象生起源于陵墓石刻。中國古代陵墓石刻起源于何時,迄今無定論。李濟先生推測安陽殷墟出土的跪坐人像可能與後世石像生有某種淵源關系。《西京雜記》數處載有相關內容,稱晉靈公冢有石人男女四十余,五柞宮青梧觀有石麒麟等,但《西京雜記》成書較晚,內容尚需推敲。
  石像生是帝王陵墓前安設的石人、石獸統稱石像生,又稱"翁仲"。翁仲曆史上確有其人。原是秦始皇時的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相傳他身長1丈3尺,端勇異于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將兵守臨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後,秦始皇爲其鑄銅像,置于鹹陽宮司馬門外。匈奴人來鹹陽,遠見該銅像,還以爲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于是後人就把立于宮阙廟堂和陵墓前的銅人或石人稱爲“翁仲”。司馬貞的《索隱》雲:“各重千石,坐高二丈,號曰翁仲。”可知,陵墓前置翁仲始于秦代;但是沒有實物留存。西漢霍去病墓石雕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石像生實物資料。


霍去病墓
  據《封氏見聞錄》解釋,石象生的作用一是起到裝飾和點綴陵寢,再一是儀仗銮駕的象征。石象生制度起源很早,秦漢時期已在陵墓前立石象生。有的陵墓不僅立石獸,還立文武大臣塑像,叫“石翁仲”。山東嘉祥縣東漢時期的“武氏墓”的石象生中,還有石獅存在;陝西省興平茂陵附近的西漢名將霍去病墓前石象生中,立有石馬、石虎、石牛、石象、怪獸吞羊、人搶熊以及野豬等石象生。
  唐宋時期的石象生中又增加了文臣武將、外國使臣、侍女等造象。唐朝對石象生的使平已有等級規定,例如,三品以上官員用石獸六只,五品以上官員准用四兒,至于皇帝陵當然不受限制,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乾陵共有石人、石獸九十六對之多。清代規定,二、三品官准立石馬、石虎、石羊各一對,四、五品官准立石馬。石虎各一對,六品官以下則一律不准立石獸。 明清時代對石象生的使用制度也有嚴格的規制。例如清代規定,二、三品官准立石馬、石虎、石羊各一對,四、五品官准立石馬。石虎各一對,六品官以下則一律不准立石獸。 所以,石象生又是封建等級制度的標志。 現存最完整者,有北京的明“十三陵”、遵化的清“東陵”、易縣的清“西陵”。明、清之際的皇親、高官之墓,也有立列石象生者,其規制較小。
  動物寓意:



  石象生:陵寢前神道左右,布置有用石頭雕刻的文武官員和珍奇走獸組成的“儀仗隊”,這些石雕稱石象生,其目的有兩個,一是避邪除惡,一是象征權勢.石象生有石獅、石獬豸、石麒麟、石馬、石駱駝、石象等。如昭陵,石獸或立或臥在須彌座上,雕刻著錦袱、石榴、卷草等圖案。石獸雕刻精美,神態逼真。選定它們爲陵墓石象生有很深的寓意。
  「天祿、辟邪」: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似鹿而長尾,一角者爲天祿,二角者爲辟邪,可攘除災難,永安百祿;古人把它們對置于墓前,既有祈護祠墓,冥宅永安之意,亦作爲升仙之座騎。
  「麒麟」:麒麟也是傳說中的動物,頭如龍,角如鹿,全身鱗甲,尾似牛,足似馬,它與龍、鳳、龜合稱四靈;相傳只有政治清明盛世,才出現的祥瑞之獸,象征死者生前統治英明,是有作爲的黃帝。



  「獬豸」:(音xièzhì):獬豸是傳說中的一種動物,是忠誠和正直的化身,相傳它生活在東北的荒野之中,看見有人爭吵,會用獨角去驅逐無理者,用它作爲石象生,以表示皇帝的嚴正無私。《異獸志》說:“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忠。見人鬥,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獬豸與法的不解之結,還可從古代“法”字的結構得到解答,古體的“法”字寫作“灋”,而“廌”即爲獬豸,“廌法”二字合爲一體,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從水,取法平如水之意。
  「石虎」:虎爲百獸之長,以虎守墓,可以驅除邪惡,保護墓主人。



  「石馬」:它是古代軍隊作戰必備的工具,在石象生中使用馬的造型,用以象征國家疆域遼闊,八方來朝。
  「石獅」:獅是百獸之王,凶悍無比,瞋目如電,發聲如雷,百獸聞之莫不驚恐萬狀。用它作爲石象生,代表威懾邪惡和顯示權勢之象征。
  「駱駝」:駱駝是北方重要的交通工具,又稱“沙漠之舟”。用它作爲石象生,以表示皇帝性情溫順,能吃苦耐勞,也表示疆域遼闊,皇帝威鎮四方。



  「石象」:形體高大,四腿粗壯有力,堅如盤石,用它作爲石象生表示天下太平,江山穩固。(王朝網路 wangchao.net.cn)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