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宋太宗永熙陵


編撰 廣東佛山 趙國清


永熙陵是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趙匡義的陵寢,位於鞏義市西村鎮滹沱村東北面,緊靠村邊,公路北面;東南距永昌陵約兩華裏。伊洛河的一條小支流——滹沱河從其旁邊繞過。


永熙陵陵區規制宏大,占地4000多畝,地上有上宮、下宮、宮城和陵台(墳丘)等建築群。陵的四周種滿了松、柏、枳、橘等树木和四時花卉。陵台高達250尺(約合今83米),陵台下的“皇堂”(地宮)在一百尺(約合33米)深的地下。在宋朝眾皇陵中,是面積最大的一座皇陵。


今天的永熙陵,地面上的建築物已片瓦無存,只有宮城的圍牆——神牆以及神牆拐角處的角樓遺址尚可尋見。永熙陵南北長1300米,東西寬450米,陵台邊長52米,高13米,地面現存石刻62件。永熙陵的石雕儀像,件件都稱得上是古代藝術精品,其中的石羊、角端造型雄渾,刀法冼煉,其氣韻、神態栩栩如生,參觀過此陵的人,無不讚歎古代藝術家們獨運的匠心。


  陵園內還另有元德李后、明德李后、真宗郭后陵墓、長子元佐等墓葬。永熙陵的毀壞程度僅次於永昌陵,神道成曬場,兩邊的石雕仍存,山陵和墓台均在,但皇后陵、下宮和附葬墓群等已無存,山陵周圍已成農田。今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4年發掘的永熙陵西北面的明德李后陵,斜坡墓道,墓門為券門,青石門楣和門扉線刻飛天、武士等圖像。墓室為接近圓形的多邊形磚砌單室,穹窿頂,墓壁周圍砌有磚雕的角柱、昂、耍頭、枋、椽、望板、簷瓦等,耍頭鋒面還刻有人首、人身、兩手合掌、鳥腹、鳥爪、背上有翅的迦陵頻伽圖像;有墨線勾勒的盆花圖案,周壁還繪有樓台殿閣和雲朵彩畫,但已剝蝕不清;墓頂塗青灰色蒼穹,用白粉繪出星辰及銀河。墓前發現2道磚基,出土許多磚、瓦等建築構件。推測陵前當時應有建築。墓內遺物早年被盜殆盡,殘存文物多已破碎。出有玉冊及80多件青釉、白釉或黑釉的瓷器殘片,其中帶“官”字的定窑瓷器和越窑龍紋大盤,頗為難得。


“東陵獅子西陵象,滹沱陵上好石羊”,這是附近鄉民所留傳的一句順口溜。宋陵石儀的最大特點,便是種類多、變化豐富,令人無限期待每一處的不同。所謂的滹沱陵,即是滹沱村的永熙陵了。從永昌陵北邊的那條鄉間道路向西走,就是滹沱村。在滹沱村的南、北、東北,有太祖太宗二位皇帝的皇后諸陵寢和皇親國戚的墓葬。在滹沱村東,便是宋太宗的永熙陵,如今被村中的各類建築半包圍在中間,神道中形成的寬闊區域,辟為村中的活動場所、曬場,人來人往。


永熙陵的石刻,比永昌陵要大許多,宋朝進入穩健的運作時期,自然皇帝陵要修的又大又好。神道開始便是华表,大象與象奴,這尊象奴已不是非洲人的摸樣,而成為東南亞或印度人種;瑞禽、甪端是宋陵獨創的祥瑞動物,在別的朝代是看不到的,故而珍惜。一個飛舞地舒張開朗,一個昂首而視地,看護着神道。他們的後面,便是石虎與那四只好石羊了。他朝的皇陵似乎未有置石羊的形式,所以只有在宋陵,才能感受到石羊也可以雕造的這樣巨大!石羊過後是仗馬與控馬官,之後便是客使。客使們也還奉侍著各樣的寶物,準備進獻大宋。文武官員、上馬石、南門走獅、鎮陵將軍,也非常精美。


永熙陵的宮人,形態逼真,豐頰廣顙,手執拂塵,畢恭畢敬,似乎正小心翼翼地靜待皇帝的召喚。




 

圖一 從永熙陵陵台俯瞰神道,十分漂亮。永熙陵陵台東側上有一巨洞(可能是盗洞),深不見底,似乎可以深入地宮。


  


圖二 永熙陵華表,樣式與唐朝靖陵的華表類似。


   


 

圖三 永熙陵大象與象奴。大象憨態可掬,十分惹人喜愛。



 

圖四 永熙陵舒展開朗的瑞禽屏。十分美觀的藝術品。



 


圖五 永熙陵甪端,與他最像的就是橋陵獬豸。甪端有翅膀,這顯然是唐陵翼馬之演變。


 



   


圖六 永熙陵石馬、仗馬官與控馬官。脖子上被什麼人拴了電線,充作電線杆之用。


 


圖七 永熙陵巨大的石虎。



 

圖八 這便是“滹沱陵上好石羊”中的一尊。確實碩大無比,神功雕刻,稱得上十分的好了。


   


 

圖九 永熙陵客使。不知何方而來的客使。像印度人。


 


 




 

圖十 永熙陵客使。客使的樣子與中原人相似,不是漠北就是高麗來的吧。


   


 

圖十一 永熙陵客使。這尊客使顯然不是中原容貌,讓我們姑且認為是波斯人好了。


   


 


圖十二 永熙陵執劍的武官。



 

圖十三 永熙陵南門走獅,個頭確實沒有西陵獅子大。



 

圖十四 永熙陵鎮陵將軍有些特點。



 

圖十五 永熙陵西門石獅。宋代石獅十分可愛,與唐陵石獅風格略有不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