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熊家冢可能是楚惠王或楚简王的王陵


    > 正文 2012-05-03 08:07:20出处:

战国早期大致限定在公元前476年到公元前400年前后,这段时间出现三代楚王。按顺序来分,他们分别是楚惠王、楚简王、楚声王。而楚声王在位时间太短,与熊家冢的规模不符,可以排除。这样只剩下楚惠王、楚简王,所以他们两人中的一位,应该就是熊家冢的墓主. 荆州是楚文化的

   今年3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先生在熊家冢遗址博物馆现场考察时,禁不住感叹——“天下第一王陵的规模和气魄出来了!”老人称,熊家冢车马坑展示大厅竣工之时,就是荆州大遗址片区楚王陵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奠基之时!“五一”期间,建设中的熊家冢遗址博物馆迎来近3万人次游客,虽然,市民能看到的仅是建设中的熊家冢基本构架和1/3的1号车马坑,让大家深深感到无限的遗憾。但是,熊家冢的气场和潜质,仍然将大家震撼。
    同时,游客对荆州壮美的楚王陵、神秘的熊家冢仍有一些疑问。比如熊家冢曾定位是高等级贵族墓,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进步,这里到底是王陵还是贵族墓?墓主人是谁?
猜想一


熊家冢可能是王陵的十大理由

 

    熊家冢墓地规模宏大、布局独特,堪称是中国考古发掘的历代王陵中的典范。那么这里到底是贵族墓,还是王陵?“楚之王陵,陵之典范。”祁慧表示。作为荆州市文物局干部,也是考古学硕士,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祁慧认为,熊家冢是王陵有十大理由。

 

第一,荆州是楚国最强盛时期都城所在地,熊家冢地处楚国故都——古纪南城近郊,这里是高等级贵族墓地集中分布区。

理由二,熊家冢墓地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由主冢、祔冢、车马坑与附属建筑5部分组成,布局完整,尚属首见。熊家冢墓地与同时期的楚国王室相比,如河南淮阳顷襄阳墓、安徽寿县楚幽王墓等,较之他们规模更宏大、陵园布局更完整。

    理由三,熊家冢主冢封土规模大,迄今所见首屈一指。上世纪50年代,主冢直径超过100米,高近20米,现存封土堆高度为4米左右,是目前所知东周楚国贵族墓葬中等级最高的,可谓气势宏大


    理由四,主冢墓室面积巨大,其墓室开口东西长67米、南北宽70米,堪称“天下第一”。迄今为止,东周列国诸侯王墓与高等级贵族墓葬的墓室面积还没有超过熊家冢墓地主冢。
   

 理由五,熊家冢主冢椁室规格极高,是一座近正方形、带斜坡墓道的“甲”字形竖穴土坑木椁墓,椁室面积约400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帝国王棺椁中最大的。如深受楚国影响的曾侯乙墓墓 主是一国之 君,椁室为多室结构,面积为140.5平方米,约为熊家冢主冢椁室面积的1/3。
   

理由六,殉葬墓数量多级别高,布局方式中国首见。“天之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熊家冢主冢南、北侧发现总计127座殉葬墓,级别高于“将军大夫”,接近“天子”。从数量上看,熊家冢墓地虽次于秦公一号墓(殉葬166人),但是较所有诸侯王墓,唯有熊家冢墓地殉葬墓是在主冢和祔冢南北两边,排列整齐,规划有序。
   

 理由七,车马坑布局独特,车阵庞大,全国罕见。熊家冢墓地除1号车马坑外,还有西南分两排排列的,共有34座车马坑,组成一个庞大的车阵,如此阵容在目前的考古资料上尚属首见。目前,全国各地发现其他墓地的车马坑基本上都是一墓一坑。

 

   

 理由八,主冢车马坑规模,王陵第一。目前,熊家冢1号车马坑,南北长132.6米,东西宽约12米,坑内埋葬43乘车、164匹马,其中属于“天子六驾”的马车就有3乘,规模远大于秦公一号等墓地车马坑。
   

 

 

 

 

理由九,车马装饰华丽,规格一等。熊家冢车马坑内随葬的都是真车真马,还有大量的玉片串饰甲胄等。“天子玉路,以玉为饰……”目前全国各地发掘的战国车马坑,包括“秦公一号”车马坑,虽都是“诸侯大路”,却从未见到玉饰。
   

 

理由十,玉器数量多,品类全,规格高。熊家冢墓地现已发掘30余座殉葬墓,出土玉器超过1300件,种类涵盖春秋以来楚国所有的玉器品种而且制作工艺精致,还发现了直径达22厘米的大型玉璧,而大璧为天子礼天之用。特别重要的是,首次出现以玉器以组佩形式出现在殉葬墓中,表明了殉葬者和墓主身份决非一般。

 

 

 

 

猜想二
墓主非楚惠王即楚简王
   

 

 熊家冢楚墓墓主是不是楚庄王?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的。曾有一专家称,当地古方志记载和民间传言,都说熊家冢埋的是楚庄王。但此说并未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武汉大学已故教授、前省楚史学会会长石泉先生就认定春秋时楚国都城不在今荆州地,所以位处荆州近郊的熊家冢不可能是楚王墓,更不可能是楚庄王墓。

 

    熊家冢里躺的究竟是一位显赫的楚君王,还是别的什么人?

 

 


    根据发掘进展、室内整理和研究,荆州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刘德银表示,由于主冢和祔冢尚未发掘,大家只能通过对现已发掘出土的器物和葬制葬俗研究分析。
    首先分析出土器物,刘德银说,目前,所见的器物绝大部分都是来自殉葬墓,主要是玉器,也有少量的青铜器,所以玉器可成为判断年代的主要依据。这些出土的玉器中,制作年代最早的是春秋晚期,最晚不超过战国早期后段,没有发现战国中期的玉器。大部分玉器上的纹样与曾侯乙墓中的玉器纹样基本相同,而曾侯乙墓的下葬年代是公元前433年,属于战国早期中段。同时,熊家冢车马坑中出土的铜质车马器上的纹饰,也具有明显的战国早期特征。

 


    再分析殉葬墓的墓坑型制,都具有战国早期的特征。刘德银认为,殉葬墓的入葬年代为战国早期,而殉葬是为主墓而葬,所以二者入葬时间应该相同。

    主墓的入葬年代还可以通过葬俗来判断。刘德银说,熊家冢主冢南、北共发现127座殉葬墓,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规模上,在目前发掘的楚墓中都是首屈一指。而人殉制度普遍存在夏、商、周时期,通过考古发掘资料分析,楚墓中殉人现在集中在春秋时期和战国早期,战国中期殉人现象基本消失。而熊家冢如此规模的殉人现象,不可能晚于战国早期。

 


    刘德银判断,战国早期大致限定在公元前476年到公元前400年前后,这段时间出现三代楚王。按顺序来分,他们分别是楚惠王、楚简王、楚声王。而楚声王在位时间太短,与熊家冢的规模不符,可以排除。这样只剩下楚惠王、楚简王,所以他们两人中的一位,应该就是熊家冢的墓主。

 

 

猜想三
千年文物可打点滴“加固”保护
“文物保护是湿千年,干万年,不干不湿仅半年。”这是流传于考古界的一句专业俗语。那么,已完好保护了几千年的熊家冢,将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再保护几千年?这一课题能否破解?
   

 荆州文保中心土遗址技术部主任陈华说,熊家冢墓地属亚热带地区,雨水充足,是典型的南方地区潮湿环境。而荆州遗址保护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所以要搭建防护大棚,建好排水沟等方法,解决水的问题。另外,还要解决土的问题,因为墓坑土壤均为膨胀土,该土有干燥现裂缝、吸水膨胀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陈华表示:生石灰尘加固土壤是一项传统工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经过我们改进创新形成了生石灰混合联体暗墙技术,专门用于殉葬坑的加固保护,否则极易垮塌。1号车马坑的43乘车、164匹马,出土时仅剩痕迹,这说明这些文物需要加固处理。陈华介绍,技术部门采用输液打点滴的方式,将遗址加固材料缓慢均匀加入遗址内部,增加其强度,加固了车马遗迹。在此基础上,采用裂缝修复材料进行修复,从而恢复到出土时状况。对漆皮使用保湿材料处理,达到防止漆皮收缩、卷曲,增加遗址的观赏效果。通过这些技术,文保部门已完成了17座殉葬墓和大车马坑北部的43乘车共164匹马的保护。现经过多年观察,保护效果稳定,达到了保护研究、展示利用相结合的目标。这些技术,也成功地为南方地区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提供了借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