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闐白玉器-羊脂白玉器-三代玉器-春秋戰國玉器-西漢東漢玉器-唐宋玉器-明清玉器-乾隆玉器-玉器-老玉器-古玉器-紅山文化玉器-龍山文化玉器-出土玉器-拍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董玉器-古物玉器-傳世玉器-


饕餮(饕餮:ㄊㄠ ㄊㄧㄝˋ)
首 (四不像) 高古(三代夏商周)出土玉飾.


青玉(和闐玉種)


長:7.5cm  寬:5cm 厚:2cm  重:76公克




把玩近20年.才把那一點點紅.從黑色包漿玩出.




玩越久.蟲蛀沁孔漸漸浮現.




鼻尖上.有共生礦物.










 


饕餮:ㄊㄠ ㄊㄧㄝˋ

傳說中的一種凶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鐘鼎彝器多刻其頭形以為飾。


呂氏春秋˙先識覽˙先識: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


,背上鼻鈕四傍,隱起窮奇饕餮魚龍波浪之形。


所以,「饕餮」在古代是一種神話傳說中的野獸名稱,用來代指古代貪食的兇獸,取其貪婪之意。



饕餮首 (四不像)


餮(ㄊ一ㄝˋ): 形似狼,好飲食。鐘鼎彝器上多雕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由于饕餮是傳說中特別貪食的惡獸.


 



饕餮


在中國,稱作「饕餮」,是一種令人生畏之物。據說,牠確實存在。中國餐具上常常飾有饕餮這種「貪婪之獸」,以警告人們不要貪婪和放縱。作為牌樓的守護者,在中國、印度次大陸和東南亞都可以看到這個古代象徵物。


    饕餮源自《室健陀住世書》神話故事中的惡魔宿王,在濕婆慧眼發出的火焰中生成。饑腸轆轆的凶魔失去自己的獵物,只得自食自身直到剩下頭顱。濕婆對凶魔的力大無比感到歡心,將他的臉命名為「榮光之臉」,命他永遠擔當自己門檻的保護神。


    饕餮在尼泊爾稱作「切普」(尼泊爾人對金翅鳥之長兄阿盧那的稱謂),在尼泊爾尼瓦爾工匠的作品中是極為普遍的主題。饕餮吞蛇的雕塑經常裝飾在塔樓牌坊和神龕的拱頂上。根據傳說,阿盧那是金翅鳥的長兄,注定要成為一切天界眾生中最勇敢、最具品德者。由於其母毗那達心太急等不到自然分娩,因此,當他從卵中孵出時,僅有頭和雙手發育完好。另一個傳說講述文殊菩薩是如何勸說隱身的阿盧那展示其神性。當他在雲中展示其上半身時,文殊菩薩秘密地為他畫像,當阿盧那發現文殊菩薩要畫下自己的神祕形象時,他立刻再次變為無形,文殊菩薩畫下了頭和雙手。然而,文殊菩薩對其勇敢和德行印象頗深,宣佈從今以後這個吞蛇的臉要出現在神殿大門頂處。於是,阿盧那就成為加德滿都峽谷主要的保護神之一,其威懾一切邪惡之敵和龍眾的能力,與金翅鳥不相上下。


    在藏族藝術中,饕餮作為一種紋飾出現在鎧甲、頭盔、盾牌和武器上,呈現一張無下頜而凶惡的臉,不僅頭上長角,一雙手緊握插在口中的金色飾杖。上頜通常掛有單顆珠寶、一組珠寶或珠寶簾帳。有個饕餮臉的簾帳構成了一張珠寶網,常常繪於廟宇圍牆的大梁上。裝飾廟宇大柱的柱面幡上方常用拱形的饕餮臉作裝飾。從建築學的角度來看,饕餮臉在門楣、拱道和楣柱上構成了一個相同的主題,反映出牠們已融入了立體壇城宮中。此外饕餮也常做成寺廟大門上的門把或門環,並掛有白色哈達形成的垂花飾。法鈴上半部常裹有一條橫飾帶,上面有八張饕餮臉,其口中銜有珠寶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