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玉閣}教學篇 清代:頂戴花翎/頂戴羽翎
清宮有制定很嚴的長短和材料:絕不可僭越!

頂戴 編輯
頂戴指代表官階的頂珠,不同的頂珠質料和顏色代表不同品級,朝冠一品為紅寶石,二品為珊瑚,三品為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硨磲,七品為素金,八品用陰紋縷花金,九品為陽紋鏤花金,無頂珠者無官品。

翎羽 編輯
在頂珠之下有一枝兩寸長短的翎管,多用玉、翠、琺瑯或花瓷製成,用以安插翎羽(滿語:ᡶᡠᠩᡤᠠᠯᠠ,轉寫:funggala)。翎羽又分花翎和藍翎兩種。花翎是帶有「目暈」的孔雀翎,「目暈」又稱為「眼」,在翎的尾端,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分,翎眼越多說明功勛越高。

順治十八年(1661年)的《大清會典》曾對花翎作出規定,即親王、郡王、貝勒以及宗室等一律不許戴花翎,貝子以下可以戴,但有例外如順承郡王泰斐英阿,由傅恆代奏:「某王年幼,欲戴之以為美觀。」,乾隆皇帝允之,並賜皇次孫今封定王者三眼翎,曰:「皆朕之孫輩,以為美觀可也。」由是親、郡王屢有蒙恩賜者。[4]

後制定:貝子和固倫額駙(即固倫公主的丈夫)戴三眼花翎;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駙(即和碩公主的丈夫)戴雙眼花翎;內大臣,一、二、三、四等侍衛、前鋒營和護軍營的各統領、參領(必須是滿洲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這上三旗出身)等均戴單眼花翎。

藍翎為鶡羽製成,藍色,羽長而無眼,較花翎等級為低。藍翎一般都賜予六品以下、在皇宮和王府當差的侍衛官員享戴,也可以賞賜建有軍功的低級軍官。

皇帝賜給臣下花翎是非常審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賜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七人,被賜雙眼花翎的約二十餘人。
////////////////////////////////////////////

材質以中國和闐玉及翠玉為主的翎管,在清史志七十八、輿服二記戴,譗貝子朝冠…皆戴三眼孔雀翎豃。這裡所提到的孔雀花翎有三眼、雙眼、單眼之分,是皇帝賞賜官員時均得戴用。 

孔雀翎有層級之分,故賞賜也有所不同,翎端三眼者,貝子戴之;二眼者,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駙戴之;一眼者,內大臣,一、二、三、四等侍衛,前鋒、護軍各統領、參領,前鋒侍衛,諸王府長史,散騎郎,二等護衛,均得戴之;翎根並綴藍翎,為貝勒府司儀長;而親王以下二、三等護衛及前鋒、親軍、護軍校,均戴染藍翎。 

翎管就是插花翎之管子,翎管上有一孔,可固定或縫在官帽頂端,下方有一孔可接花翎,代表一種榮耀與官階,因此,其規定嚴格,不可隨意佩帶;所以戴上花翎一束,在古代,騎在馬上行進時,因整束花翎上下擺動愈顯威風。 

清朝康熙年間,提督施琅收復台灣,皇帝封提督施琅為靖海侯,子孫傳襲,但提督施琅只懇求皇帝賞賜一花翎,由此可見花翎之榮耀
////////////////////////////////////////////

翎管由各種玉石製作而成,但只有一品文武高官才能佩戴翡翠翎管,可見頂戴翡翠翎管象徵權力與富貴,是值得收藏的寶貝。

「頂戴花翎」是什麼?
清朝的禮帽,在頂珠下有翎管,質地為白玉或翡翠,用以安插翎枝,翎枝分藍翎和花翎兩種,藍翎為鶡羽所做,花翎為孔雀羽所做。
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貴;眼就是孔雀毛上的眼狀花紋。清朝官帽上的老珠子用的紅寶石、老珊瑚或藍寶石,這些在當時都是很貴重的。

而翎管因翎枝而顯貴,翎管所用材質中以翡翠、白玉、碧璽、琥珀為上乘。一品文官佩戴翡翠翎管,一品武官則佩戴白玉翎管,等級很是分明。
由於翎管是清朝官帽上的物件,且為清王朝獨有,物稀量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