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天然翡翠//天然紅藍寶石難尋//奇石//隕石 (2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春秋玉閣}相當難得稀少 天外奇石 隕石6350公克 鐵隕石 超強磁場 能量石 幸運石有福氣者收藏

image.jpeg

image.jpeg

image.jpeg

image.jpeg

image.jpeg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春秋玉閣}高擋翡翠,已經在山頂的玉件,純欣賞就好!口袋深深也不一定能擁有!{春秋玉閣}高擋翡翠,已經在山頂的玉件,純欣賞就好!口袋深深也不一定能擁有!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  

{春秋玉閣}高擋翡翠,已經在山頂的玉件,純欣賞就好!口袋深深也不一定能擁有!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秋玉閣}天外奇蹟 630公克隕石

image.jpeg

image.jpeg

image.jpeg

image.jpeg

image.jpeg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4香港蘇富比春拍 

(2014/04/30)   
 翡翠拍賣再創天價!一條來自{春秋玉閣}女人要有錢:提到2014香港蘇富比春拍 8·2億元的美國 收藏家芭芭拉.赫頓 翡翠珠鍊image  ,三度出現於拍賣場,預估成交價為港幣1億元(約台幣3.9億元),最後由卡地亞以港幣2億1,400萬元(約台幣8.3億元)落槌成交,刷新世界拍賣紀錄上翡翠首飾及卡地亞首飾的雙紀錄。

26年三度拍賣,珠鍊翻價逾10倍
 生於20世紀初的芭芭拉.赫頓一生錦衣玉食,是當時全世界最富有的女士之一,也是少數以鍾愛及收藏翡翠而聞名的西方名流;這條翡翠珠鍊是1933年她20歲結婚時,父親為她在卡地亞訂製的結婚禮物,直到21歲生日派對上她才首次公開配戴。
 此項鍊在1988年首次現身拍賣場,以200萬美元(約港幣1,560萬元、台幣6,000萬元)天價成交,成為全球最高拍賣成交價的翡翠首飾。六年後,此項鍊再於香港拍出,成交價飆升至420萬美元(約港幣3,300萬元、台幣1.26億元),增值逾一倍。
 此條傳奇珠鍊於今年再現拍賣場,引起翡翠愛好者騷動,經過激烈競拍後,最終由卡地亞奪得,成交價港幣2.14億元(約台幣8.3億元)比預估價高出一倍之多,也是本次最高價成交之珠寶拍品。

 

 

 

 

再現民國翡翠風采

 

 

 

再現民國翡翠風采
2013.蘇富比秋拍 翡翠塔珠項鍊
 
 
這串翡翠塔珠項鍊,是蘇富比台北預展寶石展出的焦點,一下展場遠遠就被翠綠的寶光吸引住,製作於民國初上海黃金時代的翡翠塔珠項鍊,是由254顆約0.6-1.0公分,色澤、水頭、種質相配的翡翠珠子配成的塔珠長鍊。每一顆珠子顏色均勻,細潤濃綠且晶瑩剔透,華麗中帶有一份典雅,修長的鍊型美的動人。載在身古典時裝上,相信一定會更出色,是一串實載有氣質,又美得動人的珠鍊。據說是藏家當年在上海以整整一棟洋房換得的,70多年來一直細意珍傳,在今年將于香港蘇富比秋拍首次曝光,特列美的紀錄分享之。

老照片的名媛黃蕙蘭,是外交家顧維鈞的妻子,她的名頭在歐美更加響亮,人們知道她是Madame Wellington Koo 或者Hui-lanKoo。她一度是時尚東方女性的代表。據說有一次Vogue 雜誌評選“最佳著裝”中國女性。在這幅老照片中,她將珠鏈與時裝做了最美的詮釋,呈現民國時期的特有美感與風采。
 
本文圖像均引自網路,若有著作權使用問題,請通知立即更刪。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 新疆 阜康隕石


已經被賣到 美國


 




是鐵鎳相嵌所形成的特殊條紋結構—「魏德曼花紋」,為其一大特徵。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是鐵鎳相嵌所形成的特殊條紋結構—「魏德曼花紋」,為其一大特徵。




 




 




 



由同位素定年研究,發現隕石的年齡在45~46億年前左右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朋友們,你知道什麼是隕石嗎?隕石是漫遊於太陽系流星體,因為受到地球重力吸引,通過大氣層時未完全燒盡,而落在地表的石頭或金屬。


如果說隕石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那麼隱藏在隕石中種種科學知識,才是真正最有價值的寶藏喔!



隕石


隕石(meteorite)是漂流在太陽系的零碎殘屑,稱為流星體,因為被地球重力捕獲,通過地球大氣層時未完全燒燼,而落在地表的石頭或金屬。


隕石又分為石隕石、鐵隕石、及石鐵隕石三種:



1.石隕石(Stony Meteorite):


含許多矽酸鹽類礦物、鐵鎳合金、其他金屬與硫化物。由於和地球的岩石質地相像,因此很難區分不同。


按照內部是否含有直徑約1mm的球狀顆粒,可區分為「球粒隕石(chondrite)」和「非球粒隕石(achondrite)」。



2.鐵隕石(Nickel-ion Meteorite):


含有85%~95%的鐵,及少量的硫、鎳、磷化合成物或是各種型態的鐵,鐵隕石密度高,外型和一般的石頭差異很大,比較容易發現,尤其是鐵鎳相嵌所形成的特殊條紋結構—「魏德曼花紋」,為其一大特徵。



3.石鐵隕石(Pallasites):


鐵鎳合金與石頭的比例含量各佔一半。矽酸岩類礦物填充於不連續的網狀或海綿狀的鎳鐵合金中,目前尚未在地球上發現類似岩石。


另外,經由同位素定年研究,發現隕石的年齡在45~46億年前左右,比地球上38億年前最老的岩石還要老。


因此測定隕石的年齡、同位素成分特性,對研究太陽系的起源有重大的意義。


圖名:石隕石
來源:NASA
說明:石隕石
圖名:球粒隕石
來源:NASA
說明:球粒隕石
圖名:非球粒隕石
來源:NASA
說明:非球粒隕石
圖名:魏德曼花紋
來源:NASA
說明:同圖名
圖名:隕石
來源:NASA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搜索






穆罕默德與麥加部族長老合力將黑石安置定位,繪於1315年[1]

黑石阿拉伯語الحجر الأسود‎,羅馬化:al-Hajar-ul-Aswad)是鑲在克爾白東南角的黑色石頭。穆斯林相信它的歷史可追溯到阿丹哈娃的年代。黑石的直徑大約有三十公分長,距離地面1.5公尺高[2]


「黑石」的中文又譯為玄石,「玄」就是黑色的意思。但這種較文言的翻譯容易讓人誤解,認為玄石就是「玄妙的石頭」,因此「黑石」是更明確的翻譯。


朝覲者在朝覲尾聲時會前往克爾白進行辭朝的活動,也就是巡遊克爾白。此時朝覲者會模仿先知穆罕默德,親吻黑石。[3]但是朝覲的人通常非常多,在擁擠的人潮中只能以手掌示意一下。[4]


目前的黑石並不是完整的一塊石頭,黑石在中世紀的時候遭到損毀而碎裂成好幾塊。目前黑石碎塊由銀框固定住,而銀框由銀製釘子加以釘牢。有些較虔誠的穆斯林主張為了保護黑石,黑石應該盡量避免讓群眾接觸到。







目錄

 




[编辑] 來源


[编辑] 伊斯蘭觀點


根據伊斯蘭傳統,黑石是在阿丹和哈娃的時代從天墜落的。當時黑石是一塊潔白的石塊,但由於人們的罪惡而漸漸變黑。 [2]黑石後來被藏在麥加附近的阿布·古貝斯山。當易卜拉欣重建克爾白時,大天使吉卜利里把藏在山裡的黑石取出交給他[5]


穆罕默德在黑石上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602年,他還尚未成為先知,那時他參與了克爾白的重建。克爾白整修的時候黑石被暫時移出。根據伊本·易斯哈格的著作《真主使者的一生》,穆罕默德擺平了麥加各個部族的爭吵,他們在爭誰才有資格安放黑石。穆罕默德的解決辦法是,他讓所有部族的長老將黑石放置在斗蓬上,然後穆罕默德本人用他的雙手把黑石安置好。[6][1][7]


[编辑] 其他觀點


對黑石的崇敬很顯然地在伊斯蘭教創立前就存在了。閃族文化有一種習俗,人們以非比尋常的石頭標記宗教崇拜的場所,這種現象在希伯來聖經以及古蘭經都有提及。[5]


古魯伯(Grunebaum)在其《古典伊斯蘭》(Classical Islam)一書中指出,克爾白在前伊斯蘭時期就已經是一個朝聖的聖地,是當時唯一以石材建造的至聖所,但也有其他的文獻指出整個阿拉伯半島也曾經存在過像克爾白一樣的構造物。阿拉伯半島南部城市蓋曼(Ghaiman)崇拜一種紅色的石頭,把它當作神靈。而在阿巴拉特(al-Abalat,麥加南部,靠近塔巴拉(Tabala))的克爾白裡則供奉著白色的石頭。古魯伯指出,當時人們的宗教崇拜和奇石、山嶽、怪樹很有關係。[8]


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早期的歐洲旅行家喬裝成朝覲的穆斯林,親身接觸了黑石。他們是首先詳述黑石的真實外觀的。瑞士旅行家伯克哈特(Johann Ludwig Burckhardt)於1815年混入朝覲隊伍而進入麥加,後來在他的《遨遊阿拉伯》一書中記載了對黑石的詳細描述:







黑石是一塊呈不規則狀的橢圓形石頭,直徑約有七英吋,岩石表面有波浪狀。另外還有數塊形狀大小各異的碎石,由少許的黏著劑黏接在一起,看起來頗為平順。黑石看起來好像曾經遭到強大的外力衝擊而碎裂,但後來又被黏接起來。我很難精確地敘述黑石的樣子。這塊石頭由於經歷數百萬人的觸摸與親吻而有損毀。對我來說黑石似乎是一塊熔岩,摻雜著又白又黃的雜質。目前黑石的顏色呈現極深的棕紅色,接近黑色。黑石的四周應該是由瀝青與碎石之類的混合而成的黏著劑固定住的,但顏色呈現棕色。黏著劑能夠把黑石碎塊固定住,以免飛散。這種黏著劑大約有二或三英吋寬,比黑石稍微突出一些。黑石與黏著劑都由外層的銀製金屬固定住,下寬上窄。銀框的兩側明顯鼓起,看起來好像黑石的剩餘部份都藏在裡面。銀框的下半部由銀製的釘子釘牢。

英國人伯頓(Richard Francis Burton)則於1853年參訪克爾白,他說:







黑石的顏色應該是黑色,看起來有金屬的色澤。黑石的中心大約比外圍的金屬框還要低約二英吋。黑石的四周由紅棕色的黏著劑固定住,黏著劑幾乎與黑石一樣高,但漸漸往黑石中心的方向陷入。外圍的金屬框是由黃金或銀打造的圓框。我發現金屬框的寬度大約有一扠寬又三個指頭那麼寬。[9]


關於黑石屬於哪一類礦物有各種說法,如玄武岩熔岩瑪瑙、天然的玻璃等,或者是最常見的說法,是一塊隕石。根據一位編年史家的說法,黑石能夠漂浮在水上。如果這個描述是真的,那麼黑石自然就不會是瑪瑙、玄武岩熔岩或是隕石,雖然玻璃或浮石也有漂浮在水上的特性。[10]


也有人說黑石是大約6,000年前墜落的隕石所衝擊出來的玻璃結晶,當時掉落在魯卜哈利沙漠城市吾巴爾。這個城鎮大約在麥加以東1,000公里處。吾巴爾的隕石坑群有著二氧化矽結晶,那是由於隕石本身的鎳鐵合金因撞擊所產生的高熱所形成的(大部分的隕石在撞擊地表時早已破壞殆盡)。有些玻璃結晶是閃耀的黑色玻璃,內部結構是白色或黃色的,而且佈滿著因氣體而形成的小洞。由於內部佈滿著小洞,使得這些玻璃結晶能夠漂浮在水上。雖然科學家直到1932年才發現吾巴爾隕石坑群,這些隕石坑靠近阿曼的一條駱駝商隊。當時當地人應該就已經知道它們的存在。在阿拉伯古詩裡,吾巴爾盛極一時的大城,由於國王的荒淫無道而遭受天火毀滅。


[编辑] 相關儀式


朝覲者在巡遊克爾白七次的時候,每一次要親吻黑石一下,這是模仿先知穆罕默德的作法。第二任哈里發奧馬爾一世(580-644)在親吻黑石的時候當眾說:「無疑地,我知道你只是一塊石頭,既不能傷人,也不能降福於人。若不是因為穆罕默德親吻你,我必定不親吻你。」[11]許多穆斯林仿傚奧馬爾的作法,他們出於信賴穆罕默德而對黑石有幾番敬意,但並不因此信仰黑石。對現代的朝覲者來說,由於人潮過於擁擠而僅僅以手掌對黑石示意之。有些穆斯林表示黑石應該被視為巡遊克爾白的起點標記。[12]


某些穆斯林也接受鐵密濟聖訓對黑石的記載,認為黑石在復活日的時候會開口為曾經親吻它的人作見證:



「伊本·阿拔斯說:真主的使者談到黑石:『以真主起誓,真主在復生日的那天會讓黑石長出眼睛和舌頭,那時黑石既能看也能言,為那些曾經懷著敬意撫摸它的人作見證。』」[13]

黑石除了宗教儀式的功能,其顏色還象徵著為真主而秉持著公正與貧窮的美德,同時還象徵著為親近真主而達到忘我的境界。[5]


[编辑] 損毀


黑石早已碎裂成七至十五塊,目前由銀框固定住。[10]事實上,黑石在不同時代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損毀。683年葉齊德一世圍攻麥加,其軍隊發射帶火的箭,使克爾白起火,以致於黑石裂成三大塊以及數塊較小的碎塊。據伊斯蘭史學家祖外尼的說法,黑石在951年的時候物歸原主。當時歸還的方式神秘兮兮、令人不解。黑石被棄置在庫法主麻清真寺,用一個布袋包著,布袋上面還寫著:「我們奉命劫走,現在奉命歸還」。黑石在被劫走與歸還的過程中受到進一步的損毀,碎裂成七大塊。[5]


[编辑] 參見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千年佛像「鋼鐵人」天外飛石打造



自由時報 – 2012年9月28日 上午4:23






西藏之寶 74年前納粹奪走


〔編譯陳維真/綜合報導〕歐洲科學家證實,一九三八年遭到納粹黨衛軍掠奪的西藏千年佛像「鋼鐵人」是由隕石雕刻而成。


這尊佛像約二十四公分高,重達十.六公斤,是佛教的北方守護神「多聞天王(Vaisravana)」,一九三八年在西藏被納粹遠征隊發現後帶回德國,情節宛如印第安納瓊斯電影。由於佛像的鐵含量高,所以被稱為「鋼鐵人」。納粹當時為了尋找亞利安人的起源踏遍西藏,目的是要證實亞利安人優於其他人種。


隕石所刻成 鐵含量超高


德國與奧地利的科學家以化學分析發現佛像是由隕石雕刻而成,屬於罕見的鎳鐵隕石(ataxite),含有大量鐵鎳合金。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的研究學者畢希納表示,佛像是由鐵隕石的一部分刻成,這顆隕石在一萬五千年前墜落蒙古與西伯利亞邊境。雖然該隕石第一片碎片是在一九一三年被淘金人發現,但是學者認為,該隕石應是數個世紀前就被發現。該研究發表於期刊「隕星學與行星科學(Meteoritics and Planetary Science)」。


佛像雕刻的時間無法確定,但科學家認為其風格融合了佛教和西藏十一世紀時的苯教,可能是因為佛像胸前有個類似納粹十字的佛像標誌卍,引起納粹遠征隊的興趣,所以才被帶走。佛像送到慕尼黑後,就成為私人收藏,一直到二○○九年拍賣售出後才開放研究。畢希納表示:「鋼鐵人佛像是目前唯一由隕石雕刻出的人像,因此價值難以估算。以來源來看價值可能達到兩萬美元。不過,如果雕像真如我們估算有千年歷史,就是個無價之寶了。」


古代文明常把隕石當作崇拜對象,無論是格陵蘭的伊努特人或澳洲的原住民都是如此。即使到了現在,全球最大朝聖地麥加的黑石據信也是隕石。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顆鎳鐵{隕石}有夠奇怪 一邊可吸引磁鐵 另一邊確一點都不吸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俄鑽石礦脈曝光! 足供全球3千年




作者: 編譯李京倫╱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9月19日 上午3:39






俄羅斯在西伯利亞東部一座有3500萬年歷史的隕石坑發現巨大鑽石礦脈,科學家估計蘊含「好幾兆克拉」的原鑽,超過全球目前已知存量總和的10倍,可供全世界使用3000年。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其實克里姆林宮早在1970年代就知道這裡有驚人的鑽石礦藏,只是決定守口如瓶,而且不開採,因為當時克宮已從西伯利亞東部另一處密爾尼鑽石礦脈賺到巨大的利益,密爾尼礦區11年前因產量減少與安全因素而關閉。



俄國政府近日終於允許隕石坑附近的「諾佛西比斯克地質學暨礦物學研究所」將秘密公諸於世,於是這間研究所便在上周末開記者會發布消息。



俄國國家通訊社報導,這座「波皮蓋隕石坑」(Popigai Astroblem)直徑約100公里,內含原鑽「硬度是一般鑽石的兩倍」,粗糙而且晶粒大,非常適合用在工業或科學研究上。



諾佛西比斯克研究所所長波西藍科說,這些原鑽是由類似隕石的物體撞擊礦床而形成,全新的鑽石礦脈足以「顛覆」目前的鑽石市場。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隕石 (天鐵---西藏) 這顆 跟其他三顆外皮不同.


但都有含鐵礦.可被磁鐵吸引.


 




卻無進入{大氣層}高溫燃燒的氣化孔



 


隕石 (天鐵---西藏)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隕石 (天鐵---西藏) 右下 跟其他三顆外皮不同.


但都有含鐵礦.可被磁鐵吸引.


 
















隕石 (天鐵---西藏)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隕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鐵隕石


隕石是起源於外太空,撞擊到地球表面後殘存的天然物體。當它還在太空時稱為流星體,當他進入大氣層時,撞擊壓力使這個物體被加熱和放射出光線,於是成為火球,也就是所謂的流星火球這個名詞顯示這是來自地球之外並與地球碰撞的一個物體,或是極端明亮,類似火球這樣的流星最終將撞擊到地球的表面。


更通俗的說,隕石是來自太空中任何地方,落在表面上的自然天體月球[1][2]火星[3]上也發現到了隕石。


隕石因為撞擊或經過大氣層時發光成為流星時被觀測到而被尋獲的稱為墬落隕石,所有其它的隕石都稱為發現隕石。截至2010年2月,全世界收藏的墬落隕石標本大約有1,086顆;相對的,被認定的發現隕石則有38,660顆[4]


隕石在傳統上被分為三大類:石隕石是岩石,主要的成分是矽酸鹽礦物鐵隕石有很大部分的成分是鐵-鎳;石鐵隕石則包含大量的金屬及岩石的成分。現代的分類法則依據隕石的結構、化學和同位素的組成和礦物來分組,詳見隕石分類







目錄

 [隐藏


[编辑] 命名


隕石迄今都以找到的地方來命名[5],通常使用鄰近的城市或地理特徵的名稱。如果在一個地區發現了許多的隕石,則在名稱之後會跟隨著數字(例如,ALH 84001)。有些隕石會有非正式的暱稱:阿拉巴馬州夕拉科加隕石有時被稱為霍奇斯隕石,因為它擊中了安妮·霍奇斯這名女子;迪亞布洛峽谷隕石形成的巴林傑隕石坑有一打以上的別名。但是,經由隕石協會公布官方命名的唯一名稱,是科學家、目錄以及大多數的收藏家最常使用的名稱。


[编辑] 墮落現象



參見:進入大氣層




在1868年墬落在威斯康辛的隕石(全圖).

大多數流星體都在穿越大氣層時瓦解,但是,估計每年仍有500顆左右,小至彈珠大至籃球的隕石落在地面上;而其中只有5或6顆能被科學家尋獲。少數隕石大到足以產生隕石坑,相反的,它們到達表面時都已經達到終端速度,絕大部分只能造成一個小坑。即使如此,隕石的墬落仍會對財產、牲畜和人員造成傷害。





Campo del Cielo隕石上有個天然的洞。

非常大的隕石可能在撞擊到地面時仍保有它們在宇宙中的大部分速度(能量),留下以超高速造成的撞擊坑。坑洞的類型與尺寸、成分、碎片和撞擊時的角度都有關係。這種撞擊的力量有著巨大的破壞潛力[6][7]。在地球上最常見的超高速撞擊坑事件都是鐵隕石造成的,因為它們最容易穿越大氣層。例如,巴林傑隕石坑奧德薩隕石坑瓦巴坑狼溪隕石坑;都與鐵隕石有關。相反的,即使相對來說很大的岩石或冰的物體,像是彗星小行星,有數百噸的重量,都會在大氣層內被銷毀,而不能造成隕石坑[8]。雖然這種銷毀的事件是很罕見的,但是它們還是會造成相當大的撞擊事件,著名的通古斯事件可能就是這樣造成的。非常大的岩石體,直徑數百公尺或者更大,重量數以千萬噸計或者更大,可以抵達地球表面造成隕石坑,但非常罕見。通常,這種能量非常高的撞擊事件會造成全面的損壞,並且沒有隕石殘留下來。(第一個被發現與石隕石有關聯的隕石坑,是2006年五月提出報告的南非的摩洛袞隕石坑[9])。


有些現象,通常是流星體太小,會使得墬落的流星體不能產生超高速的隕石坑[10]有些流星體在通過地球大氣層時非常的明亮,就會產生火球,光度甚至足以和太陽抗衡,但是大部分都是比較暗淡,若出現在白天就不會受到人們的注意。流星有著各種不同的顏色,曾經被報告的顏色包括黃色、綠色和紅色。當產生碎裂時,也會出現閃光和噴發的現象。在隕石墬落時,經常會聽到爆炸聲和風聲,這些是由主要的碎片產生衝擊波造成音爆引起的事件。這些聲音可以在廣大的區域內聽到,甚至廣達數千平方公里。有時也會聽到吹口哨聲和噝聲,但瞭解的還不多。伴隨著火球,有時會有不常見的塵埃尾出現,並在天空中停留一段時間。


進入大氣層的過程中,流星體會被加熱,它們的表面會被熔化,經歷燒蝕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它們可以被塑造成各種的形狀,經常會在表面形成像拇指捺壓的痕跡,稱為氣印。如果流星體固定朝向一個方向,氣印便會消失,它們可能發展成錐狀的鼻錐或熱遮罩的形狀。當它們被減速,熔融的表面最後會凝固形成一層融合殼。在大多數的隕石,這一層是黑色的(一些無球粒隕石,熔解過的殼可能會有非常淡的顏色)。在石隕石,最深的熱影響層只有幾毫米;在鐵隕石,有著良好的熱傳導性,受到影響的金屬結構可能會深入表面下一公分。有些隕石報告指出,當隕石接觸到地面時是溫的,而不是熱的。但是報告間的差別很大,也有一些隕石的報告指出接觸到的墬落隕石是炙熱的[11][12],而也有報告指出表面有結霜的現象[13]


出現在大氣層中的流星體有時會碎裂成成隕石雨,數量的範圍從幾顆到上千顆都有。隕石雨散布的區域稱為散布場。散布場的形狀通常都是橢圓,並且長軸平行於流星體飛行的方向。在多數的情況下,隕石雨中最大的隕石都是在散布場中最遠的位置上被找到。


[编辑] 隕石的類型





1971年10月5日17:00墬落於巴西聖保羅州Marília的Marília隕石,類型為球粒隕石H4。

絕大部分的隕石都是石隕石,可以分為球粒隕石無球粒隕石兩大類,只有6%的隕石是鐵隕石或混雜著岩石和金屬的石鐵隕石。現代的隕石分類頗為複雜,可以回顧Krot等人的論文(2007年)[14],總結了現代隕石的分類法。


墬落在地球上的隕石有86%是球粒隕石[4][15][16],它們因為含有圓形的小顆粒而得名。這些顆粒,或隕石球粒,的主要成分是在太空中自由漂浮時被熔化過的矽酸鹽礦物。有些類型的球粒隕石也包含少量的有機物質,包括胺基酸太陽系粒子。球粒隕石通常有45.5億歲的年齡,被認為是小行星帶中未能結合成大天體的物質。像彗星一樣,球粒的小行星是太陽系中最早和最原始的質點。球粒隕石常被稱為行星構造的建材


掉落在地球上的隕石有8%是無球粒隕石(意味著它們不包含球粒),其中一些類似於地球上的鎂鐵質火成岩。大多數的無球粒隕石也是古老的熔岩,並且被認為是小行星地殼的材料。無球粒隕石的一個大家族(HED隕石)可能源自灶神星,其他的則衍生自不同的小行星。有兩個無球粒隕石的小族群是很特別的,它們太年輕而不像是來自小行星帶。其中一族來自月球,它們與阿波羅計畫月球計畫帶回的月球岩石相似;另外一族幾乎可以肯定是來自火星,並且是人類發現來自其他行星的唯一物質。


大約5%的墬落隕石是鐵合金共生的鐵隕石,像是錐紋石白沸石。大多數鐵隕石被認為來自多個曾經被熔解的小行星核心。如同在地球,高密度的金屬從矽酸鹽物質中分離出來,並沉澱至小行星的中心,形成核心。這顆小行星凝固之後,它與另一顆小行星相撞而碎裂。由於蒐集到的鐵隕石比例偏低,像是發現極大部分隕石的在南極,有可能鐵隕石實際墬落的百分比會低於5%。


石鐵隕石構成剩餘的1%,他們是鐵鎳金屬和矽酸鹽礦物的混合物。橄欖隕鐵是其中的一種,被認為是從有鐵核心的鐵核邊界被撞擊產生的隕石,另一種石鐵隕石是中隕鐵


雷公墨(英文的字源來自希臘的tektos,熔)本身不是隕石,但是自然界很稀罕的玻璃物體,大小只有數公分,大多數的科學家都認為是因為大隕石撞擊地球表面而產生的。有些研究人員認為雷公石源自於月球火山噴發的熔岩,但是這種理論在過去的數十年已經失去了許多的支持者。


[编辑] 隕石的再發現


[编辑] 墬落隕石





1938年的墬落隕石:貝內爾隕石,墬落在伊利諾州貝內爾時,擊中一輛汽車的座墊和消聲器。

大多數墬落隕石都是因為肉眼觀察到火流星,或是在地面上確實發現隕石撞擊坑,甚至是兩者都有。因此,儘管隕石撞擊在地球上各處的機率實際上應該是都相等的,但是經過驗證的墬落隕石傾向於集中在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像是歐洲、日本和印度北部


少數的墬落隕石被自動觀測的攝影機觀測到,並經過計算墬落點的位置而尋獲。第一顆這樣找到的隕石是1959年墬落在捷克斯洛伐克(現在的捷克共和國)的普利布蘭(Příbram)隕石 [17]。在這個事件中,有兩架攝影機捕捉到這顆隕石還是火球時的影像。這兩個影像被用來確定墬落在地上的位置,更有意義的是,這是第一次準確的計算出軌道來找到隕石。


隨著普利布蘭隕石的墬落,許多國家的研究都瞄準墬落隕石,建立起自動觀測的程式。其中一個稱為"草園網路"的系統,是由史密松寧天文物理天文台從1963至1975年間在美國中西部運作的。這個計畫也觀測到隕石的下墬,「失落城市」球粒隕石,就是由這個計畫計算出軌道而尋獲的[18]。量一個加拿大的計畫,隕時觀察和發現計畫,在1971至1985年間執行,它也在1977年發現單獨一顆的「Innisfree」隕石[19]。最後,由發現普利布蘭隕石的原始捷克計畫衍生出的歐洲火球網路的觀測,也在2002年計算出軌道和發現「新天鵝堡」隕石[20]


[编辑] 發現隕石


直到20世紀,被發現的隕石只有數百顆,而其中80%是很容易和在地的研石區分出來的鐵隕石和石鐵隕石。到今天,每年報告被找到的石隕石仍都被認為是意外尋獲的。原因是包括哈威·H.·尼寧格的蒐集,在世界各地發現的隕石已經超過30,000顆以上,顯示隕石在地球表面各地的分布遠比過去認為的更為遼闊。


[编辑] 美國的大平原


尼寧格的策略是在美國的大平原上搜尋隕石,因為廣大的耕種平原上的土壤中只有少量的岩石。在1920年代晚期至1950年代,它在這些地區旅行和教導當地人有關隕石的外觀,和如果它們認為發現了一顆隕石該如何處理,例如,在清理某個場地的過程中。結果新發現了200多顆的隕石,而大部分都是石隕石[21]


在1960年代的末期,在大平原中的新墨西哥州羅斯福鄉村被發現是尋找隕石的好場所。在1967年發現了幾顆隕石之後,在宣傳之下,隨後的幾年中新發現了100多顆的隕石標本,而且許多都是由伊萬威爾遜獨自一人發現的。總計,從1967年起在這個地區發現的隕石約有140顆。在發現的地區,是表面被淺而鬆的土壤覆蓋的硬質岩層。在黑色風暴事件的年代,鬆的土壤被吹離,留下的任何岩石和隕石就浮現在表面[22]


[编辑] 南極洲





在南極洲發現,被認為有生命型式的隕石碎片,ALH84001的結構。

在1921年至1964年間,在南極只有少量數的隕石被發現。在1969年,第10次的日本南極研究探險隊在靠近大和山的一片藍色冰原上發現了9顆隕石。由於這次的發現,認為冰層的運動可能會使隕石集中到某些地區。在1973年。右在相同的地區發現了一打的隕石之後,一支日本的探險隊專程前穩該地搜尋隕石,它們發現了將近700顆的隕石。


緊接著,美國在南極大陸另一側的傳聖塔提克山脈展開自己在南極洲尋找隕石的計畫:南極隕石搜索計畫。歐洲的團隊也在1980年代後期開始稱為"EUROMET"的計畫,由義大利繼續進行Nazionale di Ricerche計畫,在南極有系統的搜尋隕石。


中國的南極探險自2000年起成功的搜尋隕石;韓國自2007年開始蒐集隕石的計畫(KOREAMET),也已經找到了幾顆隕石[23]。自1974年以來,所有的這些探險總計蒐集到的隕石標本已經有23,000顆完成分類,並且還有更多尚未完成分類的。更多詳細的資料,可以參考哈崴(2003)的文章[24]


[编辑] 澳洲


就在冰凍的南極沙漠發現大量隕石的同時,蒐集者發現在高溫的澳洲沙漠也能找到許多的隕石。在南澳西澳納拉伯地區已經找到了數打的隕石。從1971年迄今,有系統的搜尋已經找到超過500顆的隕石[25],其中大約300顆有明顯的特徵。在這些地區能夠發現隕石,是因為這兒是缺乏特徵、平坦的石灰岩平原地形,相對的在數萬年中,表面的風化沉積也較少,使得隕石沒有被埋葬或是破壞。表面暗黑的隕石與石灰岩卵石和岩石有很大的差異,在外觀上很容易分辨出來。


[编辑] 撒哈拉和商業的崛起


在1986-87年,一組在利比亞東南方約100公里的多羅沙漠安裝探勘石油地震站網的德國團隊,在平原上發現了65顆隕石。數年後,一位沙漠愛好者看見科學家在南極發現隕石的照片,認為他在北非看見相似的事件。在1989年,他在利比亞和阿爾及利亞的幾處不同的地點找到了近百顆的隕石。之後的數年內,他與其他的人陸續發現了400多顆的隕石。發現隕石的地點都是沙漠石漠等荒漠的不毛之地:平坦、沒有特徵的地區,只有卵石和少量的沙礫[26]。深色的隕石在這些地方很容易被發現,而因為這些地方的乾燥,它們也被保存得很完好。在Dal al Gani隕石農場的情況是:有良好的地質,包括基底岩石(粘土、白雲石石灰石)的組成,和未被侵蝕的石英[27]


雖然隕石愛好者收集與出售的商業行為已經持續了數十年,但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早期,在撒哈拉發現的隕石,多數都被博物館和類似的機構購買和保存,以供科學的研究或展覽之用。突然有大量的隕石可以利用,並且相對也很方便的找到(特別是與南極比較),導致商業性的隕石蒐集顯著的提高,這種活動在1997年於利比亞發現來自月球和火星的隕石之後更為活躍。在1990年代的後期,私人的隕石蒐集探勘隊已經出現在撒哈拉沙漠。以這種方法找到的隕石標本雖然還會被收集做為研究之用,但大部份的都被賣給私人的收藏者收藏。這些探險隊在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發現,經描述狀況良好的隕石總數已經超過了2000顆。


有關隕石交易的利益增長在撒哈拉國家間透過語詞傳播,隕石市場開始存在,特別是在摩洛哥,遊牧民族和當地人拿著在沙漠找到的隕石兜售。數以千計的隕石透過這種方法散佈出去,這些隕石絕大部分都缺乏在何時、何地,以及如何找到的資訊,他們通通稱為西北非隕石。


[编辑] 阿拉伯半島


在1999年,隕石獵人在阿曼南部和中部的沙漠也收集到許多隕石的標本。在阿曼地區的多法Al Wusta礫石平原,Rub' al Khali以南的沙質沙漠,迄2009年中已經發現了5,000顆的隕石。其中還包括了大量的月球隕石和來自火星的火星的隕石,使得阿曼成為科學家和收藏家特別重視的一個地區。早期在阿曼的探測,主要是通過隕石的經銷商,但是由阿曼和歐洲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小組,現在也在搜尋隕石標本。


目前在阿曼發現的隕石受到國際法的保護禁止私人收藏,但是隕石獵人不顧這些禁令繼續道取這些被視為國際財富的隕石。 這項新法律惹出小小的國際事件,當要確實執行這一條法律和公告周知,因為長期以來受到監視的隕石獵人主要來自俄羅斯,但是他們的夥伴有來自美國,還有一些其他的歐洲國家。


麥加克爾白卡巴聖殿牆上的黑石長期以被歷史學家被認為是一塊隕石,但是在科學文獻上只有極少的資料[28]


[编辑] 美國西南部





2006年在加州巴斯托正北方發現的石隕石(H5)。

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業餘的隕石獵人開始在西南美國的乾旱地區搜尋。迄今可能已經有上上千顆的隕石在莫哈維沙漠(Mojave)、索諾蘭沙漠(Sonoran)、大盆地奇華胡安沙漠中乾涸的湖床(乾鹽湖)上被發現。重大的發現包括高級谷的104 Acapulcoite,這種隕石在美國境內只發現了兩顆[29][30];以及藍鷹隕石,在美洲境內找到的第一顆魯木路提型球粒隕石[31]。最重要的發現或許是在洛杉磯找到的火星隕石,是在莫哈維沙漠中的某處尋獲的,發現者Robert Verish只是為了辨識多年來在他家後院中的岩石[32]。在西南美國發現的一些隕石尚未正式提交給隕石命名委員會,很多玩家怕會被聯邦政府充公,而很不明智的不願公開發現地點的座標[33]。 有幾顆被發現的隕石目前在洛杉磯葛利芬天文台展示中。


[编辑] 歷史上的隕石


[编辑] 分類


全世界收集到的隕石約有3萬多塊,隕石根據所含金屬含量高低不同,可以分為:



隕石有大有小,最小的可能因燃燒變成微塵。大型隕石撞擊到地表會留下撞擊的痕跡,稱隕石坑。1976年3月8日呈雨狀隕落在吉林市區的隕石總重量達2700公斤,其中最大的1號隕石重1770公斤,體積為117×93×84立方厘米。從而吉林隕石成為「世界隕石之最」[34]吉林隕石雨降落時,沒有造成一人一畜一物的傷害,實屬世界隕石雨降落歷史中所罕見。2005年1月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火星越野車機遇號火星中央平原首次發現了地球以外天體上的隕石。 行星闖入大氣層後由於經受高溫高壓,會產生炸裂;熔點較低的鐵之類物質會被熔融分離成另一類隕石,所以主體隕石大都帶有熔殼,跌落到地面大多成球狀的或是扁圓的並通常帶有解體口,這類隕石較為普遍。


現在所發現的隕石上的組成都是由一致的地球上的元素組成的。在一些隕石當中曾發現有,還在一些隕石當中發現了構成生命物質基本成分之一的胺基酸,因此有一種假說認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來自宇宙,是隕石把生命帶來地球。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蘇州 博物館藏 玉器  翡翠 巧雕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故宮博物院 院藏原來還有未展出的{翠玉白菜}(另兩顆).


不知是否是老佛爺{慈禧太后}被盜墓流入軍閥手中的嗎?


還有下落不明ㄉ{翠玉西瓜}今在何處???


商業週刊:


http://blog.xuite.net/n8964.n640/24/14367790


有詳細提及..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京 雨花石 像似臺灣





南京 雨花石 點點雨花





 


南京 雨花石 像玫瑰





南京 雨花石 瑪瑙雨花石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緬甸玉鐲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酸洗.染色與充膠


天然翡翠難尋


翡翠ㄉ利潤.技術作法.更勝古玉


圖2是清朝皇室御用天然翡翠價格2600~3000千萬元




翡翠屬輝石類,單斜晶系、完全解理。主要組成物為矽酸(NaAlSi2O6,寶石礦中含有超過50%以上的矽酸鋁鈉才被視為翡翠),出產於高溫低壓下生成的變質岩層中。往往伴生在藍閃石、白雲母、硬柱石(二水鈣長石)、霰石和石英。莫氏硬度在6.5—7之間,比重在3.25—3.35之間。



質量和價值


翡翠器件的價值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評判:



  • 顏色,即所謂正、陽、濃、和。
  • 質地,又稱粗細。
  • 透明度,俗稱「水頭」
  • 雕工,即雕刻工藝水準
  • 重量,即翡翠的大小。

翡翠製品的價格一般不受年代久遠的影響,這一點與軟玉有所不同。但是,清朝雕刻的翡翠,要比新翡翠更具有價值。



自從1998 年緬甸政府開放重型機具開挖翡翠以來,1998-2006這短短7-8年間翡翠開採數量是過去300年間開採總合,一年平均翻空翡翠礦山三遍以上卻開挖不到一顆相當優質老坑玻璃種A貨翡翠.綠色 翡翠致色元素為地表中極為罕見鉻元素,但是通常鉻元素含量越多翡翠中的含水量(透明度)越差,因此翡翠要求有色有種是何等罕有珍貴一件事


分光鏡是辨別染色和天然綠色玉器的關鍵工具


 


 先了解 翡翠.如何酸洗.染色.充膠



選料.

合適於B貨處理的翡翠原料是


A.含有次生色,結構較為鬆散,晶粒較為粗大,質地較為低劣的翡翠品種.如有明顯黃褐色`黑灰次生色,並嚴重影響綠色表現的翡翠品種.


B.質地粗劣不透明的翡翠品種,如八三玉等.(多為白色或淺色,中粗粒結構,有一定孔隙度)


不選:質地緻密,含黑癬的翡翠品種一般不適於處理,因黑癬是角閃類礦物,不易被酸堿溶蝕;透明度好,無明顯髒色的翡翠也不用作B貨處理,因這種類型的翡翠不易被強酸或強鹼漂白,質地好`顏色尚好的翡翠,不處理的價值高於處理後的價值.


 





酸洗漂白


酸洗漂白是製作B貨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用各種酸(如鹽酸`硝酸`硫酸`磷酸等)浸泡選好的原料,一般要泡3~4,並加熱以加快漂白的過程,加熱以不超過溶液的沸點為准.酸洗的目的是除去黃褐色和灰黑色.


使用的是濃度75%的硝酸溶液.使用蜂窩煤爐持續加熱,並維持八九十度.3~5天為一個週期.



 



翡翠原料,雖然除去了氧化物類的雜質,但是孔隙度還不夠大,不利於樹脂膠的充填,為此把酸洗漂白過的原料清洗後再用堿水溶液(燒鹼NaOH溶液)加溫浸泡,堿水對矽酸鹽的腐蝕作用,可起到增大孔隙的效果.(亦有先堿洗後酸洗)


使用99%的燒鹼NaOH溶液(天工牌),勾兌比例為1份堿+10份水.維持100來度.3~5天為一個週期.


更換溶液中間需用熱開水沖洗2, 酸洗與堿洗不斷交替,一直持續40~60天完成.





染色: 



將經過酸洗堿洗後的翡翠,洗淨乾燥,然後上色.可以用浸泡到染料溶液中的方法,也可用毛筆塗色的辦法,並且可以在所需要地方塗色,也可以在手鐲上塗成色帶,也可以塗上多種不同的顏色.也可以在淺綠的翡翠上加色使之更為明顯.




充膠:


充膠是製作B貨翡翠必然的一個環節,因為經過酸洗漂白及堿洗增隙之後,翡翠的裂隙和孔隙增多,緻密度下降,機械力的能力下降,透明度變差,必須用樹脂膠進行固結以增加強度和透明度.



用的樹脂膠的種類有聚苯乙烯類樹脂,鄰苯二甲酸類樹脂和苯氧樹脂等.要求樹脂為無色透明,流動性好.固結後有較大的強度.



烘烤的溫度不可過高,過熱會使樹脂膠老化發黃.也不可烘烤不足,否則膠固結不徹底,硬度及脆性不夠,影響以後的切磨.


烘乾後就可與A貨手鐲一樣送去打磨拋光了


天然翡翠難尋


資料來源:http://www.m-pray.com/viewthread.php?tid=4707&extra=page%3D1

第一要知道翡翠與料石的區別,它最易與翡翠混淆。料石為人工熔煉,架構鬆懈,綠色均勻,雖有特意製造的不均勻但很不自然,料石的破處是亮碴,容易損磨而失去光亮,料石體輕,有的有氣泡。翡翠是天然礦石,架構緊密,綠色大都不均勻,但很自然,有翠性無氣泡,翡翠的破處是石頭碴,硬度很大,體重。


第二要知道如何鑒定熗色翡翠。熗色翡翠放入硝酸或硫酸內,幾小時後綠色退掉。將熗色翡翠放在70~80℃的鐵器上,幾小時後綠色也會退掉。利用這兩個特點可用來區別熗色翡翠和天然翡翠。

第三要知道翡翠與綠色天然礦石的區別︰與翡翠容易混淆的天然礦石之綠色都不如翡翠的綠色鮮豔,特徵都不相同,如碧玉,大部分有黑點,黑點呈三角形。澳洲石,綠色閃藍頭,色不純。綠瑪瑙,綠色閃藍,色勻淨,但透渾。東陵石,綠色閃藍,閃灰,表面閃耀小白星。 

此外,分光鏡是辨別染色和天然綠色玉器的關鍵工具。

翡翠人工處理及鑒別方法

一、 人工處理的方法
翡翠的價值在於它的顏色與透明度。所謂“白玉無瑕”、“碧綠如滴”,實在讓人感到賞心悅目。然而天然的翡翠大多是無色,淡色,或者是顏色不夠純正,透明度差,真正顏色鮮豔而透明度高者可以說十分少見,因此非常昂貴。正因如此,長期以來人們千方百計做了各種實驗,挖空心思地試圖用人工處理的方法來改善翡翠的顏色和透明度,從而增加其商業價值。到目前為止,已有多種人工處理的方法,主要是有焗色、染色、漂色、入膠等方法。

二、 焗色
現在許多寶石都可以通過加熱處理的方法來改變寶石原來的顏色,不同寶石在加熱後顏色改變的原因是不同的,因此採用加熱的方式都不同,所需溫度條件也不一樣。
對於翡翠來講,加熱處理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獲得紅色的翡翠。中國人認為紅色寓意吉祥,對紅色翡翠頗為喜愛。但自然界中紅色的翡翠不多,尤其是純紅色的翡翠更少,多數是混有棕色及褐色,因此工匠往往用加熱處理的方法(行話焗色)來獲得較好的紅色。
焗色方法如下:
1、選擇:不是所有翡翠均可加熱變成紅色的,必須是黃色、棕色或褐色的翡翠。
2、洗淨:需將所有的油蹟污點徹底清洗乾淨。
3、放在爐中加熱:可採用一般的火爐,爐上面最好鋪一層砂,以保證加熱時溫度均勻升降,將要處理的翡翠放在砂層之上。一般加熱是在氧化條件下進行,使溫度慢慢升高,以後小心觀察翡翠顏色的轉變;加溫至一定高溫的時候翡翠會慢慢轉變顏色,當看到原來的顏色轉變為豬肝色時,開始將爐溫下降,冷卻後翡翠即會顯出紅色。當然具體的操作也要視不同翡翠種質加以調整。
4、漂淨:為了獲得較鮮豔的紅色,可以進一步將翡翠浸泡在漂白水中數小時,這樣可以使翡翠充分的氧化。

三、 如何區分天然色和人工焗色 
人們到玉器店問他們所出售的紅色翡翠是天然的還是經人工焗色的,通常會得到兩種不同的答復。一種會說:“當然是天然的,不然不會這樣紅”。一種又會說:“當然焗過啦,不焗怎麼會這樣紅”。
為什麼會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答復呢?實際上天然的紅色翡翠和焗色的紅色翡翠都是因赤鐵礦物染色所致,焗色的原因是一樣的,是其內在的褐鐵礦在加熱條件下失水而轉化為赤鐵礦使翡翠轉為紅色。不同之處是天然翡翠是在自然條件下緩慢完成這一變化,而焗色即通過人為加熱快速完成這一變化。
實際上天然和焗色的紅翡翠是很難區分的,通常我們只能靠肉眼的感覺來區分。一般天然的紅翡翠比較透明,焗色會稍差些,這是因為天然紅翡翠的變色過程是在大自然界中緩慢進行鐵染礦物有機會慢慢排列整齊;而快速的焗色則無法形成此點所致。(若差異過大,天然及人工的價格就有天壤之別了)

四、 染色
翡翠的價值主要看它的顏色而定,大多數翡翠很少有綠色,大大影響它的售價。所以人們一直想盡辦法來改進它的顏色。翡翠和瑪瑙等寶石一樣,均是多晶體的寶石,是由許多極微小細粒晶體組成的,因此人們採用一種化學處理方法,將寶石浸泡在染色劑中,讓有色溶劑慢慢浸入寶石孔隙中而使寶石致色,這就是染色。翡翠最多是被染成綠色和紫色。
染色方法如下:
1、 選擇適當的翡翠,並不是所有的翡翠都可以染色。
2、染色前先洗淨翡翠的油污。
3、將洗淨的翡翠放爐上烘乾也使翡翠稍微熱漲。
4、浸入化學染料溶液中(如氧化鉻鹽溶液),稍微加溫,加快染液浸入翡翠孔隙中。浸泡時間視翡翠種質而定,有的要浸很長時間。
整個過程的原理是讓染色劑慢慢滲入翡翠的顆粒間隙之中及其細微裂隙中,使翡翠呈色。

五、 如何鑒別染色的翡翠
有的人講,用陶氏濾色鏡去照一塊綠色的翡翠,若它轉變成紅色,就可以說明這塊翡翠是染色的,不變色就是真的顏色。這種說法是非常機械的,是人云亦云的認識。
我們知道陶氏濾色鏡是一種濾色膠片,它只允許紅光及橙色的光透過。染色翡翠所用的燃料一般是含有鉻鹽,當它濃度很高時它就會發出紅光,在陶氏濾色鏡下就呈現紅色了。但是如果染的顏色不深時,鉻鹽濃度不高,在陶氏濾色鏡下呈微紅,不易觀察。另外,天然的綠色翡翠有時也會含有少量的發出紅光的物質,所以用陶氏濾色鏡去觀察綠色翡翠要小心地去分析,它會有指示作用而不能作出結論性的判斷。
那麼翡翠的天然綠色與染的綠色到底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已經知道了染色翡翠的原因,而天然翡翠之所以有綠色、白色、紫色,是由於組成翡翠的晶粒本身是綠色、白色、紫色的。所以我們看一塊天然翡翠的顏色時,它的顏色和晶體是分不出界限的,而經染色的翡翠,它原來的晶體是沒有顏色的,經浸染而進入翡翠的染色劑是沿著晶體的粒間空隙或一些細微裂隙而滲入的,因此顏色和晶體會有明顯的分界。


圖片.來源新浪網


 




B貨 ..C貨也許應用敲擊ㄉ(B貨聲音較脆)


BUT  B 貨..和A貨..和天然翡翠 就更難應用肉眼.耳朵分別


如圖中 假如是C貨=3000~5000


假如是 B貨=8000~12000


假如是 A貨=15000~30000


假如是 天然翡翠 =50000~150000~500000




 


未完!!!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樣ㄉ長髮白石.在台灣一些遊覽聖地 也有看過.只是沒人研究如此透徹.假如沒記錯.墾丁.台東 好像都看過.


石頭上面生著千餘根白髮 揭開遼寧白髮魔石之謎


來源:中國經濟網

2005年11月11日







李振村

11月4日,一塊來自本溪高約20釐米、直徑約15釐米的石頭交到了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瑞玉教授手裏,這塊來自海洋的鵝卵石正式成為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館藏生物標本了。而能夠成為館藏標本,

源於圍繞這塊曾連續幾次在“全國文化奇石展”中獲得金獎的石頭

本身的層層謎團……


謎團1 石頭生白髮!

從質地上看,它只是一塊普通鵝卵石,但不同的是,石頭上面竟生

著千餘根白髮,而且還在長長


謎團2 白髮竟是空心的!

用火柴點燃了一根頭髮,想不到一端剛一燃燒,而另一端竟然冒出

煙來


謎團3 它不是石頭是什麼?

專家檢驗了石頭的成分,發現與海洋白珊瑚的生長特性很像,據此

推斷這塊神秘的白髮魔石不是真正的石頭,那它到底是什麼?


1.8萬買塊巴掌大鵝卵石

這塊長了頭髮的石頭是乳白色的,形狀像人的頭部,石頭只有一面

長了上千根白頭髮,頭髮長約5—10釐米,比人的頭髮還略粗一些

,沒有分叉的。

把這塊長著白髮的石頭送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是本溪人田恩宏,

56歲的他酷愛收藏石頭,遇到這塊石頭還是1987年的事。那次,田

恩宏到嶗山出差,在海邊散步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個老人,當時老

人蹲在路邊,面前擺放著一些石頭在叫賣。喜歡收藏石頭的田恩宏

湊過去一看,立刻被一塊巴掌大的橢圓形鵝卵石吸引了,那石頭上

面竟然長著和人的頭髮一樣的白髮。

“當時第一個反應就是頭髮是不是粘上去的”,田恩宏見過不少奇

形怪狀的石頭,但長毛髮的卻是第一次見到,他馬上跑到商店買了

一個高倍放大鏡回來,捧著石頭仔細地端詳起來。在放大鏡下,他

看到白髮的根部都是一些黑點,似乎不是粘上去的。於是他就開始

問價,想不到老人一張嘴就是4萬元。4萬元對於兩口子一個月工資

只有70多元的田恩宏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他只好依依不捨地離開

了。

但他心裏實在是放不下那一石頭的白髮,連續幾天他都要去老人的

攤前看看那石頭,石頭是老人在海邊撿的,老人就靠賣石頭養家糊

口。田恩宏一邊和老人聊天一邊往下侃價,最後這塊石頭以18000

元賣到了田恩宏手裏了。可是當田恩宏捧著石頭準備回家時,興奮

勁兒卻沒了,他心裏犯起了嘀咕,因為他用家裏的幾乎全部積蓄換

回了一塊石頭,雖然是長了頭髮的石頭,但也不是什麼寶物,他怕

妻子生氣。果然,回家之後夫妻倆還真為此鬧了一場矛盾。


石頭上的白髮還在長!

“剛拿回家的時候,石頭上的頭髮軟軟的還有彈性。”田恩宏的兒

媳婦回憶說,父親對這塊石頭愛不釋手,經常晚上把石頭拿出來仔

細欣賞。而她自己開始時覺得那人頭般的石頭像個怪物,有點嚇人

。但是時間長了,家裏人也都喜歡上了這塊石頭,她也總愛摸摸石

頭上長出的長髮。

“更奇怪的是頭髮居然能長長。”田恩宏回憶說,在把石頭買回家

後大約過了半年時間,石頭上柔軟的毛髮有點變硬了,而且好像還

長長了,於是他找來了尺子量,想不到原本四五十毫米的毛髮有的

長到了六七十毫米長。“石頭從買回來就一直放在木盒子裏,就連

水都沒沾過。”突然長長的頭髮,讓全家人有點手足無措了,“我

們想這石頭莫非還有生命力嗎?”

家裏人決定看看這石頭上的頭髮和人的頭髮是不是一樣的,於是田

恩宏用火柴點燃了一根頭髮,想不到石頭的毛髮一端剛一燃燒,另

一端竟然冒出煙來,原來這毛髮居然是空心的。

奇石的神秘傳出去之後,有人說它是鐘乳石,還有人說是外星生命

。這石頭也就得了個“白髮魔石”的名號。為什麼石頭上會長出頭

髮來,而且還能繼續生長呢?為了揭開石頭生發的秘密,田恩宏一

家人帶著它分別找了不少收藏界人士,諮詢過一些專家,甚至走訪

了不少科研單位,但一直都沒能找出答案來。2004年的時候,田恩

宏的兒媳婦把石頭帶到了北京大學地質係求教。


石頭是種生物?

北京大學地質係岩石專業博士生導師崔文元和古生物專家郝維成教

授對生發石進行了初步檢查,從毛髮的結構上分析,首先排除了頭

髮是人工製造的可能性。他們在石頭與毛髮之間發現了一層薄薄的

物質,接著在毛髮生長的邊緣點了一滴稀鹽酸,很快局部就出現了

發泡的現象,也就確定了那層物質是碳酸鹽,頭髮就是從這層薄薄

的物質上長出來的。

但是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礦物長毛髮的記載。於是,專家們

又對石頭的成分進行了檢驗,他們發現石頭的成分與海洋中白珊瑚

的生長特性很像,專家據此推斷,這長了頭髮的石頭極有可能是深

水中的一種生物。於是,田恩宏的兒媳婦又把石頭帶到了中科院海

洋研究所。


石頭不是植物!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王永良先生介紹說,在這個全國最大規模的海

洋生物標本館裏有七十萬種標本,但是科研人員卻沒有見過這種長

了頭髮的石頭。見過石頭之後,專家認為不大可能是植物,因為如

果是海洋植物的話,首先它應該有顏色,如果沒有顏色的話,那麼

它必定是經過淡水洗了、太陽曬了以後,才會變成白色。果然,專

家在檢查後發現,這塊石頭的色素細胞早已被破壞,毛髮已經不是

本身的顏色了。

專家們採取了放大鏡檢查、切片和脫鈣、高倍顯微鏡觀察等一系列

檢測手段,最終認定這像毛髮一樣的物質,從它底部一直到生長端

,都是一個空管子,植物並沒有這種現象。與此同時,也沒有發現

構成海洋植物的細胞結構的存在,也就排除了長頭髮的石頭是海洋

植物的推測,那麼頭髮與石頭之間的那層薄薄的物質又是什麼呢?

專家認為那是構成骨骼的稱為幾丁質或角質的物質。


石頭原來是動物!

“這應該是一種生活在潮間帶或是淺水區的海洋生物,是海洋生物

附著在石塊上後慢慢生長逐漸形成的,而不是石頭長出的頭髮。”

王永良介紹說,初步認定它是一種固著生活的高等無脊椎動物,屬

於半索動物門、羽鰓綱、頭盤蟲科、頭盤蟲屬、直管頭盤蟲亞屬。

頭盤蟲的基本構造是一根細細的管子,這個管子是蟲體分泌的,它

附著在石頭、貝殼的基質上,而在它的蟲體前面頭部有個像圓盤子

一樣的構造,所以叫頭盤蟲。“這是我國海洋生物種類的新記錄。



對於這個石頭的形成,專家是這樣解釋的,這塊石頭經淺水沖刷多

年形成卵石後,被衝到較深海洋之中,由於沒有了大的波浪沖刷,

海洋動物頭盤蟲開始附著在上面生長,這種細管狀動物以海洋中微

小生物為食,逐漸生長。

“田恩宏買到石頭的時候,可能生物體還是活著的。”這也就解釋

了石頭上的“頭髮”為什麼會長的問題,這可能是這種奇特的海洋

動物的管道裏還積存著一部分水,在有水的條件之下,它可能還繼

續生長一段時間,但是隨著水被消耗,大環境沒有了,它也就不能

夠再生長了。而生物體本身都是由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這些

物質組成的,當它脫水之後就變得乾燥,這樣就可以像木炭那樣燃

燒了。

目前,許多已經發現和報道的海洋生物物種由於人類的侵襲和生態

環境的破壞,在我國近海已經很難發現和採集到,說明了近海在人

類作用下生態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生態環境的惡化不僅僅關係到

海洋生物物種的滅絕,而且關係到人類的生存環境。

來源:遼沈晚報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