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千古風流人物 (8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見時難,別亦難,


好漢相聚,自有緣,

文逢知已,萬言少,

玉上絶品,沁五千,

時不我與,無言對,

各奔東西,盼再聚,

後會有期!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玩(和闐玉)喜愛中華玉文化的朋友是從這裏開始的!


傳承也是從這裏開始!



但我們拒絕不明不白的結束!





好不容易這裏有這麼多愛中華文化的好友!


這平台不見了!



大家少了互相研究的管道?



確實可惜!不捨!



找一個不會關門的部落格,



大家一起去!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岳飛背部是刺「精忠報國」還是「盡忠報國」??

應該是「盡忠報國」


但看看岳飛電視劇,

刺四字直寫?

在背脊中間!

而不是左右各兩字!

這有待商確!研究!研究!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詩賞析】  風波亭下水滔滔  千萬堅心把舵牢


 


  道月禪師:「風波亭下水滔滔,千萬堅心把舵牢;    只恐同行人意歹,將身推落在深濤。」


 


</< font>宋  道月禪師:「吾年四十九,是非日日有;不為自家事,只為多開口。    何立從東來,我從西方走;不是佛力大,幾乎落人手。」


【傳說故事】:   道月禪師   岳飛


 


    岳飛,字鵬舉,從軍為國,屢建奇功。奈奸相「秦檜」通敵,力主和議,於一日之間 十二道金牌,令岳飛岳雲父子回臨安(今浙江杭州)。岳飛接獲十二道金牌,被迫班師回朝。


 


不久,秦檜又誣告 張憲 和 岳雲陰謀叛亂,企圖恢復岳飛的兵權,遂以「莫須有」的罪名,謀害三人於大理寺 風波亭(在今浙江杭州)。


 


    宋孝宗淳熙五年(西元1178年), 岳飛沉冤昭雪,因其「折衝禦侮  曰武,布德執義  曰穆」,追諡為「武穆」。明太祖洪武九年(西元1376年)昭示全國,武穆從祀歷代帝王廟,配宋太祖享,並明定祭岳禮儀,每年按時致祭。


 


     岳飛 屈死時,年三十九歲,子 岳雲 死時,年僅廿三歲。後人修杭州西湖「岳王廟」,並鑄「秦檜」夫婦跪像 於岳飛墓兩旁,受天下人唾罵。


 


 


    岳飛接到十二道金牌,要班師回朝時,道月禪師勸他不要回臨安,就此出家 免是非,岳飛 一向 忠君愛國,謝絕了 道月禪師的好意。


 


道月禪師 送給岳飛一首詩,:「風波亭下水滔滔,千萬堅心把舵牢;只恐同行人意歹,將身推落在深濤」。                 


 


    後來岳飛 被關,獄中 有個亭子就叫「風波亭」。岳飛知道 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宋朝天數已盡,不是自己 扶得起來的,於是在獄中 仍處之泰然,不憂不懼。               


 


 


      秦檜甚至 忌恨道月禪師,指使侍衛長 何立 到金山寺 逮捕 道月禪師。當時道月禪師正在講經說法,何立 靜立在旁,伺機而動。想不到道月禪師口占一偈:「吾年四十九,是非日日有;不為自家事,只為多開口。何立從東來,我從西方走;不是佛力大,幾乎落人手。」隨後,坐化而去。


 


</< font>    岳飛一生「精忠報國」,一心掛念宋朝的安危,有人問他 :「天下何時太平?」岳飛說:「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則天下太平矣。」  


 


  奸相秦檜私通金人兀朮,要害死岳飛。


 


為了構陷岳飛,派何鑄審理岳飛父子和張憲,岳飛笑著說:「皇天后土,可表此心。」並撕裂衣服,把背上「精忠報國」四大字,給何鑄看。何鑄被他的精誠所感動,知道他是無辜的,於是回去把詳情告訴秦檜。


 


 


    後來秦檜就另派一個忌恨岳飛的人,審理岳飛父子和張憲。此人假公濟私,極盡誣陷之能事,然而還是找不到證據。最後秦檜遂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岳飛父子和張憲。 岳飛死的時候,家無餘財,據說當時軍民聽到岳飛被害的消息,都悲痛不已。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杭州 西湖 岳飛 (岳王廟)



 滿江紅


              ~岳飛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重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慘死風波亭的詳細過程






文征明的《滿江紅》為:

 

「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

 

慨當初,倚飛何重,後來何酷!

 

豈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

 

最無辜,堪恨又堪悲,風波獄。

 

豈不念,封疆蹙!豈不念,徽欽辱!

 

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

 

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

 

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這闋詞矛頭直指宋高宗趙構,把秦檜置於從屬地位,確是一語中的,讓人震悚。

 

 

 

上半闋指出宋高宗趙構對岳飛先倚重、後殘殺的事實。

 

 

當初趙構為岳飛題寫的「精忠岳飛」四個字。

 

 

 

 

既然當初倚靠岳家軍大戰金兵,為什麼還要加害於他呢?

 

 

難道真的是打敗敵寇、取得勝利,就該死嗎?

 

 

岳飛入獄後,大理寺官員都認為岳飛無罪。

 

 

 

韓世忠質問秦檜時,秦檜的回答是:「其事體莫須有。」不久,未經審理,岳飛父子即被暗殺於杭州附近的風波亭處。忠臣良將已然被殺害,再說什麼話也難以挽回了。

 

 

 


可恨、可悲的風波冤獄,面對當初御敕的「精忠岳飛」,

 

 

更顯出趙構的陰險虛偽。下半闋則分析,趙構為什麼非要將已經取得節節勝利,

 

直逼金軍後退,不日即可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岳飛,在一天之內連發十二道金牌,把他從前線召回。

 

 

後世曾有人說那十二道金牌是秦檜偽造的。

 

 

秦檜敢假傳聖旨,要前方停戰,把統帥召回嗎?其實都是趙構的主意。

 

詞中反詰,難道趙構的父親宋徽宗趙佶、長兄宋欽宗趙恆被金人於靖康二年(1127年)俘往東北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後來徽、欽二帝均死於此地),

 

趙構就毫無親情,不知掛念和羞辱嗎?就不想復興北宋王國嗎?

 

「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這句話切中要害。徽宗被俘時45歲,欽宗僅27歲,如果真的打敗金人,請回父、兄,那麼誰當皇帝呢?還有自己的位子嗎?


 

其時,作為徽宗第九個兒子的趙構,以康王身份,從汴梁(開封)南逃至臨安(杭州),繼承皇位,稱為高宗,在南宋小朝廷偏安享樂,哪裡還顧得上親父、兄。

 

 

而岳飛一片愚忠,在

 

《滿江紅》中赤誠表白: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闋。」

 

 

這裡的「天闋」指的是北宋王朝的皇帝欽宗趙恆。

 

 

而趙構想的則是「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

 

 

南轅北轍,岳飛想的是國仇帝恨,復國興邦;

 

 

而趙構卻只想求和,保住半壁江山,當個兒皇帝,苟且偷生,極盡享樂,他能不把主戰復國可能有損帝位皇權的岳飛除掉嗎!

 

 

 

至於後人把殺岳飛的一切罪過都歸於秦檜,實為顛倒主次,重小輕大。

 

他們或為維護皇權,為尊者諱;或媚上邀寵,求官進爵;或難得糊塗,巧於全身。

 

]

「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一個小小的宰相秦檜,他能有殺害岳飛的能耐和權力嗎?他只不過是揣摩透了高宗趙構的心理,投其所好,逢迎拍馬,為他除掉了絆腳石岳飛,維護了他的利益,也為自己取寵陞官鋪上了紅毯而已。

 

 

秦檜賣國利己、奸詐狠毒,應該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而斷送北宋、犧牲父兄,殺害忠良、苟且求榮的趙構,也應還其陰險狠毒、虛偽醜陋的本來面目,予後人以警示。


詩人文征明的一闋《滿江紅》,僅用93個字就真實、犀利、一針見血地說破岳飛風波亭冤案的事實真相,有情、有據、有理、有力,有俠肝義膽,有哲思禪悟,實乃論史之妙筆、千古之絕唱。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理昭彰-歷鑄12次的秦檜跪像



【】

 




\


12次重鑄秦檜跪像說明,有權可逞一時之凶,而民心才是終極的裁判!
  
聞名中外的杭州棲霞嶺下岳飛墓,1979年修復後重新開放,墓闕古樸莊重,墓園古柏交柯,芳草萋萋。那副多年傳頌的松江女士撰寫的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又重新鐫刻在墓門石柱上,新澆鑄的秦檜、王氏、張俊、万俟離四個陷害忠良的權奸鑄像,在鐵柵欄內反剪雙手,赤身長跪於岳墳前,千秋萬代受世人唾罵。


提起秦檜跪像,筆者從史料中發現,八百多年來,這個奸臣的跪像竟歷鑄12次之多。


南宋紹興十年(公元1141年)正當岳家軍大勝金兵於朱仙鎮(今河南開封西南),指日可望收復汴京,「直抵黃龍府,痛飲慶功酒」之際,昏聵的宋高宗趙構和權奸秦檜竟在一天內連下十二道金牌,責令岳飛班師,使岳飛「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斷送了「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大好形勢。岳飛回到臨安後,秦檜密令張俊、万俟離羅織罪名,誣陷岳飛「謀反」,最後於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8日)以「莫須有」的罪名,把抗金名將岳飛與兒子岳雲、部將張憲一起殺害於風波亭(今杭州小東橋畔)


獄卒隗順冒著生命危險,將岳飛的遺體背負出城,埋葬在錢塘門外九曲叢祠的螺螄殼堆里,並以岳飛常佩的玉環陪葬,上種兩棵橘樹為標記,墓碑上寫有:「賈宜人墓」四字。當時就有文人寫詩抨擊昏君趙構:


「賜旗既已識精忠,只合存留作股肱。何事風波亭子上,聽讒全不念其功。」


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孝宗趙昚即位,下詔昭雪岳飛冤獄,恢復岳飛官職,將岳飛遺骨移葬於杭州西湖棲霞嶺下。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寧宗趙擴追封岳飛為鄂王,並修建了岳王廟,當時岳王墳前並無秦檜等人跪像。有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子昂詩可為佐證:


「岳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
 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誰提?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


明憲宗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乙未科進士、常熟名士周木在杭州任浙江布政使,為表達人民對民族英雄岳飛的敬仰及對權奸秦檜厭惡憎恨之情,


重修岳飛墓,並首次用鐵鑄造秦檜夫婦跪像。後因天長日久,風吹雨打,兩具跪像成為形象模糊的爛鐵。


第二次是明武宗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浙江都指揮李隆將軍出於對岳飛的欽慕敬仰之情,用銅鑄秦檜、王氏、万俟離三具雙手反剪的跪像於岳飛墳前。後來,這些跪像被遊人捶打而損壞。


第三次是明神宗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著名文學家、安徽休寧名士、萬曆進士、浙江按察副使范淶用鐵重鑄了秦檜、王氏、万俟離跪像,並增添了殘害忠良的幫凶張俊跪像一具。誰料,翌年,巡撫浙江的右副都御史王汝訓,因與奸相秦檜之妻王氏「同宗」,有失王氏家門的體面,而冒天下之大不韙,竟喪心病狂地指使心腹,在黑夜裡偷偷地把秦檜之妻王氏和幫凶張俊的跪像沉進了西湖。


「一石激起千重瀾」,在杭州城立即激起千萬人民的憤怒,強烈要求官府追查沉像的罪魁禍首。王汝訓嚇得連夜逃離杭州城。後來,鹽商馬偉為了順應民心,重新補鑄了王氏、張俊兩具跪像,置放原處,才平息風波。數年後,秦檜等跪像又被遊人擊壞。


第四次是明神宗萬曆三十年(公元1602年),曾任浙江按察副使范淶又到杭州,任浙江布政使,看到秦檜等跪像模糊難辨,便把自己的俸銀捐出來重鑄了四具鐵跪像。


第五次是明神宗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蘇杭織造孫隆,用銅重鑄了秦檜、王氏、万俟離、張俊四具跪像,各鐫刻姓名在胸,並用木欄柵圍住,但不久跪像仍被遊人撻擊而壞


正因為明代成化年間以後,岳墳前有了秦檜等奸佞跪像,所以在文人墨客遊覽岳墳時所寫詩詞中也可看到描寫當時人們對秦檜等跪像鞭打痛擊的情景,如清初著名詩人葉映榴曾有詩寫道:


 


「百戰英雄骨,東窗笑語中。
 綉旗恩未斷。丸蠟間先通。
 鐵像行人磔,王封史筆公。
 我來瞻廟貌,灑淚拜孤忠。」


 


詩中對奸臣秦檜私通金邦,也作了揭露與鞭笞。奸臣賊子遺臭萬年,全民切齒痛恨之。


第六次是清世宗雍正初年,杭州棲霞嶺下百姓結伴而來,用鐵棍木棒猛擊王氏跪像,頭頸折斷。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浙江巡撫李衛上書朝廷,經雍正帝批准,用收繳的兵器重鑄了秦檜等四具跪像。事後,李衛曾作《岳忠武王廟碑記》一文。


第七次是清高宗乾隆年間,因秦檜等跪像受多年風雨侵蝕與遊人撻擊,其形象已模糊不堪,錢塘縣令稟請浙江巡撫熊學鵬,再次重鑄了秦檜等人跪像。


第八次是清高宗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浙江布政使唐模見岳墳前跪像形像模糊難辨,撻壞嚴重,於是叉命工匠重鑄秦檜等四具跪像,並用木欄柵加以圍住。


第九次是清仁宗嘉慶年間,清朝大學者阮元於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出任浙江巡撫,一上任就將岳王廟修葺一新。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阮元因秦檜等跪像又被遊人撻擊毀壞,於是便下令用舊兵器重鑄了秦檜等四具跪像,跪在岳王墳前。當時有好事者戲撰一聯,製成兩塊小牌,上面以夫婦二人追悔口吻題寫,一塊掛在秦檜頸上:「咳!仆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另一塊掛在王氏頸上:「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阮元在晉謁岳王廟時見到戲聯,不禁啞然失笑。


第十次是清穆宗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浙江布政使蔣益澧在任上發現跪像毀壞嚴重,再次重鑄秦檜等四具跪像。晚清名臣、詩人彭玉麟赴杭州謁岳鄂王廟時,曾題聯日:


 


「史筆炳丹書,真耶偽耶?莫問那十二金牌。七百年志士,更何等悲歌泣血;
 墓門凄碧草,是也非也?看跪此一雙頑鐵。億萬世奸臣,受幾多惡報陰誅!」


第十一次是清德宗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著名詩人張祖翼任浙江布政使,再次重鑄秦檜等奸佞四具跪像,並作《岳墓重鑄四鐵像記》,在文中提到:


「益以人心義憤,積歲詈擊,身首殘棄,因命工又范之,縛跪如前狀,殛奸回於既往,懍正氣於人間,以告萬世之為人臣者。」


記中不但描述了鐵像的形狀姿態,而且還以奸佞鐵像警告為「萬世之為人臣者」誡。張祖翼所鑄秦檜等四具跪像一直保存到辛亥革命以後。人們在1949年後所見到的跪像,就是張祖翼命工匠重鑄的


十年文革中,公元1966年,岳飛墓被毀,秦檜等四具跪像也不翼而飛。公元1979年,浙江省人民政府為順應民心撥款40萬元,重新修築了岳飛墓,並在岳飛墓前第十二次重新鑄造了秦檜、王氏、万俟離、張俊等四具雙手反剪的赤身跪像。秦檜等奸臣賊婦跪像歷鑄12次,到此總算畫上個句號。



 


 


 






 


墓闕下有四個鐵鑄人像,反剪雙手,面墓而跪 ,即陷害岳飛的泰檜、王氏、張俊、萬俟咼四人。跪像背後墓闕上有楹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 臣。」 


 



 


 


 


。乾隆帝對岳飛的尊重和對秦檜的鄙視更是十分突出,曾多次到杭州岳飛祠墓造訪,


 


並親自撰寫《岳武穆論》,


 


文曰:“夫武穆之用兵馭將,勇敢無敵,若韓信彭越輩,類皆能之。


乃如以文武兼備,仁智並施,精忠無二,則雖古名將亦有所未逮焉。


知有君而不知有身,知有君命而不知惜己命,知班師必為秦檜所構,


而君命在身,不敢久握垂權于封疆之外。嗚呼!


以公之精誠,雖死於秦檜之手,而天下後世而仰望風烈,


實可與日月爭光矣”


 


。乾隆帝對岳飛名言“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非常讚賞,


 


親自題詞讚頌為“兩言臣則師千古,百戰兵威震一時


 



    
    附乾隆詩《經岳武穆祠》:
    
    翠柏紅垣見葆詞,羔豚命祭復過之。
    
    兩言臣則師千古,百戰兵威震一時。
    
    道濟長城誰自壞?臨安一本幸猶支。
    
    故鄉俎豆夫何恨,恨是金牌太促期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亲)人看不見!



(爱)人沒有心!



忠(乂)兩難全!



沒有腿的 ( 马)要如何跑



沒有文化的字體!


關聖帝君若地下有知。他強調的(忠義)變成如此!

情何以堪!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04 Thu 2013 20:28
  • 祭祖

{祭祖}


一杯后土憶相思.


 


三把清香煙裊裊.


 


五四親人聚掃墓.


 


話提當年祖蹟事.


 


金山銀山今何在?


 


有人破產有人亡!


 


萬丈高樓已飛煙.


 


唯留公德後人贊.


                                           


                                       .空 智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定情之物}


20幾年前 玩玉 學玉


幾乎把零用錢都花再 {玉}上面.


窮到 三餐 吃兩餐.


還好 女朋友不棄嫌我窮. 不然可能要光棍很久.


女有情. 我當然要珍惜之.


就把 當時最珍藏的 {和闐羊脂白玉翎管} 送她當情人節禮物.


還好 皇天不負苦心人.我倆終修成正果.


大家才能有這機會 再看到這{一級和闐白玉翎管}



願 天下有情人 終成眷屬.




{春秋玉閣}A16 和闐羊脂白玉 清朝 白玉翎管(珍藏) ///研究.傳承0938707938多謝指教感恩


編號: A16


年代:清


一級和闐白玉仔料


型制:白玉翎管


20幾年前才能看到如此 Q潤 的白玉翎管


現在 連 青玉翎管都沒看到


原因是太耗玉料


如此大的{一級和闐白玉仔料 要超過一個拳頭大}已經絕礦



再者製作翎管技術(敲柱心) 已經失傳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谿穀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令我哀。
(作于建安十一年)



步出夏門行(五章)
  
  雲行雨步,超越九江之臯。
  臨觀異同,心意懷遊豫,不知當復何從?
  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作于建安十二年春)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作于建安十二年秋)



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
  鶤雞晨鳴,鴻雁南飛,鷙鳥潛藏,熊羆窟棲。
  錢鎛停置,農收積場。逆旅整設,以通賈商。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作于建安十二年至十三年冬)
 
 土不同
  鄉土不同,河朔隆冬。流澌浮漂,舟船行難。
  錐不入地,蘴藾深奧。水竭不流,冰堅可蹈。
  士隱者貧,勇俠輕非。心常嘆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卻東西門行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舉翅萬餘裏,行止自成行。
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
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
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
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陌上桑
  駕虹蜺,乘赤雲,登彼九疑歷玉門。
  濟天漢,至崑崙,見西王母謁東君。
  交赤松,及羨門,受要秘道愛精神。
  食芝英,飲醴泉,柱杖桂枝佩秋蘭。
  絕人事,遊渾元,若疾風遊欻翩翩。
  景未移,行數千,壽如南山不忘愆。



氣出唱(三首)
  其一
  駕六龍,乘風而行。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歷登高山臨溪穀,乘雲而行。


    行四海外,東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來翺遊。驂駕六龍飲玉漿。
  河水盡,不東流。解愁腹,飲玉漿。
  奉持行,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
  玉闕下,引見得入,赤松相對,


    四面顧望,視正焜煌。
  開玉心正興,其氣百道至。
  傳告無窮閉其口,但當愛氣壽萬年。
  東到海,與天連。神仙之道,


    出窈入冥,常當專之。
  心恬澹,無所愒。欲閉門坐自守,天與期氣。
  願得神之人,乘駕雲車,驂駕白鹿,


    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藥。
  跪受之,敬神齊。當如此,道自來。



其二
  華陰山,自以為大。高百丈,浮雲為之蓋。
  仙人欲來,出隨風,列之雨。
  吹我洞簫,鼓瑟琴,何誾誾。
  酒與歌戲,今日相樂誠為樂。
  玉女起,起舞移數時。鼓吹一何嘈嘈。
  從西北來時,仙道多駕煙,乘雲駕龍,


    郁何齊蓩蓩。
  遨遊八極,乃到崑崙之山,西王母側,


    神仙金止玉亭。
  來者為誰?赤松王喬,乃德旋之門。
  樂共飲食到黃昏。多駕合坐,萬歲長,宜子孫。



其三
  遊君山,甚為真。崔嵬砟硌,爾自為神。
  乃到王母臺,金階玉為堂,芝草生殿旁。
  東西廂,客滿堂。主人當行觴,坐者長壽遽何央。
  長樂甫始宜孫子。常願主人增年,與天相守。
  
秋胡行(二首)
  其一
  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
  牛頓不起,車墮穀間。坐磐石之上,彈五弦之琴。
  作為清角韻,意中迷煩。歌以言志,晨上散關山。
  有何三老公,卒來在我旁?有何三老公,卒來在我旁?
  負揜被裘,似非恆人。
  謂卿雲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來到此間?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崑崙山,所謂者真人。我居崑崙山,所謂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名山歷觀,遨遊八極,枕石漱流飲泉。
  沈吟不決,遂上升天。歌以言志,我居崑崙山。
  去去不可追,長恨相牽攀。去去不可追,長恨相牽攀。
  夜夜安得寐,惆悵以自憐。正而不譎,辭賦依因。
  經傳所過,西來所傳。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其二
  願登泰華山,神人共遠遊。願登泰華山,神人共遠遊。
  經歷崑崙山,到蓬萊。飄遙八極,與神人俱。
  思得神藥,萬歲為期。歌以言志,願登泰華山。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陽,殊不知老;赤松王喬,亦雲得道。
  得之未聞,庶以壽考。歌以言志,天地何長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儀合聖化,貴者獨人不?萬國率土,莫非王臣。
  仁義為名,禮樂為榮。歌以言志,明明日月關。
  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
  大人先天而天弗違。不戚年往,憂世不治。
  存亡有命,慮之為蚩。歌以言志,四時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
  壯盛智愚,殊不再來。愛時進趣,將以惠誰?
  泛泛放逸,亦同何為!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善哉行(三首)
  其一
  古公亶甫,積德垂仁。思弘一道,哲王於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斷發文身。
  伯夷叔齊,古之遺賢。讓國不用,餓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何用杜伯,累我聖賢。
  齊桓之霸,賴得仲父。後任豎刁,蟲流出戶。
  晏子平仲,積德兼仁。與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國為君。隨制飲酒,揚波使官。



其二
  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
  其窮如抽裂,自以思所怙。雖懷一介志,是時其能與!
  守窮者貧賤,惋嘆淚如雨。泣涕於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願於天窮,琅邪傾側左。雖欲竭忠誠,欣公歸其楚。
  快人由為嘆,抱情不得敘。顯行天教人,誰知莫不緒。
  我願何時隨?此嘆亦難處。今我將何照於光曜?釋銜不如雨。
  其三
  朝日樂相樂,酣飲不知醉。悲弦激新聲,長笛吹清氣。
  弦歌感人腸,四坐皆歡悅。寥寥高堂上,涼風入我室。
  持滿如不盈,有德者能卒。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眾賓飽滿歸,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雲漢,羅者安所羈?沖靜得自然,榮華何足為!



謠俗詞
  甕中無鬥儲,發篋無尺繒。友來從我貸,不知所以應。
  董逃歌詞
  德行不虧缺,變故自難常。鄭康成行酒,伏地氣絕﹔
  郭景圖命盡于園桑。
  
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出亦復何苦,入亦復何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修修!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曹操詩歌創作的形式體裁


 


曹操之詩共二十餘首,全屬樂府歌辭。其風格蒼勁雄,剛健慷慨,體現了建安詩歌的時代特色。所作計有雜言、四言、五言諸體,而以四言成就最高。德潛譽為「於三百篇外,自開奇響」[1]。其詩歌風格,鍾嶸評為「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卷下[2]。到了清朝之時,沈德潛評為「沈雄俊爽,時露霸氣」[3]


據史載,曹操詩文,於經藉志著錄有魏武帝集二十六卷,又魏武帝集新撰十卷,然已亡佚甚久,故其詩總數已無從查考。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收錄曹操樂府詩共十四題十八首。


明馮惟納詩紀輯存曹樂府十四篇二十一首。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輯存二十三首。清末丁福保在全漢三國晉北朝詩》則收錄二十四首。民初節在魏文武明帝詩注則收有二十首。


逯欽立(西元一九一0一九七三年)於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所收集有二十三首,並含有三首殘句。而本文之撰,係採擇二十首作為探討析述之資


現存曹操詩歌係從一言到八言不等,而其字數長則二三百字一首,短者百字左右之譜對酒一首、善哉行二首、短歌行二首,其字數皆在百數十字,而秋胡行〉二首則為長達二百數十字之鉅作。至於句式方面,則有四言體、五言體與雜言體三種,茲以圖表分述之。


 






































































































<td style="BORDER-BOTTOM:windowtext 1pt solid;PADDING-BOTTOM:0cm;BACKGROUND-



 



        



             



1



四言體



善哉行,其一



古公亶父,積德垂仁



2





短歌行,其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3





步出夏門行,其一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4





步出夏門行,其二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



5





步出夏門行,其三



鄉土不同,河朔隆寒。



6





步出夏門行,其四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7



五言體



卻東西門行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



8





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9





善哉行,其二



自惜身薄祜,夙罹孤苦。



10





薤露行



惟漢二十世,所任誠不良。



11





謠俗曲



甕中無斗篋無尺繒。



12





苦寒行



北上行山,艱哉何巍。



13



雜言體



對酒



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



14







厥初生,化之陶物,莫不有終期。



15





度關山



天地間,人為貴。



16





董卓



德行不虧缺,變故自難常。



17





短歌行,其二



周西伯昌,懷此聖德。



18





氣出唱,其一



駕六龍,乘風而行。



19





氣出唱,其二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曹操的樂府詩《蒿里行》


《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此詩記公元190年關東各路首領討伐董卓之事,上半部份寫同盟軍的組建與失敗,下半部份寫戰爭給社會造成的巨大破壞。全詩感情深沈,氣勢宏大,堪稱詩史。又如《薤露行》,記述了漢士董卓之亂的前因後果,前八句寫何進"知小而謀強",雖欲鏟除宦官,反而誤國殃民,身罹其害,造 成了 君王被持,漢祚覆墜的局面。後八句寫董卓逼官殺帝,焚燒洛陽,"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獻帝被逼西遷,只留下一片殘垣斷壁,"瞻彼洛城敦,微子為哀傷"。全詩讀來猶如展開一幅漢本歷史長卷,令人感慨不已。此詩帶著鮮明的感情色彩,對事件的記述、對人物的褒貶、對亂世的悲悼,都濃縮在短短80字中。明代鍾惺的《古詩歸》稱此兩首為"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何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譯文1  面對美酒應該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注:對酒當歌一句,很多學者認為是對稱同意,兩個字的意思是一樣的,此句應譯為:面對著美酒與樂歌。呈現的是曹操與眾臣齊集廳堂,一邊飲酒,一邊欣賞歌舞表演的情景。)好比早晨的露水,苦於過去的日子太多了!(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雖然席上歌聲激昂慷慨,但過往的憂愁卻難以忘懷。(慨當以慷,憂思難忘。)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喝酒方可解脫。(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有才識的人啊,是我深深的牽掛。(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只因為你的緣故啊,讓我思念到如今。(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沈同沉)麋鹿找到了艾蒿,就會相呼相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要是有了嘉賓,一定要鼓瑟吹笙。(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那皎潔的月亮呦,何時可以摘取呢?(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掇:摘取。)因此而憂心啊,一直不曾斷絕。(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來吧朋友!越過那田間小道,別管他阡陌縱橫。有勞你枉駕前來,讓我們永遠相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歡飲暢談,重溫那往日的恩情。(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光如此明亮,星光也顯得暗淡了,一群烏鴉向南飛去。(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飛了三周,卻找不到它們的棲身之所,(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會滿足自己的雄偉,海再深也不自滿。(山不厭高,海不厭深。)若如周公那樣禮待賢才,天下人心皆歸向於我也。(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譯文2  面對美酒伴以高歌,人生短暫歲月幾何? 好像晨間的露水一般,過去荒廢的日子已經太多,所剩下的已經不多...... 聽著席上的歌聲慷慨激昂,心中的憂愁卻難以遺忘用什麼來排解憂愁?只有那美酒名曰杜康青青的是您的衣襟,悠悠的是我的愁心。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輕聲吟誦至今。”“‘呦呦的是麋鹿在鳴叫,因為取食到了野外的蘋草。正是因為我有高貴的客人,演奏起瑟琴吹奏起笙笛明亮得如同天上的月亮,什麼時候我才能夠摘取?憂傷正從中而來,連綿不絕從未停止。越過田間交錯的小路,屈就了您前來拜訪。久別重逢長談暢飲,心中重溫著往日的恩情。月亮皎潔星星稀疏,烏鴉向南飛去。繞著大樹徘徊不止,有哪個枝頭是可以依附的呢?高山從不滿足於自己的高大,大海從不滿足于自己的深廣。我願如周公一般禮賢下士,願天下的英傑真心歸順於我!


 


 


譯文3


面對美酒應該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鬱長久填滿心窩。(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那穿著青領(周代學士的服裝)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正是因為你們的緣故,我一直低唱著《子衿》歌。(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呦呦鹿鳴,食野之蘋。)一旦四方賢才光臨捨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賓客。(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你運轉著,永不停止;(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我久蓄於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湧而出匯成長河。(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明月升起 ,星星閃爍,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裡才有它們棲身之所?(繞樹三匝,何枝可依?)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只有像周公那樣禮待賢才(周公見到賢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馬上接待。《史記》載周公自謂: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賢。),才能使天下人心都歸向我。(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




曹操的詩歌創作

 


詩歌是音樂文學,是隨興而起,依情而發,口吟誦的心聲。詩歌誠可媲美大自然之清泉鳥語,風篁雨聲,海嘯猿吟,同為大自然之脈動,也是最自然、最悅耳、最動人之聲音相互譜成人間之天籟樂章。


紅塵濁世間,悅目賞心的美委實日益難求,唯有藝術能留住永恆之美,不隨時光淘洗而褪色殆盡。詩歌以鋪陳美感,更可闡發情感,這是與其他藝術不同之處。經由文字傳遞,詩人的喜樂悲愁可以穿越時空,橫跨古今,直接叩啓讀者心靈,激發迴響。漢魏古詩,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正是以真摯、深切的情感取勝。在那遙遠的年代,多少詩人墨客,他們在生命中某一關鍵之時刻,將深刻之感受、體悟,以素樸的文字現出萬種風情,品味甘醇,義蘊豐美,而和千百年後的讀者書中相會。


曹操不僅是建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同時也是成就非凡的文學家和詩人。他一生孜孜不息地爲了統一天下,與軍閥割據力進行長期之爭戰,獲致了重大勝利。在此時期,他寫下了許多生動真實地反映建時期社會風貌詩篇以及清峻、通脫的散文。文心雕龍時序篇說:「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在群雄逐鹿、戎馬倥傯中,他不僅把大批文人墨客麇集在自己陣營,倡導和鼓勵他們創作,營造了一個「百川赴巨海,眾星環北辰」(南朝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之鄴下文學集團,兼且自己也創作了不少內容精闢、富有時代意義之優秀詩篇,為建安文學奠定了基礎,開創了建安時代蓬勃昌盛,欣欣向榮的嶄新文風。


曹操在文學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其詩歌創作方面。他作為一位富于激情之詩人,儘管一生大半生涯皆在戎馬倥傯之中,然卻不廢吟詠史載說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釋書,……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魏書),操的詩現存二十餘首,全皆襲用舊題的樂府歌辭,然卻吸收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精神,用題寫新辭,反映漢末的社會現實,並抒發了詩人自己的鴻鵠大志與積極進取之精神。


 


 


 


曹操詩集 


                            氣出唱(三首)

                          駕六龍,乘風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歷登高山臨溪谷,乘雲而行。
                          行四海外,東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來翱游。
                          驂駕六龍飲玉漿。
                          河水盡,不東流。
                          解愁腹,飲玉漿。
                          奉持行,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
                          玉闕下,引見得入,
                          赤松相對,四面顧望,視正焜煌。
                          開玉心正興,其氣百道至。
                          傳告無窮閉其口,但當愛氣壽萬年。
                          東到海,與天連。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當專之。
                          心恬澹,無所愒。
                          欲閉門坐自守,天與期氣。
                          愿得神之人,乘駕雲車,
                          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藥。
                          跪受之,敬神齊。
                          當如此,道自來。
 

                                  其二

                          華陰山,自以為大。
                          高百丈,浮雲為之蓋。
                          仙人欲來,出隨風,列之雨。
                          吹我洞簫,鼓瑟琴,何誾誾。
                          酒與歌戲,今日相樂誠為樂。
                          玉女起,起舞移數時。
                          鼓吹一何嘈嘈。
                          從西北來時,仙道多駕煙,
                          乘雲駕龍,郁何齊蓩蓩。
                          遨游八極,乃到昆侖之山,
                          西王母側,神仙金止玉亭。
                          來者為誰?赤松王喬,乃德旋之門。
                          樂共飲食到黃昏。
                          多駕合坐,萬歲長,宜子孫。
 

                                  其三

                          游君山,甚為真。
                          崔嵬砟硌,爾自為神。
                          乃到王母台,金階玉為堂,芝草生殿旁。
                          東西廂,客滿堂。
                          主人當行觴,坐者長壽遽何央。
                          長樂甫始宜孫子。
                          常愿主人增年,與天相守。
 

                                  精列

                          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終期。
                          莫不有終期。
                          聖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
                          愿螭龍之駕,思想昆侖居。
                          思想昆侖居。
                          見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萊。
                          志意在蓬萊。
                          周禮聖徂落,會稽以墳丘。
                          會稽以墳丘。
                          陶陶誰能度?君子以弗憂。
                          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
 

                                   度關山

                          天地間,人為貴。
                          立君牧民,為之軌則。
                          車轍馬跡,經緯四極。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鑠賢聖,總統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獄。
                          有燔丹書,無普赦贖。
                          皋陶甫侯,何有失職?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勞民為君,役賦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國,
                          不及唐堯,采椽不斫。
                          世嘆伯夷,欲以厲俗。
                          侈惡之大,儉為共德。
                          許由推讓,豈有訟曲?
                          兼愛尚同,疏者為戚。
 

                                  薤露行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彊。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對酒

                          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
                          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禮讓,民無所爭訟。
                          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
                          斑白不負載。
                          雨澤如此,百谷用成。
                          卻走馬,以糞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愛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養有若父與兄。
                          犯禮法,輕重隨其刑。
                          路無拾遺之私。
                          囹圄空虛,冬節不斷。
                          人耄耋,皆得以壽終。
                          恩德廣及草木昆虫。
 

                                   

                                  陌上桑

                          駕虹霓,乘赤雲,登彼九疑歷玉門。
                          濟天漢,至昆侖,見西王母謁東君。
                          交赤松,及羨門,受要秘道愛精神。
                          食芝英,飲醴泉,柱杖桂枝佩秋蘭。
                          絕人事,游渾元,若疾風游欻翩翩。
                          景未移,行數千,壽如南山不忘愆。
 

                                短歌行(二首)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其二

                          周西伯昌,懷此聖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貢獻,臣節不隆。
                          崇侯讒之,是以拘系。

                          后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征伐。
                          為仲尼所稱,達及德行,
                          猶奉事殷,論敘其美。

                          齊桓之功,為霸之首。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車。
                          正而不譎,其德傳稱。

                          孔子所嘆,并稱夷吾,民受其恩。
                          賜與廟胙,命無下拜。
                          小白不敢爾,天威在顏咫尺。

                          晉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賜圭瓚,秬鬯彤弓,
                          盧弓矢千,虎賁三百人。

                          威服諸侯,師之所尊。
                          八方聞之,名亞齊桓。
                          河陽之會,詐稱周王,是其名紛葩。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秦始皇也有紫禁城 規模龐大



  •  
  • 中央社 – 2012年11月30日 下午3:22






(中央社台北30日電)中國大陸的考古學家首次發現秦始皇版的「紫禁城」,規模龐大,面積相當於北京紫禁城的1/4或10個秦兵馬俑1號坑遺址。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孫偉剛對新華社表示,2010年以來,考古工作人員在秦始皇陵園的內城西北部發現一處長方形的10進式院落,這個龐大建築群南北長約690公尺、東西寬約250公尺,面積達17萬平方公尺,是迄今秦始皇陵園發現的最大規模建築群。


考古研究還發現,雖然歷經秦末漢初兵災等人為破壞和2000多年的自然環境變遷,但目前保存在地下的基址,包括牆體、磚坯、散水、門道、石道、陶片、石塊等遺物,基本完好。


長期參與秦始皇陵園考古的孫偉剛說,從平面測繪圖不難看出這是一個有中軸線和明確主體建築的龐大宮殿群。


報導說,按照「事死如事生」的中國傳統文化,這個建築群可說是秦始皇在陵園內模擬理想中的皇宮,可視為北京紫禁城的「前身」。


孫偉剛表示,秦始皇版的「紫禁城」主要由2大類建築單元構成,位於最南端的大型夯土台基式主體建築群,位居地勢最高的地方,雄視北邊9排18處院落式建築,這些院落式建築坐南朝北,每排南北寬55至60公尺左右。


對於這處秦始皇版的紫禁城,西北大學教授徐衛民表示,雖然僅保留牆基,但格局基本完好,對研究古代皇宮史、中國紫禁城史等,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鄭板橋,名燮,江蘇興化人,「揚州八怪」之一


</< font></< font></< font></< font>清代著名的書畫家,精通詩、書、畫,號稱三絕。


 


他雖然做了12年的七品芝麻官,但鄭板橋為官清廉剛正,最後為百姓罷官歸隱田園,其品格為後人所讚歎。   


 


江南青山綠水,風景秀麗,且出產名茶,生長於此的鄭板橋能詩會畫,既喜品茗、又懂茶趣,在一生中寫過許多茶詩茶聯,所謂青山美景,名茶佳水,都可入詩入聯。在他考舉人之前,曾經在鎮江焦山別峰庵讀書,焦山位於長江之中,山水天成,滿山蒼翠,在這一片宜人風光之中讀書、品茗、作畫,鄭板橋不禁寫下:「楚尾吳頭,一片青山入座; 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和「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等茶聯,一抒胸臆。


 


鄭板橋一生愛茶,


 


無論走到哪裏,都會品嚐當地的好茶,也為其寫下茶聯、茶文,多題於茶亭樓閣,具有濃郁的詩情畫意,為佳茗添香增色不少。在四川青城山天師洞,有鄭板橋所作的一副楹聯::「掃來竹葉烹茶葉,劈碎松根煮菜根。」字句樸素自然,抒寫的是清貧而自尊的生活。在他40多歲時,渡江來到儀征江村故地重遊,在家書中,鄭板橋寫到:「此時坐水閣上,烹龍鳳茶,燒夾剪香,令友人吹笛,作《梅花落》一弄,真是人間仙境也。」足見其品茗的風雅。


 


鄭板橋生性豁達,落拓不羈,不追求功名利祿,只求:「茅屋一間,新篁數竿,雪白紙窗,微浸綠色。此時獨坐其中,一盞雨前茶,一方端硯石,一張宣州紙,幾筆折枝花,朋友來至,風聲竹響,愈喧愈靜。」、「白菜青鹽粘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以及「不風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節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在粗茶淡飯的清貧生活中與翠竹、香茗、書畫和摯友相伴,已是人生至樂。


 


</< font></< font></< font></< font></< font></< font></< font></< font></< font></< font></< font>同時這也是他「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人生哲學的寫照。


 


 難得糊塗:鄭板橋


</< font></< font></< font></< font></< font></< font></< font></< font></< font>「難得糊塗」四個字,正是為官清正廉潔,為人疏密灑脫的鄭板橋人格寫照。


 


</< font>這幅匾額是板橋在山東濰縣所題最膾炙人口的一幅。


據說,有一次板橋遊覽萊州的雪峰山,山上有很多歷代石刻,板橋獨鍾春秋戰國的「鄭文公」碑,因盤桓至晚,不得已借宿山中一茅屋,茅屋主人是儒雅老翁,自命「糊塗老人」,出語不俗。主人室中陳列一方桌般大小的硯台,石質細膩,鏤刻精良。真是稀世珍奇,令板橋眼界大開,讚嘆不已。


</< font></< font></< font></< font></< font>老人請板橋題字,以便鐫刻於硯背之上,他細思老人必有來歷,便題「難得糊塗」四個字,蓋上「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方印。


 


</< font></< font></< font></< font>因硯台過大,尚有餘地,板橋就請老人作一跋語,老人也十分興致,提筆寫道:「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轉入頑石更難,美於中,頑於外,藏野之盧,不入富貴之門也。」也用一方印,字為院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板橋見了大驚,方知老人是一位退隱的高官。


 


</< font></< font></< font></< font>由於感慨「糊塗老人」的命名,當下見尚有空隙,板橋又提筆補寫了一段:「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以上的故事是筆者對「難得糊塗」四字來由最初的認知。九十五年八月適逢到桂林一遊,在碑林中赫然驚見「難得糊塗」四字,刻在碑洞壁上,又勾起了心中存疑許久的問號。雖知板橋的書法是自己所創非隸非楷的「六分半書」,又知板橋是揚州八怪之一,自然下筆有其怪處,但卻不知其所蘊涵的深義。


 


 


 


</< font></< font></< font></< font>「難淂糊塗」的「難」字有「艸」,


意在退隱山林;其中的「古」乃效法「古人」;「夫」則為當農夫養雞、種田、捕魚。至於「淂、糊、塗」拆字,各取「淂」的「水」與糊的「胡」而為「湖」。余與「魚」同音,故意為「湖中有魚」、「土中有米」,意即效法古人隱居山林、自耕、種田、捕魚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再由生活中去體會、領悟而「見寸心」。小字中的聰明的「明」多一點,「塗」字少一點,即謂聰明多一點,糊塗少一點,不但點出板橋做人的原則,也深刻地道出板橋內心中對當時政治複雜、官場的昏闇,充滿著無奈與感慨。


</< font></< font></< font></< font></< font>其實,板橋也曾有豪氣萬丈「立功天地、字養生民」的理想奮鬥,但十二年的縣官生涯,親身接觸到社會黑暗與民間疾苦,於是漸漸意識到「縣門一尺情猶隔」,並不是那麼簡單就能夠「得志加之於民」,人情的杌隉,既然迫使他無法為經世濟民而努力,他只得退而以漁夫、農夫度日。但他那種欲造福國計民生的意志,卻始終縈繞心懷,未曾一日或忘,這種出世與入世的衝突,充滿「仕」與「隱」的矛盾,我們可以在《鄭板橋全集》


 


中去感受。


也許基於自己曾立下豪邁的理想;也許是悲天憫人的心性,


當板橋在山東濰縣任縣官遇到災荒時,他據實呈報,力請救濟百姓,還責令富戶輪流捨粥供饑民糊口,甚至自己帶頭捐出俸祿,並刻圖章乙枚以明心志:「恨不得填滿普天飢債。」在災情嚴重時,更冒著受上級懲處的危險,在未得上級批准時,他擅自打開官倉,為的是不忍百姓無糧餓死,由於他的果斷,救活了許多人;到了秋後,如果遇上災年百姓無法歸還糧食,板橋乾脆請人把債券燒了。但這樣愛民的清官,卻在乾隆十七年濰縣發生大災害,為申請救濟而觸怒上司,結果被罷官。


 


</< font></< font></< font></< font></< font>他用「擲去」二字,充分寫出了他在難中如願退出的瀟灑,他為去官卸任,曾在心中作過無數次掙扎,如今總算好不容易退下,不用再為五斗米折腰。於是,他又恢復他那機智風趣的本來面目,他形容自己是「囊橐蕭蕭兩袖寒」,是一句非常感慨的揶揄,因為有人中傷他的去官是因為在賬災時冒領、浮濫,中飽私囊,對一生廉潔的他是何等打擊,但在「難得糊塗」下他都「捨出去」,也「忍下去」了。 


 


 


於是三頭毛驢:一頭自己騎,一頭讓人騎著前邊領路,一頭行李。這位清廉的父母官,從此返鄉畫竹為生,度過他貧寒有氣節的一生。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時田家苦樂歌            鄭板橋  

 


()春季


細雨輕雷,驚蟄後,和風動土。正父老催人早作,東畬南圃。


 


夜月荷鋤村吠犬,晨星叱犢山沉霧。到五更驚起是荒雞,田家苦。  


 


疏籬外,桃花灼;池塘上,楊絲弱。漸茅簷日暖,小姑衣薄。


 


春韭滿園隨意翦,臘醅半甕邀人酌。喜白頭人醉白頭扶,田家樂。


 


注釋:


畬:音ㄩˊ,已經開墾兩年的田。


 


語譯:


    濛濛的細雨下著,輕輕的雷聲響著,正是驚蟄過後,溫暖的和風已把泥土吹鬆了。老年的人催著大家趁早去工作,在東邊的田間或是南邊的園裡。農夫在月光下,荷著鋤頭歸來,村裡的狗兒正對著他們吠;牧童在晨光還沒消失之前,又大聲的喝著牛出去,這時春山正沉浸在朝霧裡。到了五更,不按時的荒雞啼了,大家都驚醒起來,農家真是苦呵!  


    疏疏的籬笆外邊,正開著鮮豔的桃花;池塘的上面,不時搖曳著柔嫩的柳條。太陽晒到茅屋的簷邊,天氣已漸漸的暖起來了,小姑娘們已改穿單薄的衣裳。滿園子裡的韭菜,可以隨意剪下,剩下半甕的年酒,邀約朋友來對飲。白頭的人喝醉了,白頭的人笑哈哈的扶著走,農家真是快樂呵!


 


 


()夏季


麥浪翻風,又早是,秧針半吐。看壟上鳴槔滑滑,傾銀潑乳。


 


脫笠雨梳頭頂髮,耘苗汗滴禾根土。更養蠶忙殺採桑娘,田家苦。  


 


風盪盪,搖新箬;聲淅淅,飄新籜。正青蒲水面,紅榴屋角。


 


原上摘瓜童子笑,池邊濯足斜陽落。晚風前個個說荒唐,田家樂。


 


注釋:


槔:音ㄍㄠ,桔槔,井上汲水的工具。


箬:音ㄖㄨㄛˋ,竹名,葉長又寬,可供編織和包粽子之用。


 


 


語譯:


    麥子被風吹動,好像水浪般的起伏,又時節還早,秧苗剛剛吐出一半嫩芽。看那田岸上,水車正在滑滑地響著,既像倒出的銀子,又像潑出的牛乳一樣雪白。雨淋在脫笠的頭頂上,好像梳理了亂髮一般,在耘田的時候,汗珠一直流到禾根的泥土上。養蠶的姑娘們,因為採取桑葉,更是忙極了,農家真是苦呵!  


    盪盪的風,吹動了新長出的細竹子,淅淅的聲音,把新的筍殼吹落了。水面上剛露出青青的菖蒲草,屋角上正開著火紅的石榴花。孩子們在原野上,笑嘻嘻地摘著瓜回來,太陽要下山了,坐在池塘的旁邊洗著腳。黃昏時在風前乘涼,大家說著荒謬無根據的故事,農家真是快樂呵!


 


 


()秋季


雲淡風高,送鴻雁,一聲淒楚。最怕是打場天氣,秋陰秋雨。


 


霜穗未儲終歲食,縣符已索逃租戶。更爪牙常例急於官,田家苦。  


 


紫蟹熟,紅菱剝;桄桔響,村歌作。聽喧填社鼓,漫山動郭。


 


挾瑟靈巫傳吉兆,扶藜老子持康爵。祝年年多似此豐穰,田家樂。


 


注釋:


桄桔:音ㄍㄨㄤ  ㄐㄧㄝˊ,脫稻子的農具。


 


語譯:


    雲淡淡的,天高高的,送走了鴻雁,叫著淒涼的聲音。最擔心是在晒榖時候的天氣,一陣陰天,一陣下雨。收下的稻子還沒有儲足一年的糧食,可是縣府的公文已下來追索逃租的糧戶。那些差人,照例比官家追得更緊,農家真是苦呵!  


    紫色的螃蟹已成熟了,紅色的菱角也能夠剝著來吃了;脫稻子的桄桔在響,大家又唱起村歌來。聽呀,那熱鬧的社鼓社戲,充塞著滿山,震動了城廓。帶著樂器的巫者來報告吉祥的預兆,扶著手杖的老頭兒,手裡提著酒壺。祝禱年年都像這樣的豐收,農家真是快樂呵!


 


 


()冬季


老樹槎枒,撼四壁,寒聲正怒。掃不盡牛溲滿地,糞渣當戶。


 


茅舍日斜雲釀雪,長隄路斷風和雨。儘村舂夜火到天明,田家苦。  


 


草為榻,蘆為幕;土為銼,瓢為杓。砍松枝帶雪,烹葵煮藿。


 


秫酒釀成歡里舍,官租完了離城郭。笑山妻塗粉過新年,田家樂。


 


注釋:


槎枒:音ㄔㄚˊ  ㄧㄚˊ,形容老樹的枝幹,斜出分開的樣子。


溲:音ㄙㄡ,大小便。


銼:音ㄘㄨㄛˋ,大口的釡。


藿:音ㄏㄨㄛˋ,豆葉,粗的食物。


秫:音ㄕㄨˊ,富有黏性的高梁,可以釀酒。


 


 


語譯:


    參差不齊的老樹,禿枝伸出空中,寒冷的風正在呼呼地作響,搖動了四壁。掃不盡滿地的牛糞,那糞渣堆滿了門口。太陽斜斜的照著茅房,那天邊的雲正在釀造雪的樣子,長隄的道路上,因為颳風下雨,行人斷絕了。村裡的人儘量的舂米,一直到天亮,農家真是苦呵!  


    用草做床席,用蘆草做棚蓋,用黏土做小鍋,用葫蘆做舀水杓子。把帶雪的松枝砍下來,炒著葵子和煮著蔬菜。米酒做好了,來歡宴鄰人們,錢糧納完了,就離開城廓回家去。自笑妻子塗脂抹粉來過新年,農家真是快樂呵!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清朝


鄭燮﹝Zheng Xie﹞﹝1693 ~ 1765

說明:
  鄭燮,號板橋,揚州府屬興化縣人。鄭板橋善畫蘭,竹,石,尤精墨竹,學徐渭,石濤,八大的畫法,擅長水墨寫意。在創作方法上,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階段論。鄭板橋特別強調要表現「真性情」、「真意氣」。他筆下的竹,就是自己思想和人品的化身。他的墨竹,往往挺勁弧直,具有一種弧傲、剛正之氣。在藝術手法上,鄭板橋主張「意在筆先」,用墨幹淡並兼,筆法疲勁挺拔,佈局疏密相間,以少勝多。他還重視詩、書、畫三者的結合,用詩文點題,將書法題識穿插於畫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尤其是將書法融於繪畫之中,畫竹是「以書之關紐透入於畫」,畫蘭葉是「借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進一步發展了文人畫的特點。

【作品選粹】




























作   品

基  本  資  料

解 說


墨竹圖


1753年


條屏‧紙本‧水墨‧幅各


179.5 x 64.5 公分、179.5 x 68 公分、179.5 x 68 公分、179.5 x 64.5 公分


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紐澤西,美國




竹石圖



紙本‧墨筆‧ 217.4 x 120.6 公分


上海博物館,上海,中國






蘭竹石圖


紙本‧ 墨筆‧ 178 x 102 公分


揚州博物館,江蘇,中國






懸崖蘭竹圖


紙本‧立軸‧墨筆‧127.8 x 57.7 公分


故宮博物院,北京,中國






蘭竹菊圖


紙本‧ 墨筆‧ 尺寸不詳


故宮博物院,北京,中國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姓名:鄭燮

  又名:號板橋 字克柔

  性別:

  生卒年:西元1693年—西元1765年

  所屬朝代:清代

  所屬文學時期:清代文學

  代表作品:偶然作 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作家生平

  鄭燮

  清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克柔。號板橋,興化(今屬江蘇)人。康熙年間秀才、雍正年間舉人、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進士。


曾任山東範縣知縣,又調知濰縣。為官同情平民,抑制富豪,初到濰縣,遇大飢荒,即開倉賑貸;乾隆十八年,因請賑觸忤大吏而辭官。去官之日,百姓遮道挽留,並立生祠。



鄭燮《行書金農詩橫幅》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鄭燮題畫 竹



  鄭燮有多方面的文學、藝術才能,擅畫竹、蘭、石。又工書法,用隸體參入行楷。他的詩、書、畫,人稱為『三絕』。生平狂放不羈,多憤世嫉俗的言論與行動,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


終老揚州。鄭燮所作詩,如《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悍吏》、《私刑惡》、《逃荒行》、《還家行》、《孤兒行》、《姑惡》等篇反映社會黑暗,同情人民疾苦,富有現實意義。《悍吏》、《私刑惡》、《逃荒行》、《姑惡》尤其寫得深刻生動,令人觸目驚心。


《悍吏》中寫道:『豺狼到處無虛過,不斷人喉抉人目。』


《私刑惡》寫道:『一絲一粒盡搜索,但憑皮骨當嚴威。』其他如《揚州》、《紹興》、《燕京雜詩》(其一)、《自遣》、《游焦山》、《野老》等,也能自抒所見。


 


表現真率性情,大量題畫詩都有寄托。他詩歌的特點是,不傍古人,多用白描,明白流暢,通俗易懂。
  鄭燮的詞多寫景狀物以及酬贈之作,也有一些佳篇,如《滿江紅·田家四時苦樂歌》、《瑞鶴仙·漁家》、《瑞鶴仙·田家》等,多寫及百姓疾苦,語言風格接近于他的詩。其散文風格,真率自然,富有風趣,《家書》傳誦尤廣。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漢靖侯龐統祠後龐統(字士元)之墓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備是一個亂世之君,為了防止盜墓,劉備出殯時是四路同時進行,目的是迷惑那些企圖盜墓的人。


有更多照片在 百度


劉備墓求助編輯


 


百科名片劉備墓在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內之正殿西側。


史稱惠陵。史載,公元223年舊歷四月,劉備病死永安宮(在重慶奉節縣城),五月梓宮還成都,八月葬惠陵。後主從諸葛亮之意,先後將甘、吳兩位夫人合葬於此。墓拔地而起,呈圓堆形,高12米,周長180米,占地3畝,形若小丘。塋上樹木參差,墓邊古柏森森。陵墓建築,由照壁、柵欄門、神道、寢殿等組成。照壁長10米,高5米,正中鑲嵌菱形石雕。


 


 查看精彩圖冊目錄 簡介結構布局神秘面紗史料佐證《夔州府志》記載《彭山縣志》記載《三國志》記載有關研討引發爭論劉備墓位於成都市葬於奉節葬於四川彭山的蓮花壩開發現狀投資預算擬引進資金建設條件經濟效益分析展開簡介 結構布局 神秘面紗 史料佐證 《夔州府志》記載 《彭山縣志》記載 《三國志》記載有關研討 引發爭論 劉備墓位於成都市 葬於奉節 葬於四川彭山的蓮花壩開發現狀 投資預算 擬引進資金 建設條件 經濟效益分析展開編輯本段簡介武侯祠內劉備墓(20張) 在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內之正殿西側。史稱惠陵。


 


史載,章武三年(2 傳說劉備墓遺址沉江底 23年)四月,劉備病死白帝城永安宮(在今重慶奉節縣城),五月梓宮還成都,八月葬惠陵。後主從諸葛亮之意,先後將甘、吳兩位夫人合葬於此。 墓拔地而起,呈圓堆形,高12米,周長180米,占地3畝,形若小丘。塋上樹木參差,墓邊古柏森森。陵墓建築,由照壁、柵欄門、神道、寢殿等組成。照壁長10米,高5米,正中鑲嵌菱形石雕。   劉備攻打吳國失敗後,退到了白帝城。於公元223年4月病逝。5月,諸葛亮扶靈柩回成都,8月下葬。人們根據史料的記載,認為劉備的墓葬就在成都武侯祠。


 


因為上述的史料來源於陳壽的《三國志》,陳壽是蜀漢的觀閣令史(從事文獻檔案管理工作),在蜀漢生活了30多年,他必定知道劉備的葬處。   劉備死後,屍體由奉節運回成都,後與吳夫人合葬於惠陵(今武侯祠內)。在今天的武侯祠內確實還有劉備墓的建築。武侯祠博物館的人在一次植樹時,意外地在劉備墓的封土邊緣挖掘的樹坑中發現了許多蜀漢時期的磚。這從側面證明了《三國志》等歷史文獻中關於惠陵與劉備墓在成都的記載的可靠性。


編輯本段結構布局  


 


劉備墓史稱惠陵。在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內之正殿 (劉備殿)西側。史載,章武三 成都-武侯祠-劉備墓. 年(223年)四月,劉備病死永安宮(在今重慶奉節縣城),五月梓宮還成都,八月葬惠陵。後主從諸葛亮之意,先後將甘、吳兩位夫人合葬於此。  


 


 


 墓拔地而起,呈圓堆形,高12米,周長180米,占地3畝,形若小丘。塋上樹木參差,綠草茵茵,墓邊古柏森森。四周圍牆環繞,萬竿修竹,枝葉婆婆,寂靜清幽。陵墓建築,由照壁、柵欄門、神道、寢殿等組成,排列在南北向的中軸線上,自成一體:照壁長10米,高5米,正中鑲嵌菱形石雕,上刻環繞雙龍戲珠,與四角石雕蝙蝠相映成趣。柵欄門寬12米,進深7米,三開間,正中懸掛“漢昭烈陵”匾額。神道兩旁翠柏綠樹參差錯落。   寢殿面闊11米,進深8米,建於高0.4米之台基上。左右兩壁嵌有石碑3塊,是後人為惠陵留下的題記。  


 


 殿內正中置明代鑄造的三足大鐵鼎一個,造型古樸,鼓腹雙耳,紋飾繁復,口徑0.7米,高1.24米。成都武侯祠(13張)  寢殿之後,矗立著闕坊建築(清康熙七年1668年建)。闕坊正中鑲嵌墓碑一通,弧形碑帽上雕刻雙龍搶寶彩繪浮雕圖案。碑身正中陰刻楷體“漢昭烈皇帝之陵”七大字,是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建。  


 


 闕坊後面是千年古塚劉備墓。編輯本段神秘面紗  公元223年,劉備攻打東吳時遭到城亭大敗,退回白帝城後一命歸天。劉備死 劉備墓址後葬身何處?到現在是一個未解之謎。   史書記載劉備攻打吳國失敗後,退到了白帝城。於公元223年4月病逝。5月,諸葛亮扶靈樞回成都。8月下葬。人們根據史料的記載,認為劉備的墓葬就在成都武侯祠。


 


 


因為上述的史料來源於陳壽的《三國志》陳壽是蜀漢的觀閣令史(從事文獻檔案管理工作),在蜀漢生活了30多年他必定知道劉備的葬處。劉備死後,屍體由奉節運回成都,後與吳夫人合葬於惠陵(今武侯祠內)。在今天的武侯祠內確實還有劉備墓的建築。過去雜草叢生的墓地被泥土夯築得更高了墓上種滿了小小的翠柏,墓地周圍也被青石條圍護了I米多高.顯得尊貴,有皇家氣派。武侯祠博物館的人在一次植樹時,意外地在劉備墓的封土邊緣挖掘的樹坑中發現了許多蜀漢時期的磚。這些磚位於劉備基的土封土邊緣約30百釐米的深處。磚的顏色與泥土近似,但質地很堅硬,磚的一側長邊上鏤刻著花紋,與成都平原常見的東漢磚非常近似,是當時專為修建墓室燒制的。這些也都從側面證明了《三國志》等歷史文獻中關於惠陵與劉備墓在成都的記載的可靠性。  


 


 認為劉備墓在四川彭山的蓮花壩。持這種觀點的人首先駁斥了<三國志》等歷史文獻關於劉備屍體運回成都的記載。劉備死於農歷的四月,對於四川來說,這是烈口炎炎、氣溫極高的夏天。當時的交通很不方便,從白帝城(今天奉節)到成都全是逆行而上的水路和崎嶇的山路,僅單行也得需要30多天時間。如果花這麼長的時間把劉備的屍體運到成都.按當時的屍體保持技術,要使屍體不會腐爛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在中國古代,根本沒有很好的屍體保鮮技術。


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死在山東向關中運送的過程中.僅僅經過十幾天,屍體便開始腐爛。


 


為了掩蓋屍體散發的臭氣,承相李斯派人買來大量的死魚放在車上,用腥氣和臭氣相混.來達到欺騙隨行人的目的。中國古代有一種用石灰、泥炭包裹屍體的方法,其作用是吸收屍體內的水份,再用塗料把屍體密封。而科學證明用這種土辦法根本不能保證屍體不腐爛。


在古埃及,人們在制作木乃伊的時候.會在死者的腹部開一個小口,取出胃、肝、腸等內髒,防止細菌繁殖,以達到屍體不腐配的目的。而在中國古代根本不可能采取這種方法。中國古人認為,皮膚頭發都取自於父母,在三國時期,連削發也被視為是刑罰。


 


更何況是作為一代帝王的劉備,人們不可能取出他的內髒。因此專家們一致認為,死在夏天的劉備,他的屍體最多也不能30天不腐爛,也就是說諸葛亮根本不可能拉著臭氣熏天的劉備屍體,經過長達三個多月的跋涉,把劉備安葬在成都。基於上述分析,有的專家認為地處牧馬山、彭山腳下的蓮花村才是劉備的葬身之地,而成都的武侯祠只是劉備的“衣冠塚


 


”。牧馬山、彭山依山傍水,是書人墓葬的最佳選擇之地,這裡有5000多座漢代崖墓。盡管如此,這些墓葬的地理位置也不能與蓮花村的皇墳相比。牧馬鄉的蓮花村自古就有皇墳的傳說,這裡的皇墳有100多畝,附近的農民說,他們村裡有 80%的人家都姓劉,且一代傳一代,都說皇墳裡躺著的是劉備。皇墳被周圍9座間距不遠的小山丘盡收眼底。


 


古代風水先生還把這一帶叫做“九龍回頭望”。如此好的風水寶地除蓮花村以外,在我國還有北京的十三陵,這種“九龍回頭望”只有封建時期的帝王才能享用。而且牧馬山又是劉備的養馬場,劉備手下的文武百官中有四名心腹都是彭山人。  


 


 現在的皇墳上,長滿了各類雜草和茶樹,被村民挖出來的墓磚四處散落,隨處可見。墓頂側,有幾個六、七米的盜洞,這些可能都是盜墓賊“光顧”後的痕跡。沿著洞口往下觀察,全是一層三合土 一層黃泥土夯築起來的,靠近皇墳的地方還曾發現一塊數10 噸重的灌縣石。這座皇墳總面積達100多畝,全是由石灰、黃泥和這種灌縣石等混合物夯築而成,由於墓建築中混合有石灰,所以在皇墳的半山腰以上,竟然看不到螞蟻蚊蟲之類的東西。


劉備雖然自稱為中山靖王之後,皇室後裔,但他出身貧寒,父親早亡,靠賣鞋為生。盡管如此,劉備還是不能擺脫兩漢時期厚葬之風的影響。按制度規定,天子即位一年,就以天下貢賦的三分之一用於修築帝王的陵墓。劉備在位3年,盡管與魏、吳兩國戰爭不斷,但仍有足夠的時間去修建墳墓。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哪來那麼多本地沒有的黃泥?那麼巨大的石頭又是怎樣從數百裡之外的地方運到蓮花村的?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因為沒有很好的屍體保護技術,劉備的屍體不能運到成都安葬,而彭山牧馬鄉蓮花村離成都騎馬也就半天的時間,難道劉備的屍體運到蓮花村就不會腐爛嗎?這個無法解答的疑問又使人們想到了傳說中劉備埋葬奉節的說法。劉備是一個亂世之君,為了防止盜墓,劉備出殯時是四路同時進行,目的是迷惑那些企圖盜墓的人。  


 


 劉備到底身葬何處?只有通過考古發掘才能證實,所以這個問題還是一個沒有答案的謎。


 


[1]編輯本段史料佐證《夔州府志》記載  史料也為劉備墓在奉節提供了佐證,目前有4種版本的劉氏家譜均記載劉備葬 劉備墓於夔州府後花園,即現在的奉節舊縣城縣委縣府附近的夔州賓館內。明代《夔州府志》也曾這樣記載:“昭烈之陵依依,甘後之墓匿匿。”劉備和甘夫人感情甚篤,應該合葬。而今,甘夫人墓在老城原夔州賓館地下似乎已無爭議。   


 


彭山牧馬鄉蓮花村又“冒出”一座“劉備墓” ,無獨有偶,在奉節人認為“劉備墓在奉節”並得到一部分學者的支持時


,四川彭山牧馬鄉蓮花村也“冒出”一座規模宏大的古墓,當地人稱之為皇墳,於是有專家便認為,劉備葬在彭山牧馬鄉蓮花村的可能性也極大


。因為劉備是一名亂世之皇,為了防止盜墓,他出殯時是數路同時進行,以迷惑他人。


其次,成都到彭山僅需半天時間,水路交通十分發達,加之牧馬山又是劉備的養馬場,劉備手下的文武百官中有四名心腹是彭山人。因此劉備很可能就葬在距成都“半日馬步”的蓮花村。


 


《彭山縣志》記載  另據《彭山縣志》記載:“治北四十裡蓮花壩有皇陵,並傳蓮花壩有皇莊。墓依山勢,封土呈覆鬥形,傳此為劉備墳。”


,面對“挑戰”,武侯祠也拿出了自己的證據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有關負責人面對彭山方面的“發難”,稱他們手上有大量的文獻史料可以證明劉備是葬於武侯祠的。武侯祠博物館研究部主任李兆成提供了四大本由他們博物館自己編纂的內部雜志《諸葛亮與三國文化》 。


《三國志》記載  據《三國志》記載,劉備死後,遺體由奉節運回成都,後與吳夫人合葬於惠陵(今武侯祠內)。而《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蜀漢的觀閣令史(從事文獻檔案管理工作),在蜀漢生活了30多年,他的記載應該有權威性。編輯本段有關研討  1995年前後,針對奉節、成都、彭山等地“爭搶”劉備墓這一狀況,


 


成都武侯  


 


 


  武侯祠祠博物館曾召集了四川省內一些專家,召開了一個“劉備墓在成都”的研討會,這個會否定了劉備葬於奉節和彭山之說。


但是,有關專家一致認為,要完全確定武侯祠內的墓葬就是劉備墓,只有憑發掘後得出的實物來證實。


但是,目前成都武侯祠劉備墓並無發掘計劃。在無發掘實物證實的情況下,劉備墓到底在哪裡?仍然是個懸念。 打開劉備墓,才能揭開這個千古之謎,劉備病死奉節,根據大量的史料證明已沒有爭議了,學術界也達成了共識,但死後是否就地下葬或者運往成都?


目前都沒有確切的實物證明。有關學者認為,就當時的情形看,要將劉備埋在奉節,丞相諸葛亮和後主劉禪都不可能作這個決定。


那麼,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劉備自己下遺詔。分析家認為,甘夫人是劉備最鐘愛的女人,甘夫人早逝,死時才22歲,初葬於南郡(今湖北江陵縣北)。公元222年,追謚“皇思夫人”,遷葬於奉節,後被追謚為“昭烈皇后”


。劉備和甘夫人感情甚篤,從劉備的性格和當時的心境來看,他極有可能留下和甘夫人合葬的遺詔。但這,僅僅只是猜測而已,要使這個學術界和旅游界爭論多年的懸念雲開霧散,唯一的辦法就是發掘,打開劉備墓,才能揭開這個千古之謎。  


 


 挖不挖“劉備墓”,現在還很難定論,根據奉節縣政府對老城177米水位以下建築物的清拆要求,今年底和明年初必須拆除清理完畢,預計明年7月接受重慶市政府初驗,9月接受國家終驗。也就是說即使發掘,最早也要今年底文物考古隊才能進場,但問題的關鍵是現在發不發掘?怎樣發掘?  


 


 從奉節文物部門獲得的信息來看,發掘是肯定的。消息傳出後,在圈內外引起不小的震動,人們爭相談論這一話題。然而,當地文物部門對此卻相當低調。據了解,目前奉節縣文物部門已向上級部門報告了發掘方案,規劃在老城原夔州賓館和縣委縣府大樓一帶近1萬平米的範圍內進行發掘。  


 


 要找到真正的劉備墓,應該是件很困難的事,從目前所掌握的材料佐證看,我們還不能肯定就葬在奉節,即使葬在奉節,也不一定就是目前准備發掘的地方


有一位自稱劉備後裔的老人曾經明確地說過劉備墓不在老城夔州賓館下面,而在臨近奉節縣城的某一座山上。編輯本段引發爭論  


 


劉備於公元223年死於四川奉節永安宮,他最後身葬何處主要有三種 劉備墓中的神秘現像---- 陪葬品說法。


劉備墓位於成都市 


 武侯祠內之正殿西側,史稱惠陵。據陳壽的《三國志》記載,公元223年4月劉備病逝。5月,諸葛亮扶靈柩回成都,8月下葬。陳壽是蜀漢的觀閣令史(從事文獻檔案管理工作),在蜀漢生活了30多年,他必定知道劉備的葬處。


葬於奉節 


 


 郭沫若1961年在奉節考察時認為:劉備死在氣溫極高的夏天,當時交通很不方便,從奉節到成都逆水而上至少也要30多天時間,以當時的技術條件,屍體肯定會腐壞。因此他認為,劉備墓在奉節的可能性比較大。


南宋學士任淵所作《重修先主廟記》中也說,成都惠陵只是弓劍墓,不是真墓


 


葬於四川彭山的蓮花壩  


 


彭山牧馬鄉的蓮花村自古就有皇墳的傳說,這裡的皇墳被周圍9座小山丘環抱著,當地人稱為蓮花的9片花瓣,而皇墳正處在中心,被稱為“蓮心”。站在皇墳頂端,9座間距不遠的小山丘盡收眼底。古代風水先生還把這一帶叫做“九龍回頭望”。


這種“九龍回頭望”只有封建時期的帝王才能享用。靠近皇墳的地方還曾發現一塊數十噸重的灌縣石。這座皇墳總面積達100多畝,全是由石灰、黃泥和這種灌縣石等混合物夯築而成。由於墓建築中混合有石灰,所以在皇墳的半山腰以上,竟然看不到螞蟻蚊蟲之類的東西。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哪來那麼多本地沒有的黃泥?那麼巨大的石頭又是怎樣從數百裡之外的地方運到蓮花村的?劉備的屍體運到蓮花村就不會腐爛嗎?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2]編輯本段開發現狀投資預算 


 5000萬擬引進資金  5000萬建設條件  供水能力(噸/日)城市供水良好,自備水源良好,供電能力(千伏安)城市供電良好,自備水源良好,供氣能力(m3/日)城區供氣良好交通運輸條件,距機場35公裡,距火車站12公裡,距高速公路12公裡通信條件,通訊便捷,無線通訊無盲區。開發建設現狀 蓮花壩劉備墓地地勢奇特,周圍群山環抱,恰似一朵蓮花綻放,墓區周邊發現大量漢代石磚、石瓦等文物,墓周邊還發現幾座漢代官宦之墓,是研究、開發漢代文化的理想之地。可與成都聯手打造“三國文化游”,修建成為成都市民的後花園,有較好的客源優勢。


市場效益分析:蓮花壩劉備墓具有極高文物開發價值,對研究漢代文化將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提供寶貴研究素材。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陸遊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唐婉《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沈園》詩:
城上斜陽畫角哀
沈園非復舊池台
傷心橋下春波綠
曾是驚鴻照影來。』
 
 
『夢斷香銷四十年,
沈園柳老不綿
身行作稽山土,
猶吊遺跡一泫然。』
 
 
 
////////////////////感謝 
ginger
分享 文章
/////////////////////////////////////////////////////////////////////////////////////////////////
陸遊與唐琬

 


南宋高宗紹興十四年(1144 ),二十歲的陸游和表妹唐琬結為伴侶。兩人從


小青梅竹馬,婚後相敬如賓。然而,唐琬的才華橫溢與陸遊的親密感情,引起


了陸母的不滿,以至最後發展到強迫陸遊和她離婚。陸游和唐琬的感情很深,


不願分離,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親懇求,都遭到了母親的責駡, 最終於結婚三


年後 (1147 )走上離異一途。 


 




 


陸遊後娶王氏為妻,唐琬也在家人的安排下改嫁趙士程。紹興二十一年


1151年)春天,31 歲的陸游滿懷憂鬱的心情獨自一人漫遊山陰城沈園。


正當他獨坐獨飲,借酒澆愁之時,突然意外地看見了唐琬及其丈夫趙士程。 


 




 


儘管這時陸遊已與唐琬分離多年,但是內心裏對唐琬的感情並沒有完全擺脫。


他想到,過去唐琬是自己的愛妻,而今已屬他人,好像禁宮中的楊柳,可望而


不可及。 想到這裏,悲痛之情頓時湧上心頭,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離去。不


料這時唐琬徵得趙士程的同意,給他送來一杯酒,陸游看到唐琬這一舉動,體


會到了她的深情,兩行熱淚淒然而下,一揚頭喝下了唐琬送來的這杯苦酒。然


後在沈園的粉牆之上奮筆題下《釵頭鳳》這首千古絕唱。


 


 





次年(1152 )唐婉再次來到沈園, 瞥見陸遊的題詞,不由感慨萬千,傷心欲

絕,同年秋,唐婉病故。 (以上參考百度百科)



 


陸遊終其一生對唐琬都無法忘懷, 晚年時, 沈園成了他思念唐琬之地, 75 歲遊


沈園時寫下 沈園懷舊, 76 歲再遊時, 寫下 夢游沈園”, 84 歲最後一次


來沈園時寫 春遊這首詩, 表達他對唐琬最深的思念


                            沈家園裏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



                            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陸遊於 86 (1210 ) 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 在山陰的病榻上與世長辭


 


 


//////////////////////////////////////////////////////////////////////////////////////////////////////////////////////////


 


 


 



釵 頭 鳳   陸遊
紅酥手,黃酒。滿城春色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


莫!莫!莫!


意境:


這首詞寫出了作者懷念前妻的深摯情感,同時也反應出當時古代社會舊制度下婚姻不自由的慘劇。陸遊一日出遊,遇見了前妻唐琬,但前妻已嫁做人婦,陸遊也百般無奈。本首詞主要在描寫當日陸游見到唐琬時的情境,只見她容貌依舊,但卻人已消瘦,雖然作者仍然思面念他的前妻,但卻已不復當時,只能以最無奈的心情寫下這首詞,末句的感嘆詞,罷了、罷了、罷了,能說一切都不能夠再回頭。


【簡析】
  陸游初娶唐氏,夫婦風情甚美。然兒媳不合婆婆的心意,老人家活活拆散了這一姻緣。幾年後的一個春日,陸遊在家鄉城南禹跡寺這次的沈園邂逅已經別嫁的前妻,她仍遣人送酒肴致意,使陸游惆悵莫名,即成此詞,揮筆題寫於園壁



       
    唐琬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
難,難,難。


人成今非昨病魂嘗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 怕人尋問,咽淚裝歡
瞞,瞞,瞞。


【簡析】


  唐琬這首詞,是對陸遊所作的《釵頭鳳》詞的呼應。在唐琬看來,世道人情是那樣的險惡,一條封建禮法就把她和陸遊這對恩愛夫妻活活拆散。遭受打擊的她猶如風雨黃昏中的殘花。滿腹心事無處訴說,只能忍受無奈和痛恨。此時唐琬,猶如秋千架上的繩索,飄飄蕩,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而更為不幸的是,改嫁後,連表達的自由也沒有了。長夜無眠,角聲淒涼,欲訴痛苦,只能強作顏笑


〔一〕《釵頭鳳》──根據周密《齊東野語》、陳鵠《耆舊續聞》等書記載,這首詞寫的是如下的一件愛情悲劇:陸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婦的感情很好。但他的母親不喜歡這個媳婦,被迫分離。後來陸游另娶,唐琬也改嫁趙士程。有一次陸遊春日出遊,在紹興禹跡寺南的沈園相遇。唐琬以酒肴殷勤款待。陸遊非常傷感,在園壁上題了一首《釵頭鳳》。相傳唐琬看見之後,和了一首詩,其中有『世情薄,人情惡』之句。不久,抑鬱而死。四十年後,陸遊舊地重遊,不能勝情,又寫了兩首著名的《沈園》詩:『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夢斷香銷四十年,沈園柳老不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跡一泫然。』


〔二〕紅酥手兩句──寫唐琬以酒肴款待事。《齊東野語》有『唐以語趙,遺致酒肴』的記載。紅酥手,紅潤而又白嫩的手。黃滕(éng)酒,《耆舊續聞》說是『黃封酒』。黃封,是一種宮酒


〔三〕宮牆柳──以柳喻唐。她這時已嫁人,有如宮禁的楊柳可望而不可即。一說:紹興原來是古代越國的都城,宋高宗時亦曾一度以此為行都,故有宮牆之稱。


〔四〕離索──離散,分居。


〔五〕淚痕紅左氵右邑)鮫綃透──沾染著臉上胭脂的紅淚把手帕都濕透了。鮫綃,絲綢制的手帕。


〔六〕山盟──盟誓如山不可移易,故稱山盟


〔七〕錦書難托──書信難寄7唐琬已被棄、而且另有丈夫,就道義說,不能再通書信。)


〔八〕莫莫莫──表示絕望,只好作罷。


這首詞周密《齊東野語》說是陸遊早年(三十一歲)的作品。寫作者懷念前妻的深摯感情,反映出封建婚姻不自由的悲慘現實。張宗(左木右肅)《詞林紀事》引毛晉語:『放翁詠《釵頭鳳》一事,孝義兼,更有一種啼笑不敢之情於筆墨之外,令人不能讀竟。』。我們認為這『孝』的意義是不存在的,恰恰相反,『東風惡,歡情薄』兩句,正是對破壞美滿婚姻的制度表示強烈的抗議。


 


 


春秋玉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